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之后,重点阐述了基于知识流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管理的系统总体框架与管理流程。在流程中主要介绍了教师与学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探讨了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流;知识推送
一、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被认为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资源并且是关键资源。尤其是现在知识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的态势,面对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人们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知识的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上。
什么是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将课堂中的知识管理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运作效率。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潜在的知识,管理信息的流动,让需要者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快速采取行动。因此,课堂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促使沿着它的6个阶段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课堂知识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意味着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含管理新增加的知识,以及对旧知识的挖掘和整合。
二、知识流
虽然知识流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知识的流动却早已伴随着各种社会过程。在已有的对于知识流的刻画中,Hai Zhuge定义知识流为:知识在人们之间流动的过程或是知识处理的机制。而Max H.Boisot认为,知识流是一个解决问题、知识扩散、知识吸收和知识扫描的过程。Micheal K.Fung等人试图用专利数据来衡量知识流的强度。李凤云认为,知识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以及运用其产生价值的运动过程中应该是无阻碍的。
知识流的结构包括知识流的知识节点(KN)、知识流的拓扑结构和知识流的内容。知识流与其他流一样,都是在各个节点间的流动。但是,知识流还有着自己的特性:一是非递减。知识流在流动过程中,从前一个节点到后一个节点,各个节点的知识量不会减少。二是难规划。资金流、物流等会在事先规划好的路径下流动,但是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多,知识流会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流动,造成了它流动路径的难以规划。三是多变性。知识流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多样,知识流在多路径的网络环境下,流动的路径难以规划,而且不同的路径下的流动知识流到达不同的节点也可能触发不同的新知识。四是大潜力。知识流是无形的,在不同的个体之间的流动会带动知识的创新的传播,通过对知识流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挖掘出它的巨大潜力。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的流动描述清楚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尽量提高知识流动的效率,达到对数字化知识更好的管理。
三、基于知识流的课堂教学知识管理的总体框架
基于知识流的数字化知识管理系统框架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知识库、知识管理平台以及用户群(如图1所示)。
■
图1 数字化知识管理的总体框架
知识库与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知识之间的双向传递。知识管理平台主要由教师来操控,主要进行知识的管理策划、管理组织与绩效评估。学生既可以从知识库中调取信息,对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迅速、准确并适量地获取知识,对需要的知识进行转化,进行适当分析、挖掘和推理,最终生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也可以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平台,教师对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后,将知识库中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并再次放回知识库。
在知识流的传递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与策划帮助学生将显性知识和经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以适当的形式保存起来,并且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共享和交流将知识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传递。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绩效评估将知识进行最终状态的评定,以评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小结
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迫切需要促使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如火如荼。课堂中能否正确运用知识流,把知识管理视为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灵活运用至关重要。课堂中的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与知识节点自有的知识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可以说知识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它是知识再创新与再集成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华,张明林.提升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知识管理系统模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74-78.
[3]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4]周密,承文,韩立岩,等.知识流模型及其在航天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05(5):79-86.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流;知识推送
一、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被认为是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资源并且是关键资源。尤其是现在知识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的态势,面对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人们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知识的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上。
什么是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将课堂中的知识管理定义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运作效率。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潜在的知识,管理信息的流动,让需要者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快速采取行动。因此,课堂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促使沿着它的6个阶段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课堂知识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意味着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管理,而且包含管理新增加的知识,以及对旧知识的挖掘和整合。
二、知识流
虽然知识流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知识的流动却早已伴随着各种社会过程。在已有的对于知识流的刻画中,Hai Zhuge定义知识流为:知识在人们之间流动的过程或是知识处理的机制。而Max H.Boisot认为,知识流是一个解决问题、知识扩散、知识吸收和知识扫描的过程。Micheal K.Fung等人试图用专利数据来衡量知识流的强度。李凤云认为,知识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强调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以及运用其产生价值的运动过程中应该是无阻碍的。
知识流的结构包括知识流的知识节点(KN)、知识流的拓扑结构和知识流的内容。知识流与其他流一样,都是在各个节点间的流动。但是,知识流还有着自己的特性:一是非递减。知识流在流动过程中,从前一个节点到后一个节点,各个节点的知识量不会减少。二是难规划。资金流、物流等会在事先规划好的路径下流动,但是知识的获取途径很多,知识流会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流动,造成了它流动路径的难以规划。三是多变性。知识流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多样,知识流在多路径的网络环境下,流动的路径难以规划,而且不同的路径下的流动知识流到达不同的节点也可能触发不同的新知识。四是大潜力。知识流是无形的,在不同的个体之间的流动会带动知识的创新的传播,通过对知识流的管理与控制,可以挖掘出它的巨大潜力。基于知识流的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的流动描述清楚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尽量提高知识流动的效率,达到对数字化知识更好的管理。
三、基于知识流的课堂教学知识管理的总体框架
基于知识流的数字化知识管理系统框架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知识库、知识管理平台以及用户群(如图1所示)。
■
图1 数字化知识管理的总体框架
知识库与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知识之间的双向传递。知识管理平台主要由教师来操控,主要进行知识的管理策划、管理组织与绩效评估。学生既可以从知识库中调取信息,对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迅速、准确并适量地获取知识,对需要的知识进行转化,进行适当分析、挖掘和推理,最终生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也可以将反馈信息发送到平台,教师对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后,将知识库中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并再次放回知识库。
在知识流的传递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与策划帮助学生将显性知识和经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以适当的形式保存起来,并且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共享和交流将知识动态化,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传递。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绩效评估将知识进行最终状态的评定,以评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小结
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迫切需要促使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如火如荼。课堂中能否正确运用知识流,把知识管理视为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灵活运用至关重要。课堂中的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与知识节点自有的知识相互作用,从而激发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可以说知识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它是知识再创新与再集成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华,张明林.提升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知识管理系统模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74-78.
[3]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4):35-37.
[4]周密,承文,韩立岩,等.知识流模型及其在航天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05(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