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国庆期间,鄂东北部山区秋雨连绵,淅淅沥沥滋润着干渴的大地,城市、村落、山林、田野都被洗得一尘不染,格外鲜亮朗润,苍翠清新。
尽管雨季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湖北红安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依然车来车往、游人如织,大家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在园内各个景点瞻仰革命遗址、参观揽胜。10月2日,我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后就急匆匆驱车赶到这里,挤进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此行主要是来探望安息在这里已有近5个月的一位美国朋友,他叫格伦·本尼达。
早就从媒体的报道中获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访华期间,曾讲起一个美国飞行员被中国军民营救的故事。他在上海科技馆演讲时说:“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保护他。”奥巴马总统所说的美国飞行员就是格伦·本尼达,他在中国获救时还是一个年仅20岁的美军上尉。
后来我听一位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工作的朋友说,由于本尼达当年在获救过程中,与时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前任国家主席李先念有一段深厚的情缘,因而他在生前留下遗愿,让其家人将他的部分骨灰送到中国,安放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我便一直想抽个时间到李园探望这位美国朋友。
李先念故居坐北朝南,几间红墙瓦舍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屋后座山松竹葱茏茂密,门前池塘明澈如镜,西面一道翠绿的山梁,以其巍峨雄伟的走势,如虎跃龙腾般从北向南伸延到碧波荡漾的木兰湖边。本尼达的陵墓就建在这道山梁下,离李先念故居大约两百米。陵墓坐西朝东,静卧在一大片松柏与冬青密集的自然林带里,也有几棵枫树点缀林间,此时枝头叶片已开始变红,展露出秋季独有的美丽。
墓地全由方正花岗岩相砌铺成,淡红的底色里夹杂着一些细碎的黑色斑点,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斑驳而锃亮;墓座由精雕细刻的汉白玉花纹图案构建而成,上面镶嵌着本尼达年轻时的戎装半身像,看上去威武英俊,他的部分骨灰就装在里边;墓碑有两块,一块刻着中文、一块刻着英文;墓墙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一边刻着当年中国农民安全护送本尼达从遇险地到新五师驻地的路线图,一边嵌入一个玻璃橱窗,悬起他当年驾驶的战机模型。从碑文的字里行间和护送线路图中,我读出了本尼达当年遇险的经历和获救的过程。
1943年,本尼达作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第14航空联队的一名飞行员,来华协助中国人民抗击侵华日军。1944年5月6日,他奉命驾驶P-51型野马式战机从湖南芷江机场起飞,掩护中美混合部队轰炸汉口日军目标。在执行完任务返航途中,他驾驶的“野马”遭到10多架日军零式战机的围追堵截,飞机部件严重损坏,他不得不跳伞逃生,战机坠落在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
本尼达跳伞后降落在一片麦地里,当地农民正在地里耕作。当时只有14岁的村民罗必书与乡亲们一起朝这个方向围过来,只见麦地里摊坐着一个外国士兵,腿上流着鲜红的血。正在村民们犹疑不定时,本尼达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出了“美国”两个字。村民们明白了:他是援华抗日的美国军人,就赶紧将他抬到家中,包扎住他血流不止的伤口后,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他压惊。
次日大清早,日伪军进入这一带的村庄寻找美军坠机残骸,并挨家挨户搜查跳伞的“飞虎队”队员,但却一无所获。原来为了避开日伪军的搜索和追捕,当地村民已在坠机的尾部绑上石块,将其沉入附近的湖底,并连夜将本尼达秘密送往新四军第五师疗伤。
当时,从湖北荆州的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到孝感的大悟县新五师师部驻地宣化店,中间没有捷径可走,要自东向西经过施家拐、双鸣寺、黄穴口、豪口、白露湖、赵家垴,再自西向东绕过一个侧“U”型大弯,行程数百里才能抵达目的地。可想而知,当年村民为护送受伤的本尼达到达新五师师部费了多少周折、多大艰辛!
