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刑附民调解机制保障被害人民事权益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如何正确处理好附带民事赔偿与量刑的关系,如何提高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缓解执行难,是摆在各级人民法院面前的重大问题。近期,笔者就2009年以来所在法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以期对提升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率有所裨益。
  一、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现状透视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被害人民事权益的实现,关系到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的修复。但由于我国立法缺陷和执行机制不完善,审判实务中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率普遍偏低。事实上,除了部分调解结案的案件自动履行外,多数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无法执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现状主要表现在:1、执行标的额相对较大,一般为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2、执行兑现率大大低于普通民事案件;3、双方对立情绪较大。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大多为故意伤害、交通肇事、过失致人死亡等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犯罪,申请人与被执行人仇恨较深,对立情绪比普通民事案件大;4、申请人要求赔偿愿望迫切及期望值较高。产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难的成因主要有:
  1. 案件本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被执行人自身经济状况差,,家庭财产中房屋等大宗生活资料又多为家庭共有财产,财产权不明晰,个别案件,几乎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此外,被告人被处罚后,其亲属普遍对立情绪较大,即便有赔偿能力也不愿承担赔偿责任,认为被告人已被判处刑罚,再赔付给被害人无任何意义了,有些被告人及其亲属还搞假分家、假离婚来规避执行,有些甚至藏匿或转移、变卖可能会被执行的财产,导致可供执行的财产或遗产状况难以弄清。
  2、“重刑轻民、刑优于民”的观念所致。传统的“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旧观念制约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顺利到位。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更重视对犯罪的惩罚问题,而对被害人要求赔偿的保护关注不够。
  3.、敦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的措施有限。一是在财产控制上存在滞后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由于很少采用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措施,所以一般只能在执行案件立案后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导致被执行人及其家属完全有时间在侦查、起诉、审理等阶段内将财产转移。二是对被执行人的强制措施有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执行人一般已在监狱内服刑,已经接受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民事案件常用的拘传、罚款、拘留等措施,甚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规定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被执行人而言根本无法适用。在实践中,被执行人的财产实际上往往处于其家属的掌控之中,对于那些不配合激励的家属法院却找不到法律依据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三是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机制缺乏。附带民事执行与否和刑罚执行没有关联,一般不会影响被执行人的减刑、假释,所以被执行人往往缺乏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此外,现行比较奏效的执行方法如集中执行、公告执行、限制高消费等均对刑事附带民事执行的被执行人产生不了多大作用。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立法缺陷。对附带民事执行程序适用上的理解偏差。目前我国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中没有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的规定,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在规定上不具有衔接性,这就导致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诉讼与执行相脱节。
  二、漳浦法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的基本情况
  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保证被害人及时得到赔偿,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新《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作了补充修改。一是增加规定: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增加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三是增加规定: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近年来,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根据“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原则,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注重优先调解,调解率稳中有升。2009年至2012年9月,该院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227件,审结227件,其中,调解结案129件,调解率从2009年为39.39%上升到今年的68.5%,有力维护了刑事被害人合法的民事权益,避免刑事被害人遭到“二次伤害”。具体情况详见表一所示。
  表一、漳浦法院2009-2012年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情况表
  项目
  年度受理审结调解调解率2009年66662639.39%2010年66664872.73%2011年60603151.67%2012年
  1-9月35352468.57%三、提升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的对策建议
  (一)设立庭前调解程序,确立调解工作的法定性
  建议将庭前调解工作设立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理的必经程序,刑事审判庭接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后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的案件外,所有应调解的案件均应进行庭前调解一次以上,由主审法官负责承办案件的庭前调解,并把调解贯穿于审理过程的始终。
  (二)把握不同时机,增强调解工作的针对性
  针对案件不同的特点,把握案件调解的切入点和时机,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庭前、庭中、庭后的各个阶段,增强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庭前阶段强化释法明理,促使当事人对调解工作主动配合。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立案受理后,主审法官应及时阅卷,掌握当事人的情况和心态,积极进行法律释明。被害人对赔偿规定有所了解后,对赔偿数额的估算较为合理,尤其是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情况下,赔偿请求过高不着边际的现象大大减少。被告人认识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为能得到从轻、从宽处罚,真正愿意尽自己最大努力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庭审阶段通过开庭审理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双方的情绪,减少对抗。同时结合公诉机关对犯罪事实的指控、举证和公诉意见,当庭主持调解,化解纠纷。庭后阶段,辩法析理,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以解决纠纷为目标,庭审结束后进一步做耐心、细致的具体调解工作,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并敦促赔偿款如期到位。对于刑事被告人接受调解并赔偿受害人损失的,可以作为悔罪表现在量刑时予以考虑,酌情从轻处罚。   (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调解,增强调解工作的有效性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告人羁押、被害人伤残较多的情况,当事人很难就赔偿事宜面对面地进行协商,其亲属、朋友、代理人参与调解有利于提高调解结案。故在调解方式上邀请双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家族内有威望的人士、村委、工会、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调解。认真组织、引导陪审员积极参与案件的庭前、庭中、庭后多个环节的调解工作,通过人民陪审员讲“情理”和法官讲“法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此外,调解工作可以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诉讼的全程进行,除了人民法院应在附带民事案件审理中主持调解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针对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赔偿请求也可以调解,为今后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奠定基础和提供条件。
