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朗咏从人听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的是一份心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的是一份情谊;“多情自古伤离别”,伤的是一份不舍。历史的长河曾走过无数过客,他们最终都以诗的方式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品读人物,就是品读生命行走的印记、时间走过的脚步。让我们随着诗人,走进那些记忆。
  等
  □罗俊鹏
  三岁时
  你说让我等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
  你却还没有回来
  爸,我现在不要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了
  (此诗获得2015年全球大学生话语短诗大赛二等奖)
  【微导读】三岁到二十三岁,五分钟与二十年,数字的变异,并不让我们诧异,如果我们都以分钟计算,那就是一个无法阅读的天文数字。作者就是这样掰着指头计算日子,把思念牵长。最后一句,如小孩呓语,既交代了我等待父亲的原因,也诉说了一种近乎忏悔的情愫。
  【高考对接】2015年福建卷“路”、2013年湖南卷“我愿意”。
  【金笔示范】时间可以溜走,记忆却不会忘却。那短暂的五分钟,成为我一生的噩梦。爸爸高举糖葫芦的手,被车轮重重地碾过。他顽强地想举起,可最终无力垂下。三岁到二十三岁,不是一个二十可以概括。如果时光回去,我愿意不要糖葫芦。
  杀猪的人
  □黄宇
  每天,他在档口挥刀表演,一刀下去
  骨头被分成两半,生活也裂成两半
  一半还给性情,另一半塞给紧凑的日子
  从清晨到傍晚,他一直在卖力演出
  将生活一刀刀地剖开
  里面淌着他鲜红的从艺生涯
  (此诗获得2015年全球大学生话语短诗大赛一等奖)
  【微导读】生活与艺术,残忍与特技,作者的写作不回避生活的本真面目,但是作者的高明在于,作者在生活本身里提炼出了诗意。一个为生机而挥刀的屠夫,在作者眼里看到了紧凑的日子,这是作者的悲悯情结,可那本身又是演出,这是作者的诗意所致。“先有了我们的残忍,才有了屠夫。”其实,也是先有了诗情,才有唯美的诗语。
  【高考对接】2015年天津卷“范儿”、2014年福建卷“空谷”。
  【金笔示范】砍刀重重地落在猪的身上,血鲜艳地流淌在地上,盛开出一朵花来。其实他是为了生计,才不得不提起砍刀。只是,他把生计写成了一首诗,绘出了一幅画。砍刀就是他最好的画笔,猪是他最好的画板,猪血就是他最好的颜料。他用行为艺术的方式,把生活写出了唯美。于是他的挥刀,就成为表演,牵引路人的目光。
  单亲儿童
  □孙思迪
  妈妈捏着鼻子责问:
  你又偷偷在屋里抽烟了?
  ——我只是想闻闻父亲的味道…
  (此诗荣获2015中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三等奖)
  【微导读】一问一答,把孩童对父亲无法抑制的思念尽情描摹出来。因为是儿童,父亲的形象已经模糊而被遗忘,所幸孩子的记忆里还残留着父亲的味道——烟味。“只是”一词,写出孩子愿望的卑微,愈发引人怜爱。“又”说明不是第一次,表明思念一直存在。每个人都读出一个我见犹怜的单亲儿童形象。
  【高考对接】2015年广东卷“远和近”、2013年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
  【金笔示范】残留的烟味挥之不去,这是他对父亲的最终记忆,缭绕的烟圈都被他忘却了。他当时太小,小到记不住父亲的样子。他渴望穿过重重的烟雾,把父亲拉回来,拉到身边。他一次又一次地拿出香烟,点燃父亲的味道。父亲的味道就在身边的香烟里,只要他划一次火柴,父亲就走近一次。其实,他也只是想和父亲靠近。
  姐姐
  □紫藤晴元
  香樟树、橘子树、还有我和你
  我们站成一排
  靠着栅栏微笑
  一闪而过的是车流
  但午后那条街是属于我们的
  【微导读】栅栏是记忆,车流是现在,车流是快,那条街是慢。三组意象,就把时间与空间勾连起来。作者用纯粹的记叙形式,就向我们展示了在时间的跨度里、空间的变幻里,永恒不变的温馨记忆和美好亲情。变与不变,流逝与不流逝,永恒与短暂,这些永远的哲学问题,就让作者用朴素的文字、质朴的意象,慢慢推出,引人回味。
  【高考对接】2015年上海卷“和谐”、2014年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
  【金笔示范】时光流逝让所有刻痕会随着风的吹动而散去。记忆里的香樟树、橘子树,已经高不可攀。它们生长的速度远远胜过我们,飞快的车流,似乎刻意提醒我们,我们曾经的岁月已经被车流碾碎。他们不知道的是,香樟树、橘子树依然站立在原地,站立在街上。我、姐姐、香樟树、橘子树,依然是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看报纸的老人
  □布衣
  仿佛每一个字
  都与他有关
  他慢慢地
  慢慢地,拐过了
  黄昏
  【微导读】黄昏是暮年,“仿佛”一词,若有若无,引读者遐思,有关否,无关否?“每一个字”,是场景的描摹,蕴藏一种无法言说的深深寂寞。再加上后面作者有意识反复的“慢慢地”,把一位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老人形象描绘得形神备至。透过这幅剪影图,让我们看到社会众生相,作者以小写大,以无传有,让人沉思。