本尼达在新五师疗伤的3个多月里,时任新五师师长的李先念十分关心他的身体康复,多次到医院看望他,两人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本尼达后来回忆说:“李先念将军是个十分慷慨的人,他给了我不少礼品,其中就包括一把日本手枪。”本尼达伤愈后,李先念派新四军战士夏夔护送他突破日军重重封锁,回到美军“飞虎队”总部继续投入抗日战斗。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本尼达才回到美国娶妻生子,但他从未忘记中国军民的救命之恩。
每当提起在中国的这段经历,本尼达就会对家人说“欠中国人民的情”。他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10年三次携家人重返中国,寻觅当年获救的故地,看望曾经救治过他的中国军民,多次告诫子孙:救命之恩,永不能忘。2010年10月15日,已是86岁高龄、经历过两次心脏手术,靠心脏起搏器支撑才能正常活动的本尼达坐着轮椅,来到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老家湖北省红安县表达感激之情。
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和当年营救本尼达的80岁监利老乡罗必书,一起领着本尼达全家参观游览,共同追忆李先念和本尼达的传奇故事。本尼达向李园赠送了印有老虎、战机、麦地、新四军徽标的斗笠画,以及当年李先念赠送给他的手枪、地图等文物。他说斗笠画中的“老虎代表飞虎队,战机表示当年驾机作战,麦地意味着当时跳伞后在麦地里获救,而新四军徽标则代表被新四军救治。”
本尼达的家人们喜欢收藏钱币,他们带来了很多美国硬币,其中有1909年、1943年和2010年版的,这些年份分别是李先念的诞生年、本尼达的参军年和他再次来到中国之年。他们将这些硬币送给中国朋友作为纪念,李小林也将老家红安的大布床单和绣花鞋垫赠给本尼达家人。
未曾想到的是,本尼达2010年10月中旬的这次中国之行,竟然成为他最后的一次中国之行。他返回美国后的第三天,就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与世长辞。遵照本尼达的遗愿,他的夫人埃莉诺携两位儿子,于2011年5月11日来到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将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他逝世后即动工新建起来的这座陵墓中。
埃莉诺在骨灰安放仪式上说:“今天,我们带着本尼达回到了这个美丽的纪念园,在这里,本尼达曾经为中国而战,也得到了勇敢的中国人民的救助,本尼达与中国人民结下了60天的情和60年的缘,本尼达家族将与中国人民成为永远的朋友。”李小林说:“本尼达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丝丝秋雨缠绵地下着,像那琴上一根根的弦,瑟瑟秋风温柔地吹过,似那少女挥动纤细柔软的手指,将这根根琴弦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抚动,在格伦·本尼达陵墓四周弹奏出动人心魄的乐章、和谐美妙的旋律,为每一位前来探望他的中外朋友迎来送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那段中美人民的友谊、世代友好的心愿根植于两国人民心灵深处。
尽管雨季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湖北红安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依然车来车往、游人如织,大家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在园内各个景点瞻仰革命遗址、参观揽胜。10月2日,我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后就急匆匆驱车赶到这里,挤进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此行主要是来探望安息在这里已有近5个月的一位美国朋友,他叫格伦·本尼达。
早就从媒体的报道中获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访华期间,曾讲起一个美国飞行员被中国军民营救的故事。他在上海科技馆演讲时说:“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二战期间,美国飞行员在中国上空被击落后,中国公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保护他。”奥巴马总统所说的美国飞行员就是格伦·本尼达,他在中国获救时还是一个年仅20岁的美军上尉。
后来我听一位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工作的朋友说,由于本尼达当年在获救过程中,与时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前任国家主席李先念有一段深厚的情缘,因而他在生前留下遗愿,让其家人将他的部分骨灰送到中国,安放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我便一直想抽个时间到李园探望这位美国朋友。
李先念故居坐北朝南,几间红墙瓦舍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屋后座山松竹葱茏茂密,门前池塘明澈如镜,西面一道翠绿的山梁,以其巍峨雄伟的走势,如虎跃龙腾般从北向南伸延到碧波荡漾的木兰湖边。本尼达的陵墓就建在这道山梁下,离李先念故居大约两百米。陵墓坐西朝东,静卧在一大片松柏与冬青密集的自然林带里,也有几棵枫树点缀林间,此时枝头叶片已开始变红,展露出秋季独有的美丽。
