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鉴黄师就是专门负责淫秽色情物品审查鉴定的民警,这一职业看似简单易干一学就会,但实际上其职业特性对执业者有很高要求,鉴黄民警往往要承受心理、生理的双重压力。
鉴黄工作像做贼
2010年5月份的一个晚上,历下公安治安大队二中队的张宁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我要去加个班,挺急的。”在家休息的他给老婆打了个招呼。
等他急匆匆地赶到单位,同事王东早已等候在一间办公室里。对视了一下,两人忙碌起来:从一沓写有编号的光盘中抽出一张,放进电脑光驱。光盘封面上是一名女子的裸体,片名也异常火爆。果然,刚点击播放,一男一女就赤裸着身体直奔主题。没错,淫秽物品!播放结束,张宁对这张光盘进行了标记。
打开、关闭光驱,点击播放,再取出、进行标记。第二张播放的依旧是某个男人超强的夜生活能力。
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人看了十几张这样的光盘,“都是欧美的。”根据两人作出的鉴定结果,历下公安东关大街派出所对一名在按察司街附近兜售黄碟的商贩处以治安拘留。
看到这里,您一定明白了:张宁和王东是历下公安分局专门负责淫秽色情物品审查鉴定的民警,也就是俗称的“鉴黄师”。
“起初,确实有点紧张,还有些呼吸急促。”对于自己第一次鉴黄的场景,张宁依然历历在目。尽管当时已夜深人静,单位里除了他和王东外早空无一人,可他们还是反锁房门、拉上窗帘、戴上耳机,生怕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或是淫荡的声音传出去。
“那感觉有点儿像做贼似的。”张宁说,即使现在,他们审片时也几乎如此。
首要条件是已婚
鉴黄师看似人人皆可,可其职业特性却对执业者要求严格。
“最基本的条件先要已婚。”至今,已任历下公安治安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的张宁还记得,2010年3月份领导找他谈话时,第一句话就问他:“结婚多长时间了?”张宁回答:“有五年了吧。”
而后,领导交给张宁一沓材料,让他好好学习,并告诉他,分局原先的一位鉴黄民警调走了,现在要补充一个。
根据市局规定,鉴黄工作由各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指定两名民警同时进行,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参加。
其实,对于鉴黄师这份工作,张宁并不陌生。
2002年至2010年,他是东关大街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不时与制黄贩黄者打交道,经常将缴获的黄盘送至分局鉴定。
“之前,对他们这项工作还挺好奇的。”张宁说,可当自己真正要去从事这项工作时,他心里感觉还是怪怪的,“毕竟,以后要经常接触那些下流龌龊的东西。”
“有没有淫秽性地具体描写性行为、性交及其心理感受;有没有公然宣扬色情淫荡形象……”很快,张宁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接受培训,学习黄片的鉴定标准、如何填写淫秽物品审查鉴定书等。
对于鉴黄民警的标准,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明文规定。历下公安治安大队大队长李本胜表示,除去已婚外,鉴黄民警还要办事公正、坚持原则、业务和政治素质过硬。
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尾
上班时间看黄片,还包罗古今中外,这让很多男士都羡慕不已吧,但是这对鉴黄师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当然这么多黄片不是白看的,他们也总结出一些规律:欧美最露骨,对青少年危害最大;亚洲的相对隐晦一些;而国产片多为古装戏,常以西门庆、武则天或是潘金莲为主角。
张宁和王东负责整个历下辖区的鉴黄工作。尽管随着公安机关的打击,淫秽光盘的制作、销售呈下降趋势,但网络的出现却使得淫秽视频成为新宠。
“对于网上淫秽视频,需要我们先固定电子证据,然后再像对待淫秽光盘那样进行鉴定。”张宁的工作量有增无减。2010年至今,他和王东审查鉴定黄片就达三千多段。
“当然,我也不是天天泡在黄片里。”张宁说,鉴黄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无片送检时,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民警抓住涉黄嫌疑人后,有个法律时效问题,张宁、王东必须尽快对涉嫌的问题光盘或视频作出鉴定结论。所以,有时候他们晚上正睡着觉,接到审片电话也得立即赶到中队工作。
时间长了,看的黄片多了,张宁难免会遇到相同的内容,甚至“有时看个开头,基本就知道了结尾是啥样”。
可张宁却最多只能用“快进”:因为鉴定中,有的艺术片会夹杂一些特别镜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头到尾把片看完”。
几年如一日地看黄片,枯燥异常,但张宁也有自己的乐趣:有一次,他审查鉴定多张问题光盘,封面上的女子搔首弄姿,可播放出来的却是一部讲述地球形成的科教片,“我还遇到过封面看似淫秽,内容却是动物世界或是励志故事的‘黄片’,纯粹是有人借色生财”!