  【高考对接】2014年广东卷“照片”、2013年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金笔示范】老人寂静地坐着,咀嚼着报纸上的每一个字,似乎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味道。其实,老人在每一个字里,寻找着自己曾经的岁月,激情已经逝去,人群已经散去,唯有他,孤寂地坐在那里,独自品味。一抹夕阳,想要穿过他的肺腑,不过,最终还是留下一个无力而孤寂的长影。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我只想静静。  看看天边的白云,看看地上的泥土、青草。  “国庆七开乐,去哪玩了?”有人问。我会不紧不慢地说:“哪都不去,呆在乡下,呼吸新鲜空气,把上学时的紧张气氛放下来,慢下来,甚至有几天忘记它,在乡下静静地玩。”  “不无聊吗?”我会回答:“乡下有时家里没人,邻居也都旅游去了,我一个人在家,但并不无聊,也许是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的感觉,把家里的阿猫叫出来,静静地,抚摸它,为它梳理毛发,看着这只
素材A 山西面馆晋风晋韵  2015年年末,一座古色古香、装修典雅的山西刀削面馆在美国洛杉矶开业。面馆装修极具山西特色,窑洞的设计,让人想起晋商大院;白色的墙壁上,有皮影装饰。餐厅不论从设计还是食材、器皿的选择,都体现着独特的晋风晋韵。一碗售价10美元的面,辅菜是地道的山西菜,烹饪原料完全来自山西,保证原汁原味。但是在餐具设置上,除了餐桌上摆放筷子,在进门的备餐柜里,还准备了多套刀叉,方便有不同使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70分)  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写作指导  材料理解的关键之处是探寻两个看似矛盾的关键词语“无所不知”与“一无所知”的内在联系。  1.“企图无所不知不可取、不现实、没有必要”,由此引申,“博学不如精攻”“术业有专攻”。  2.要善于“知”:知门道,知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正确认识
马蹄露是谁?她从没担当过女主角,电视电影海报上也从没有过她的名字。但你一看到她的照片,就会惊呼“原来是她!”她是陈小春版《鹿鼎记》里假扮太后的毛东珠,是《皆大欢喜》里嘴贱又小心眼的百合,也是《天龙八部》里的慕容王氏。  “马蹄露”原名梁颖颜,歌唱比赛出道,1996年进入TVB。她第一部戏份比较重的电视剧《真情》,演一个刁蛮大小姐“May May”。导演不给她说戏,她只能凭着“感觉”来演。结果是,全
素材A 被转发40多万次的父子对话  巴黎遭遇连环恐怖攻击后,法国一名父亲安抚幼儿的揪心短片,在社交软件Facebook被分享了超过1100万次。影片中,小男孩布兰敦问父亲安吉尔勒:“爹地,那些坏蛋怎么办?他们有枪。”安吉尔勒回答:“他们有枪,但我们有花。”布兰敦接着说:“可是花没什么用处。它们是用来……用来……用来……”安吉尔勒说:“你看,每个人都把花放在这里。这是用来对抗枪支。”布兰敦:“蜡烛
鲍勃·迪伦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战争,如飓风一般,裹挟着许许多多的面孔到了残酷的战场,多少本该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拦腰截断,多少扎根于那片土地上的家庭被连根拔起!在那样一个时刻,鲍勃·迪伦选择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于和平的期许,用音符来遏止那么多飞在空中的炮弹,他以精神之力量完成了一次对暴力与强权的突围。  现在,先行者们孜孜以求的和平已经到来,难道我们这些后来人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前辈们不懈追求所开创的局面
在英国,有一套著名的“人人文库”。这套文库的每一本书上,都印着这样一句格言:人人,吾将与子偕行,导子之航,急君所急,永伴君旁。这句格言引自一部欧洲中世纪道德剧:“死亡”受上帝派遣,召唤“人人”。“人人”惊恐万分,恳求延期,“死亡”拒绝,但允许他物色旅伴同往就死。“人人”找到“朋友”“亲戚”“财富”,但他们纷纷推脱。最后,“人人”在“善行”的推荐下,找到了“知识”,于是“知识”说出了上面这段话。  
1.Paul Smith患有痉挛性脑瘫,他不能上学,连吃饭、穿衣都需要帮助。13岁那年,因为好奇,Paul将一台被丢弃的打字机拖回了家。他尝试着用颤动的左手抓着同样发颤的右手,按出了第一个字母,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无数次敲击后,用打字机画画的想法开始萌芽。此后70年,Paul创作了上百幅画。这些看似正常的画都是由“@#$%^
一、查“前路”以明考查方向。这里所说的“前路”,就是既有相关高考真题。这里暗含着命题人的意旨。我们借助一道道真题辨识出他们的意旨来。就全国课标卷看,文化常识内涵解说题,从2015年开考,已经连续坚持三年了。这里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我们更直观地查看它们都考到哪些文化常识。  解读这个表格内容,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表述。①高考所考文化常识,应该都是文言文中高频出现的词语。②所考类别五花八门,涉及官衙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著名文学家铁凝曾如是呐喊。这是一个浮华的时代,当一切被浮华掩盖,当如雾气般的褒奖好评将一切笼罩,你该怎样用双眼透过浮华眺望未知的光芒?  看清自己,安然前行。挪威著名的小提琴家年轻时在欧洲巡回演出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却在报纸上写道:“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说他是一颗钻石,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但是说他好的声音太多,几分追捧几分奉承,雾太浓。但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