墓地全由方正花岗岩相砌铺成,淡红的底色里夹杂着一些细碎的黑色斑点,经过雨水的洗礼显得斑驳而锃亮;墓座由精雕细刻的汉白玉花纹图案构建而成,上面镶嵌着本尼达年轻时的戎装半身像,看上去威武英俊,他的部分骨灰就装在里边;墓碑有两块,一块刻着中文、一块刻着英文;墓墙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一边刻着当年中国农民安全护送本尼达从遇险地到新五师驻地的路线图,一边嵌入一个玻璃橱窗,悬起他当年驾驶的战机模型。从碑文的字里行间和护送线路图中,我读出了本尼达当年遇险的经历和获救的过程。
1943年,本尼达作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第14航空联队的一名飞行员,来华协助中国人民抗击侵华日军。1944年5月6日,他奉命驾驶P-51型野马式战机从湖南芷江机场起飞,掩护中美混合部队轰炸汉口日军目标。在执行完任务返航途中,他驾驶的“野马”遭到10多架日军零式战机的围追堵截,飞机部件严重损坏,他不得不跳伞逃生,战机坠落在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
本尼达跳伞后降落在一片麦地里,当地农民正在地里耕作。当时只有14岁的村民罗必书与乡亲们一起朝这个方向围过来,只见麦地里摊坐着一个外国士兵,腿上流着鲜红的血。正在村民们犹疑不定时,本尼达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出了“美国”两个字。村民们明白了:他是援华抗日的美国军人,就赶紧将他抬到家中,包扎住他血流不止的伤口后,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他压惊。
次日大清早,日伪军进入这一带的村庄寻找美军坠机残骸,并挨家挨户搜查跳伞的“飞虎队”队员,但却一无所获。原来为了避开日伪军的搜索和追捕,当地村民已在坠机的尾部绑上石块,将其沉入附近的湖底,并连夜将本尼达秘密送往新四军第五师疗伤。
当时,从湖北荆州的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到孝感的大悟县新五师师部驻地宣化店,中间没有捷径可走,要自东向西经过施家拐、双鸣寺、黄穴口、豪口、白露湖、赵家垴,再自西向东绕过一个侧“U”型大弯,行程数百里才能抵达目的地。可想而知,当年村民为护送受伤的本尼达到达新五师师部费了多少周折、多大艰辛!
本尼达在新五师疗伤的3个多月里,时任新五师师长的李先念十分关心他的身体康复,多次到医院看望他,两人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本尼达后来回忆说:“李先念将军是个十分慷慨的人,他给了我不少礼品,其中就包括一把日本手枪。”本尼达伤愈后,李先念派新四军战士夏夔护送他突破日军重重封锁,回到美军“飞虎队”总部继续投入抗日战斗。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本尼达才回到美国娶妻生子,但他从未忘记中国军民的救命之恩。
每当提起在中国的这段经历,本尼达就会对家人说“欠中国人民的情”。他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10年三次携家人重返中国,寻觅当年获救的故地,看望曾经救治过他的中国军民,多次告诫子孙:救命之恩,永不能忘。2010年10月15日,已是86岁高龄、经历过两次心脏手术,靠心脏起搏器支撑才能正常活动的本尼达坐着轮椅,来到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的老家湖北省红安县表达感激之情。
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中国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和当年营救本尼达的80岁监利老乡罗必书,一起领着本尼达全家参观游览,共同追忆李先念和本尼达的传奇故事。本尼达向李园赠送了印有老虎、战机、麦地、新四军徽标的斗笠画,以及当年李先念赠送给他的手枪、地图等文物。他说斗笠画中的“老虎代表飞虎队,战机表示当年驾机作战,麦地意味着当时跳伞后在麦地里获救,而新四军徽标则代表被新四军救治。”
本尼达的家人们喜欢收藏钱币,他们带来了很多美国硬币,其中有1909年、1943年和2010年版的,这些年份分别是李先念的诞生年、本尼达的参军年和他再次来到中国之年。他们将这些硬币送给中国朋友作为纪念,李小林也将老家红安的大布床单和绣花鞋垫赠给本尼达家人。
未曾想到的是,本尼达2010年10月中旬的这次中国之行,竟然成为他最后的一次中国之行。他返回美国后的第三天,就因心脏病突发不幸与世长辞。遵照本尼达的遗愿,他的夫人埃莉诺携两位儿子,于2011年5月11日来到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将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他逝世后即动工新建起来的这座陵墓中。
埃莉诺在骨灰安放仪式上说:“今天,我们带着本尼达回到了这个美丽的纪念园,在这里,本尼达曾经为中国而战,也得到了勇敢的中国人民的救助,本尼达与中国人民结下了60天的情和60年的缘,本尼达家族将与中国人民成为永远的朋友。”李小林说:“本尼达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丝丝秋雨缠绵地下着,像那琴上一根根的弦,瑟瑟秋风温柔地吹过,似那少女挥动纤细柔软的手指,将这根根琴弦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抚动,在格伦·本尼达陵墓四周弹奏出动人心魄的乐章、和谐美妙的旋律,为每一位前来探望他的中外朋友迎来送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那段中美人民的友谊、世代友好的心愿根植于两国人民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