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就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联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导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并学会数学建模,让数学走进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广阔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丰富。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解数学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时,可以在开始上课前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生活中引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这不仅要求教师选教材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这样整堂课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探索。课堂教学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好。因此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了。
  二、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思想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首先是要在课堂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问题,形成知识技能,发现数学的规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只有把数学应用到实际中,才会使数学变得富有生气,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机械化教学,应该把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转变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比如在课上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做数学,研究数学的过程。在讲解某一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推理,指导学生推理计算的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巩固了知识。虽然学生的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探索的成就!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數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重视数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首先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其次在玩中体验数学;最后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情景中,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总之,让我们架起数学与生活间的桥梁,拉近知识与生活间的距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上数学的联系,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到数学与人及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中,使其完成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变,并且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的教育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教学大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学生是在被动下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新课标要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体会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爱学、想学、乐学。但是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契机和空间,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传统教学与素质
随着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农村初中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自身的优势,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亮点。远程教育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是当前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信息技术及其资源也成为初中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
【摘 要】提倡小学习作教学走一条儿童化、生活化、人文化的道路。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纯真的目光审视这个社会,要让儿童说真话,吐真情。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有内容写,并把这些内容有目的地写得丰富些。弘扬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习作,在真情回归中习作,在自主合作中习作。  【关键词】回归 儿童化 生活化 人文化 
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是一组由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炎症或代谢性病变所致的,以慢性进展性肾功能丧失为特征的疾病群,其极大地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脏病和其他并发
教材本身是死的,教师的教学是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然而,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
近些年来,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相当突出。由此带来的工程类文本的翻译需求也日趋增多。工程类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而处理好原文的信息焦点是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哟喜欢学习,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知识。语文教学过程,兴趣的培养是重要的一环。语文这门课很多学生感到难学,从而产生畏惧、厌学的情绪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的兴趣呢?  一、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学习兴趣是和一定情感相联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态,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