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的建设,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也推进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07-01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城市中最为原始的一些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也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所以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生态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和關注的焦点,城市园林绿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改善环境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将景观生态建设推广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系统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措施。
1、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通常情况下,景观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狭义的角度上了来说,景观就是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之内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大环境,它在格局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重复性。而如果从广义上来分析,景观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一种不同尺度的,性质不同的空间单元。
景观生态学通常就是指对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和空间配置以及生态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一个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它以生态学当中的基础理论作为重要的前提对景观以及区尺度上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非常重视中尺度景观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
1.1 景观结构
通常景观结构就是指景观组成元素大的类型、多样性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1.2 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一般就是指景观结构和生态学不断的相互影响,或者是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以及生物有机体在景观特定环境中的整个运动过程。
1.3 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就是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和更迭,具体来说就是景观动态主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上的一系列改变,这种形状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也可能会使得能量上和生物的种类上都产生非常大的不同。
2、城市园林系统的景观生态特征分析
2.1 城市景观的特点
如果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主要以人类干预而形成的一个景观,它在实际的建设和应用中具有连续变化的特征,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然景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此时,人文景观的修建规模不断的扩大,具体来说,首先是工业区域的面积不断的增加,所以城市环境的污染状况也越来越严重,污染的面积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其次就是城市内部的一些绿地和水域等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生态元素逐渐减少。再次是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的膨胀,所以以往的城郊地区也逐渐的被划归到城市当中,农田和绿地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的自然环境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再次是城市的景观和平均的净生产力呈现出负值,这种景观的依赖性比其他任何景观的依赖性都要更强,所以其也需要大量的运输燃料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量来保证其可以实现正常的运转。
2.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的景观要素。如:城市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不同质量和面积的斑块也影响了物种的灭绝速率和迁移速率,进而影响了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街头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斑块浑然一体、增加斑块连通性,成为斑块间物种迁移的屏障。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如: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民社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有有三种功能:一是生产,二是生活,三是还原。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功能对城市来说较小些,但对生活及还原两方面,城市绿化系统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功能是相当大的。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靠其中连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货币流及人口流来维持的,它们将城市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时间与空间,结构与功能,以人为中心串联起来。为此,城市绿地系统应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中才能找到其合理的结构和高效的功能。
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
3.1 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建设通常指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包括调整原有景观格局,引进景观组分等以改善受胁迫或受损失生态系统的功能,大幅度提高景观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正向循环。
景观生态建设从局部上对景观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从宏观角度上,调整景观空间格局,协调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从局部控制到整体调节,加强了宏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使得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发展。
3.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
3.2.1景观生态学分析
城市公园系统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
(2)城市绿地系统
包括街头绿地,庭院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这些廊道是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
3.2.2景观生态建设
(1)景观生态建设原则
第一、斑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的斑块有利于景观的稳定性,小斑块则可以提高
基质的异质性。第二、廊道的设置要科学。体现自然绿化意
(2)城市绿地系统
包括街头绿地,庭院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这些廊道是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
4、结语
景观生态学出现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同时其发展的速度也非常的快,研究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好的理解空间结构对生态建设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自然进行合理的保护也成了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积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振斌.试论城市的自然保护及绿地建设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2(02).
[2] 赵慎,陈尔鹤.园林生态学刍议[J].中国园林.2001(03).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07-01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城市中最为原始的一些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也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生态环境越来越差,所以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生态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和關注的焦点,城市园林绿地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改善环境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将景观生态建设推广应用到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系统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措施。
1、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通常情况下,景观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狭义的角度上了来说,景观就是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之内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大环境,它在格局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重复性。而如果从广义上来分析,景观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一种不同尺度的,性质不同的空间单元。
景观生态学通常就是指对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和空间配置以及生态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一个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学科,在研究的过程中,它以生态学当中的基础理论作为重要的前提对景观以及区尺度上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非常重视中尺度景观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和研究。
1.1 景观结构
通常景观结构就是指景观组成元素大的类型、多样性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1.2 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一般就是指景观结构和生态学不断的相互影响,或者是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能量、物质以及生物有机体在景观特定环境中的整个运动过程。
1.3 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就是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和更迭,具体来说就是景观动态主要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上的一系列改变,这种形状和空间格局上的变化也可能会使得能量上和生物的种类上都产生非常大的不同。
2、城市园林系统的景观生态特征分析
2.1 城市景观的特点
如果站在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一个主要以人类干预而形成的一个景观,它在实际的建设和应用中具有连续变化的特征,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然景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此时,人文景观的修建规模不断的扩大,具体来说,首先是工业区域的面积不断的增加,所以城市环境的污染状况也越来越严重,污染的面积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其次就是城市内部的一些绿地和水域等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生态元素逐渐减少。再次是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的膨胀,所以以往的城郊地区也逐渐的被划归到城市当中,农田和绿地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的自然环境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再次是城市的景观和平均的净生产力呈现出负值,这种景观的依赖性比其他任何景观的依赖性都要更强,所以其也需要大量的运输燃料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能量来保证其可以实现正常的运转。
2.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的景观要素。如:城市公园、花园、庭园、小游园等,不同质量和面积的斑块也影响了物种的灭绝速率和迁移速率,进而影响了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
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街头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环城绿化带,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廊道建设可使不同斑块浑然一体、增加斑块连通性,成为斑块间物种迁移的屏障。基质是指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他斑块类型以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如:城市中的工业区、商业区、居民社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有有三种功能:一是生产,二是生活,三是还原。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功能对城市来说较小些,但对生活及还原两方面,城市绿化系统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功能是相当大的。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靠其中连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货币流及人口流来维持的,它们将城市生产与生活,资源与环境,时间与空间,结构与功能,以人为中心串联起来。为此,城市绿地系统应纳入城市生态系统中才能找到其合理的结构和高效的功能。
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
3.1 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建设通常指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包括调整原有景观格局,引进景观组分等以改善受胁迫或受损失生态系统的功能,大幅度提高景观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正向循环。
景观生态建设从局部上对景观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从宏观角度上,调整景观空间格局,协调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从局部控制到整体调节,加强了宏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使得生态—社会—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发展。
3.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
3.2.1景观生态学分析
城市公园系统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
(2)城市绿地系统
包括街头绿地,庭院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这些廊道是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
3.2.2景观生态建设
(1)景观生态建设原则
第一、斑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的斑块有利于景观的稳定性,小斑块则可以提高
基质的异质性。第二、廊道的设置要科学。体现自然绿化意
(2)城市绿地系统
包括街头绿地,庭院绿地,湖塘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沙、湖、渠流的绿化带等。一般绿地仍归为干扰拼块,有些湖塘绿地可能是残存拼块,分布着破碎的自然景观。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这些廊道是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的运输通道,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绿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
4、结语
景观生态学出现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同时其发展的速度也非常的快,研究这一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好的理解空间结构对生态建设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自然进行合理的保护也成了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将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引入到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积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振斌.试论城市的自然保护及绿地建设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2002(02).
[2] 赵慎,陈尔鹤.园林生态学刍议[J].中国园林.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