看黄片看到想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依然认为看黄片是件“很爽”的事情。其实,对于鉴黄民警来说,那要承受心理、生理的双重压力。
2010年夏天,明湖路派出所破获了一个制作、销售淫秽光盘的窝点,当场查获问题光盘两千三百多张。
“我们从下午3点一直看到凌晨2点。”为刺激感官,淫秽光盘里的内容着力渲染各种变态的情爱场面,如此大量情色垃圾和暴力场面,让张宁心感不适;同时,长时间盯着电脑也使得他眼睛看得生疼,“有种想吐的感觉,到最后脑子都有点儿机械”。
每次鉴定任务结束,张宁坦言:最不愿接触到的就是电脑、电视。
因为一看跳动的画面,不管是什么内容,他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蹦出那些变态的场景,“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找朋友喝个茶、聊聊天,缓解一下”。当然,与家人的沟通也是他获得支持和信任的法宝。
尽管如此,但一接到鉴定任务,张宁仍是一丝不苟,认真地给每张黄盘编号、审查鉴定,遇到可疑的地方还需要退回去仔细辨别,“因为我们的鉴定结果直接决定着对犯罪嫌疑人如何量刑”。
“鉴黄时,我脑子里只有淫秽色情的标准,是否公然宣扬色情,是否赤裸裸地描写性场面等。”这工作不像刑警办案那样有成就感,但张宁却更多地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他打了个比方,这就有点儿像妇科医生看病,只管对方有没有病,有什么病,“心无杂念,只有工作”。
曾经的鉴黄标准
1982年,《人民音乐》编辑部出版了一部定价两毛二、近五万字的书籍《怎样鉴别黄色歌曲》。这本书的“专业”让人叹为观止——黄色歌曲还能从曲谱上鉴别:“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配写比较细致的伴奏。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与重音倒置。”
统观全书,那个年代的鉴黄标准大概可以归纳为:一、商业化;二、反动;三、表现了不健康的爱情。用历史的眼光看,80年代初的“黄色”标准,与之前“文革”时期相比已然进步了。“文革”前后,一批30年代的流行歌曲,甚至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的苏联歌曲,均被判定为黄色歌曲、反动歌曲、资修歌曲,禁止任何人再唱。后来随着“文革”的开展,但凡不合当时在文艺领域一手遮天的江青一伙人心意的歌曲,就统统被定为黄色歌曲、反动歌曲。
直到80年代中后期,黄色小说(黄书)和黄色录像(黄带)在中国的蔓延才有所抬头。那时候是低工资高就业,每月工资五六十元。黄色录像带在黑市上就卖到30元,有能力像今天收藏A片那样收集“黄带”的人不多,所以相互传看,那录像带都看烂了。
公安人员全力扫黄,其“鉴黄”手段既简单又管用——看见后半夜哪家有昏黄的光亮,肯定是在看黄色录像,这是公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公安人员将房门撞开,抓个现行,或是拘留或是罚款,这在当时是常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安部门就担负起对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因为“扫黄打非”的需要,一个特殊的岗位应运而生——“鉴黄师”。其工作内容,就是将办案单位送来的淫秽光碟一一审看,并根据内容开具鉴定结论,然后由办案民警据此做出相应处理。
当时的“鉴黄师”几乎都是女民警。“鉴黄师”没什么具体要求的标准,唯一的要求就是已婚,其余人员不得借机观看。
鉴黄工作像做贼
2010年5月份的一个晚上,历下公安治安大队二中队的张宁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我要去加个班,挺急的。”在家休息的他给老婆打了个招呼。
