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教学是一门有高度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的课程,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钢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认识。
1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1 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
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异常重要。弹钢琴时手指缺少独立能力就好像一个人在说话时表达不明,口齿不清。所以弹钢琴跟口语表达的要求是一样的,必须要让对方清楚明白的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思。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加强练习各个手指之间的关系,使其独立。例如一指、三指和四指、五指的关系,尤其要加强训练四指和五指的关系。而后再练习双音,接着练和弦,让学生深刻体会各手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手掌的支撑寻找感觉以训练手指的独立能力。
1.2 跑动能力的训练
手指在钢琴键盘上的流畅跑动是每位学琴者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每个人都要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来提高跑动速度。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就是为了给跑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手指跑动能力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手指训练,注重手指之间的独立性,并重点要求学生练习哈农与各类练习曲。
1.3 控制能力的训练
钢琴演奏的旋律、强弱、句法、层次、音色、以及每个作品的独特风格,全部都要凭借演奏者对各种钢琴技术恰如其分的处理和运用来完成。而能够合理的控制各种钢琴技术必然是源自演奏者非一般的心理控制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方可以产生强烈的控制心理和欲望,从而达到音乐和技术的完美统一,成功的表达出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4 读谱和背谱能力的训练
对于钢琴的初学者(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学生)来说,读谱应该是比较让人害怕和头疼的事情。要帮助学生战胜这种恐惧心理,教师在学习新作品的前两节课时,不要让初学者背谱,等他们熟悉作品后再进行背谱训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学者的视奏能力。现在仍然有很多国内外的钢琴专家和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求其背谱,虽然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练琴,但最好不要每节课都让学生背谱,而且过早背谱会使学生忽略音乐作品中的其它要求,且一旦出现错音便难以纠正。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谱子吃透再要求背谱,这样才能避免视觉干扰,使学生一心一意的进行演奏。
1.5 句子划分和拉制力度能力的训练
演奏作品时句子应该弹的轻还是弹的重是相对而言的,这便是通常所说的音乐的幅度。学生在弹奏钢琴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渐弱是一种衔接,渐强又是另一种衔接。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渐弱与渐强两者的力度变化至关重要。学生必须学会分辨所弹句子的轻重是否准确,这就要求学生要分析研究整个段落,并分辨其正确的旋律走向。而乐句的划分则类似于文学语句的划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仅依靠简单的连线进行划分,因为有些连线只是编者或作者对于弦乐方法的习惯性标志,并不见得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1.6 动作协调的训练
初学者应该多做五指抬高的练习,并同时进行连线(落滚)的动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手指得到训练,又可以放松手指、手腕和小臂,避免单独练习所造成的手指俊便。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演奏时整体动作协调一致,就要以最小的力量和最小的动作,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何时用手指,何时用手腕,何时用小臂,再加以适当的突出,就会使其整体动作即均衡又协调。
2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实践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学生对钢琴的实践机会,增强实践比重,将实践操作作为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重要平台。
2.1 加强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其自然的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以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开设钢琴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等方法都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让学生担任培训班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让他们在边学边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2.2 加强艺术实践
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能力,比如:(1)在校内开展文化艺术节、联欢会、主题晚会以及音乐类型的社团活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2)将学生按照班级或年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与钢琴有关的理论知识竞赛或应用技能比赛:声乐、合唱、器乐弹奏等;(3)与社会加强联系,参与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将钢琴教学搬到真正的舞台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朝自己所向往的方向发展。
3 注重乐感培养,提高音乐作品质量
良好的乐感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学生对于乐感的拿捏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件音乐作品的质量,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如果学生的音乐感较强,就能顺利的通过音乐来提升感染力与情感表现力,对于演奏技能方面的瑕疵能起到遮掩的作用。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感相互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进行适当的视唱、和节奏、以及听写旋律等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感;通过表情丰富的边弹边唱的练习方式增强乐感;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意图。久而久之,学生通过长期、灵活、形式多样的练习与培养,不仅能逐渐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活学活用,从死板的、单纯的钢琴演奏者成长为情感丰富、内涵丰富的音乐大师。
总之,我们只有立足于钢琴教学实践,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才能更有效的探索到钢琴学习的规律,使广大钢琴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能力,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轶群.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核心要素读解与现实意义研究[J].音乐探索,2011(11).
[2] 陈欣.练习钢琴的科学方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2).
[3] 邵立娟.浅谈钢琴手指力度均衡的训练[J].学周刊,2011(36).
[4] 黄晓东.钢琴基础学习中的落臂[J].北方音乐,2011(12).