  (四)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增强法官做好调解工作的主动性
  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进行指标量化考核,将调解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目标,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考核,并在年终评先评优时作为评选依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法官做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刑事审判的全过程。
  (五)依法加大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力度,提高调解成功率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告人的财产及时依法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刑事附带民事被告人及其家属转移、私分、隐匿被告人的财产,以确保今后附带民事判决的顺利执行。对于符合民诉法规定的先予执行案件的,要依法裁定先予执行。这样,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高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的成功率。
  (六)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实行的是以被告人本人现存的财产为限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的制度,其缺陷往往因为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最终实现,进而引发其他社会矛盾。所以,要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就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来补充现行制度的不足。在被害人受害严重,刑事损害赔偿无法实现或赔偿不足的情况下,由社会或国家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对因受犯罪侵害而导致被害人生活困难,而加害人又无能力进行赔偿的案件,对被害人适当资助解决其部分实际生活困难,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赔偿协议,使案件民事部分调解结案。
  (作者通讯地址:漳浦县人民法院,福建 漳浦 363200)
其他文献
司法实践中,受贿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否稳定对受贿犯罪的认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重视并研究犯罪嫌疑人翻供问题,掌握犯罪嫌疑人翻供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化解犯罪嫌疑人可能出现翻供情况,对于准确认定犯罪,保证案件侦查质量,保证公诉、审判环节顺利处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嫌疑人翻供的阶段和理由  受贿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翻
期刊
摘要:受贿案件的主要证据是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证言,这种 “一对一”的言词证据具有单一性,在证据体系中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种种原因行贿人翻证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整个案件陷入僵局。笔者拟从剖析行贿人翻证的原因出发,提出应对措施,望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贿人翻证;应对措施  新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规定,同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也规定得更具体更
期刊
婚姻诈骗犯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财物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并构成犯罪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看准部分农村存在不少大龄男青年,没有对象,以及成家心切的心理有机可乘,有利可图,操起婚姻诈骗的营生,祸害百姓的罪恶勾当。  一、典型案例  2009年6月11日,犯罪嫌疑人徐某南伙
期刊
一、案件事实  朱某,男,21岁.李某,女,12岁,身高1.6米.2012年2月份的一天,朱某通过QQ上网聊天认识李某,李某见朱某QQ空间中的风景相片很漂亮,便问朱某是什么地方,朱某告知是自家附近的山上风景.并借机邀请李某到家中玩耍.第二天,通过电话联系,李某来到朱某家,同朱某一起到山上玩耍,傍晚李某想回家,问朱某还有没有回家的公交车,朱某不想让李某回家,便回答说没有公交车了.晚上朱某母亲安排李某
期刊
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意义十分重大,本院多名同志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也撰写了不少论文。笔者拟就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供参考。  1、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的依据。检察机关接受人大监督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我国的《宪法》条文中,规定是十分明确的。如:《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
期刊
摘要:公安刑事拘留作为审前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民人身自由的保护。本文在分析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及检察机关对其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公安刑事拘留检察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公安刑事拘留的监督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安刑事拘留;检察监督;司法公正  刑事拘留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仅次于最为严厉的逮捕,不当适用刑事拘留就会侵犯当事人的
期刊
贪污贿赂犯罪是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形式,它像一颗大毒瘤,严重侵害着党和政府的健康肌体,与社会的公平正气相对立。今年以来,达县检察院共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1件17人,均为大要案件。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际,对今年以来本院办理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作一浅要分析。  一、案件主要特点  (一)犯罪领域相对集中。在查办的11件17人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犯罪主要集中在城建、国土、煤矿资源等领域。据统
期刊
改革三十余年来,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传统体制已被瓦解,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新兴体制仍在培育之中。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所诱发的社会矛盾纠纷以及秩序的不稳定因素也骤然增多,这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法治为轴心,容纳了多种纠纷解决智慧与策略的系统化、立体性、全方位的纠纷解决机制,且其中的多种方式互补互动,有机组合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强大治理力量。  一、纠纷解决机制的特征  纠纷解决机制,就
期刊
刑事申诉是申诉人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或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依法提出要求重新处理的一种诉讼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方式,刑事赔偿是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而给予的赔偿。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控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院历来十分重视刑事申诉案件的审理及刑事赔偿案件的受理,积极探索办理
期刊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基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高价值判断标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引领、统摄和支配作用。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了政法干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政法队伍的根本要求。  根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此得出,我国将检察权原则上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