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程的首要保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是对学生地位的肯定。“主人”应享有学习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应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善于寻找“学生的交际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在教学活动中,面对“主人”,我们应该做到五个“一点”:大度一点,豁达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创造一点,在五个一点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身体动,更让他们思维动、主体意识动起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老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增添他们的自信。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们才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那么,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从而扩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境界。
二、充分挖掘新教材的灵活性,让学生思维更活跃
当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面对新课程具有灵活多样的数学信息,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重要和典型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这些例(习)题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起的渗透数学思想、体现方法和技巧的功能方面,尽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填一填的作业中,()( )10( )( ),老师可用几句幽默的语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按一定的规律编出自己的队伍,比一比,谁的队伍最壮大。(不过要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考虑时间),因为这是一道开放题!作为老师要对他们正确理由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奖励“智慧星”来提高他们再学习的欲望。又如,《用数学》的练习中画有4只母鸡、9只小鸡、8只小鸭、6只大鸭,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9 4=13表示鸡有13只;8 9=17表示小的动物有17只;4 6=10表示鸡和鸭的爸妈共有10只;4 9 8 6=27表示共有动物27只;9-4=5表示小鸡比母鸡多5只……我只要求学生对列出的算式说对理由就可以,即使只会一种也行。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创设富有生活情调的课堂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教学内容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倡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就是新旧教材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平时做个有心人,不难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充满数学。我们要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去感染孩子,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我们的距离,从而使数学活动生活化、自主化、趣味化。如:一年级教学0至10的数字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去找找生活中的数,常用的电话号码:110、119、114、121、112、122……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能听到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怎样计算房子的住房面积?如何铺设地砖…………这一切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后,学生已经会用尺子量物体,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带来丈量的工具,选用合适的工具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宽、高、或量自己的腰围、手掌,同伴的肩宽、臂长等,他们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凸显其自觉性和自主性,而教师则起到指导、支持和激励作用。可见,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生活,缺乏想象的空间,不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他是不会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
四、努力做好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世纪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飞跃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他们会用自己一双智慧的双眼,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个社会,接触这个社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关注社会的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善于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增加一点童心,营造与学生互动的对话氛围,共同登上新课程的数学“舞台”。在处理教材方面,我们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做课程的开发者。例如,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时,课本的内容是让学生分铅笔,为了找到敏感的内容,师生共创情景:通过看黑板前的老师与几个因上课听讲认真而被老师选上台的同学。让下面的学生谈谈,上面这么多的人可以怎么分?同学们积极性可高啦,有的按男女性别分,有的按梳辫子特征分,也有按衣服款式分,按大人与小孩分,坐着的与站着的分……在练习中,让学生将小组同学分成几类,学生离开位置,有的甚至离开课堂进行活动,我允许学生“乱作一团”,各自发表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加以评判,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又如教学了“乘加、乘减”知识以后,通过把“学生的座位”作为教学资源,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构建数学课堂文化,丰富数学教学内涵。
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饥渴的吸收,也有自主的探索;有严肃,也有活泼;有生活,也有科学。它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感性地走近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里有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必须充分深入钻研新教材,活用新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使数学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乐园里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学得像做游戏那样开放、那样轻松,这才是我们教师所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江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是对学生地位的肯定。“主人”应享有学习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应起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善于寻找“学生的交际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在教学活动中,面对“主人”,我们应该做到五个“一点”:大度一点,豁达一点,民主一点,开放一点,创造一点,在五个一点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丰富的学习情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让他们身体动,更让他们思维动、主体意识动起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老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增添他们的自信。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孩子们才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那么,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从而扩展和丰富了人的精神境界。
二、充分挖掘新教材的灵活性,让学生思维更活跃
当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面对新课程具有灵活多样的数学信息,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重要和典型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这些例(习)题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所起的渗透数学思想、体现方法和技巧的功能方面,尽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在填一填的作业中,()( )10( )( ),老师可用几句幽默的语句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让他们按一定的规律编出自己的队伍,比一比,谁的队伍最壮大。(不过要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考虑时间),因为这是一道开放题!作为老师要对他们正确理由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奖励“智慧星”来提高他们再学习的欲望。又如,《用数学》的练习中画有4只母鸡、9只小鸡、8只小鸭、6只大鸭,要求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9 4=13表示鸡有13只;8 9=17表示小的动物有17只;4 6=10表示鸡和鸭的爸妈共有10只;4 9 8 6=27表示共有动物27只;9-4=5表示小鸡比母鸡多5只……我只要求学生对列出的算式说对理由就可以,即使只会一种也行。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创设富有生活情调的课堂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教学内容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倡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就是新旧教材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平时做个有心人,不难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充满数学。我们要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去感染孩子,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拉近数学与我们的距离,从而使数学活动生活化、自主化、趣味化。如:一年级教学0至10的数字认识时,我引导学生去找找生活中的数,常用的电话号码:110、119、114、121、112、122……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能听到老师要求学生说说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怎样计算房子的住房面积?如何铺设地砖…………这一切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后,学生已经会用尺子量物体,我就发动学生自己带来丈量的工具,选用合适的工具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宽、高、或量自己的腰围、手掌,同伴的肩宽、臂长等,他们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挥着主体作用,凸显其自觉性和自主性,而教师则起到指导、支持和激励作用。可见,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生活,缺乏想象的空间,不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他是不会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
四、努力做好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世纪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飞跃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社会,他们会用自己一双智慧的双眼,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个社会,接触这个社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关注社会的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善于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增加一点童心,营造与学生互动的对话氛围,共同登上新课程的数学“舞台”。在处理教材方面,我们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做课程的开发者。例如,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时,课本的内容是让学生分铅笔,为了找到敏感的内容,师生共创情景:通过看黑板前的老师与几个因上课听讲认真而被老师选上台的同学。让下面的学生谈谈,上面这么多的人可以怎么分?同学们积极性可高啦,有的按男女性别分,有的按梳辫子特征分,也有按衣服款式分,按大人与小孩分,坐着的与站着的分……在练习中,让学生将小组同学分成几类,学生离开位置,有的甚至离开课堂进行活动,我允许学生“乱作一团”,各自发表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加以评判,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又如教学了“乘加、乘减”知识以后,通过把“学生的座位”作为教学资源,从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起到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构建数学课堂文化,丰富数学教学内涵。
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饥渴的吸收,也有自主的探索;有严肃,也有活泼;有生活,也有科学。它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感性地走近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里有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必须充分深入钻研新教材,活用新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使数学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乐园里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学得像做游戏那样开放、那样轻松,这才是我们教师所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