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对大鼠血浆唾液酸水平的影响

来源 :动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鼠下皇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讨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唾液酸水平,,探讨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对唾液酸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弓状核区注射β-内啡肽后,血浆唾液酸水平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2)静脉注射胆碱能M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后,弓状核区再注射β-内啡肽,血浆唾液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弓状核区再注射β-内啡肽,血浆唾液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这提示弓状核可能是β-内啡肽引起血浆唾液酸水平下降的主要中枢作用部位,其机制与M型胆碱能受体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副交感神经实现此效应.
其他文献
用最近提出的构建膜体系初始构象的有效方法,构建了在DMPC脂膜环境下短杆菌肽A通道模型(GA-DMPC).通过对Na+、Ca2+、Cl-三种不同离子在GA-DMPC通道内不同位置的分子动力学模
继细胞学[1]、形态学[2]和比较解剖学[3]的研究之后,我们又对半夏属的花粉粒和醇溶蛋白作了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这些性状的变异与分类学价值.
对 16 7名中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膳食脂质摄入情况及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水平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膳食
用RT-PCR方法扩增分别获得了中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和兔化弱毒株糖蛋白EO基因cDNA,并克隆到pGEM T载体中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这两个毒株间的
从林隙的形成方式、大小分布和形成木特征等几方面对缙云山森林林隙的形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缙云山森林林隙的形成方式以根拔、折干和枯立为主 ;林隙多由双形成
目的:研究接触激活系统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引起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3H]-TdR标记的U937细胞培养于24孔板,在高分子激肽原(HK/HKa),激
根据GenBank中TIMP-1基因的碱基序列,用RT-PCR方法从人的正常肾组织中克隆出包含信号肽在内的TIMP-1全长cDNA序列.采用T-A克隆的方法将之插入pCRR2.1中间载体,DNA测序证实该
华广虻溶纤活性蛋白(TAFP)经血纤蛋白平板法和试管凝块法测定表明,TAFP只具有纤溶酶作用,不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TAFP的最适pH为7.5,且在pH为6.0时最稳定.蛋白水解酶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