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之后:郑敏后期诗歌的“古典”及意义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郑敏着重思考古典诗歌传统之于当代诗歌的价值,认为古典诗艺有许多地方均值得当代诗歌学习和借鉴,如节奏感、结构、语言以及境界等。1980年代后郑敏的诗歌写作就呈现出了古典诗艺的特质,这不仅表现在她对节奏感和古典意象的强调和使用,还在于她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无论是在诗歌理论上对传统诗艺的重视,还是在写作上对传统诗艺的传承,都是郑敏面对当代诗歌危机而作出的一种自救,也是其重建诗歌精神的一项措施。从诗歌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自救和措施超越了个体写作范围,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涉及到众多利益群体。本文利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利益主体间在资源、管理、
《左传》《国语》等文献资料记载了春秋时代大量的人物品评活动,可见人物品评已成为春秋时代的一种文化风潮。这一时期品评人物的主体是贵族君子,他们处于当时思想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