1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1.1 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
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异常重要。弹钢琴时手指缺少独立能力就好像一个人在说话时表达不明,口齿不清。所以弹钢琴跟口语表达的要求是一样的,必须要让对方清楚明白的了解其中所传达的意思。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加强练习各个手指之间的关系,使其独立。例如一指、三指和四指、五指的关系,尤其要加强训练四指和五指的关系。而后再练习双音,接着练和弦,让学生深刻体会各手指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手掌的支撑寻找感觉以训练手指的独立能力。
1.2 跑动能力的训练
手指在钢琴键盘上的流畅跑动是每位学琴者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每个人都要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来提高跑动速度。手指独立能力的训练就是为了给跑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手指跑动能力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手指训练,注重手指之间的独立性,并重点要求学生练习哈农与各类练习曲。
1.3 控制能力的训练
钢琴演奏的旋律、强弱、句法、层次、音色、以及每个作品的独特风格,全部都要凭借演奏者对各种钢琴技术恰如其分的处理和运用来完成。而能够合理的控制各种钢琴技术必然是源自演奏者非一般的心理控制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方可以产生强烈的控制心理和欲望,从而达到音乐和技术的完美统一,成功的表达出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4 读谱和背谱能力的训练
对于钢琴的初学者(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学生)来说,读谱应该是比较让人害怕和头疼的事情。要帮助学生战胜这种恐惧心理,教师在学习新作品的前两节课时,不要让初学者背谱,等他们熟悉作品后再进行背谱训练。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初学者的视奏能力。现在仍然有很多国内外的钢琴专家和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上课时就要求其背谱,虽然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练琴,但最好不要每节课都让学生背谱,而且过早背谱会使学生忽略音乐作品中的其它要求,且一旦出现错音便难以纠正。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谱子吃透再要求背谱,这样才能避免视觉干扰,使学生一心一意的进行演奏。
1.5 句子划分和拉制力度能力的训练
演奏作品时句子应该弹的轻还是弹的重是相对而言的,这便是通常所说的音乐的幅度。学生在弹奏钢琴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渐弱是一种衔接,渐强又是另一种衔接。因此,在弹奏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渐弱与渐强两者的力度变化至关重要。学生必须学会分辨所弹句子的轻重是否准确,这就要求学生要分析研究整个段落,并分辨其正确的旋律走向。而乐句的划分则类似于文学语句的划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仅依靠简单的连线进行划分,因为有些连线只是编者或作者对于弦乐方法的习惯性标志,并不见得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1.6 动作协调的训练
初学者应该多做五指抬高的练习,并同时进行连线(落滚)的动作练习,这样既可以使手指得到训练,又可以放松手指、手腕和小臂,避免单独练习所造成的手指俊便。因此,要想让学生在演奏时整体动作协调一致,就要以最小的力量和最小的动作,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何时用手指,何时用手腕,何时用小臂,再加以适当的突出,就会使其整体动作即均衡又协调。
2 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实践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学生对钢琴的实践机会,增强实践比重,将实践操作作为提高学生表演技能的重要平台。
2.1 加强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其自然的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以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开设钢琴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等方法都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让学生担任培训班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者,让他们在边学边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2.2 加强艺术实践
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能力,比如:(1)在校内开展文化艺术节、联欢会、主题晚会以及音乐类型的社团活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2)将学生按照班级或年级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与钢琴有关的理论知识竞赛或应用技能比赛:声乐、合唱、器乐弹奏等;(3)与社会加强联系,参与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将钢琴教学搬到真正的舞台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朝自己所向往的方向发展。
3 注重乐感培养,提高音乐作品质量
良好的乐感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学生对于乐感的拿捏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件音乐作品的质量,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如果学生的音乐感较强,就能顺利的通过音乐来提升感染力与情感表现力,对于演奏技能方面的瑕疵能起到遮掩的作用。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例如,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感相互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进行适当的视唱、和节奏、以及听写旋律等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感;通过表情丰富的边弹边唱的练习方式增强乐感;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了解音乐作家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意图。久而久之,学生通过长期、灵活、形式多样的练习与培养,不仅能逐渐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所演奏的音乐作品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活学活用,从死板的、单纯的钢琴演奏者成长为情感丰富、内涵丰富的音乐大师。
总之,我们只有立足于钢琴教学实践,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才能更有效的探索到钢琴学习的规律,使广大钢琴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能力,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陈轶群.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核心要素读解与现实意义研究[J].音乐探索,2011(11).
[2] 陈欣.练习钢琴的科学方法[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2).
[3] 邵立娟.浅谈钢琴手指力度均衡的训练[J].学周刊,2011(36).
[4] 黄晓东.钢琴基础学习中的落臂[J].北方音乐,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