等他急匆匆地赶到单位,同事王东早已等候在一间办公室里。对视了一下,两人忙碌起来:从一沓写有编号的光盘中抽出一张,放进电脑光驱。光盘封面上是一名女子的裸体,片名也异常火爆。果然,刚点击播放,一男一女就赤裸着身体直奔主题。没错,淫秽物品!播放结束,张宁对这张光盘进行了标记。
打开、关闭光驱,点击播放,再取出、进行标记。第二张播放的依旧是某个男人超强的夜生活能力。
一个小时的时间,两人看了十几张这样的光盘,“都是欧美的。”根据两人作出的鉴定结果,历下公安东关大街派出所对一名在按察司街附近兜售黄碟的商贩处以治安拘留。
看到这里,您一定明白了:张宁和王东是历下公安分局专门负责淫秽色情物品审查鉴定的民警,也就是俗称的“鉴黄师”。
“起初,确实有点紧张,还有些呼吸急促。”对于自己第一次鉴黄的场景,张宁依然历历在目。尽管当时已夜深人静,单位里除了他和王东外早空无一人,可他们还是反锁房门、拉上窗帘、戴上耳机,生怕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或是淫荡的声音传出去。
“那感觉有点儿像做贼似的。”张宁说,即使现在,他们审片时也几乎如此。

首要条件是已婚
鉴黄师看似人人皆可,可其职业特性却对执业者要求严格。
“最基本的条件先要已婚。”至今,已任历下公安治安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的张宁还记得,2010年3月份领导找他谈话时,第一句话就问他:“结婚多长时间了?”张宁回答:“有五年了吧。”
而后,领导交给张宁一沓材料,让他好好学习,并告诉他,分局原先的一位鉴黄民警调走了,现在要补充一个。
根据市局规定,鉴黄工作由各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负责,指定两名民警同时进行,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参加。
其实,对于鉴黄师这份工作,张宁并不陌生。
2002年至2010年,他是东关大街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不时与制黄贩黄者打交道,经常将缴获的黄盘送至分局鉴定。
“之前,对他们这项工作还挺好奇的。”张宁说,可当自己真正要去从事这项工作时,他心里感觉还是怪怪的,“毕竟,以后要经常接触那些下流龌龊的东西。”
“有没有淫秽性地具体描写性行为、性交及其心理感受;有没有公然宣扬色情淫荡形象……”很快,张宁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接受培训,学习黄片的鉴定标准、如何填写淫秽物品审查鉴定书等。
对于鉴黄民警的标准,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明文规定。历下公安治安大队大队长李本胜表示,除去已婚外,鉴黄民警还要办事公正、坚持原则、业务和政治素质过硬。
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尾
上班时间看黄片,还包罗古今中外,这让很多男士都羡慕不已吧,但是这对鉴黄师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当然这么多黄片不是白看的,他们也总结出一些规律:欧美最露骨,对青少年危害最大;亚洲的相对隐晦一些;而国产片多为古装戏,常以西门庆、武则天或是潘金莲为主角。
张宁和王东负责整个历下辖区的鉴黄工作。尽管随着公安机关的打击,淫秽光盘的制作、销售呈下降趋势,但网络的出现却使得淫秽视频成为新宠。
“对于网上淫秽视频,需要我们先固定电子证据,然后再像对待淫秽光盘那样进行鉴定。”张宁的工作量有增无减。2010年至今,他和王东审查鉴定黄片就达三千多段。
“当然,我也不是天天泡在黄片里。”张宁说,鉴黄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无片送检时,他还有其他工作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民警抓住涉黄嫌疑人后,有个法律时效问题,张宁、王东必须尽快对涉嫌的问题光盘或视频作出鉴定结论。所以,有时候他们晚上正睡着觉,接到审片电话也得立即赶到中队工作。
时间长了,看的黄片多了,张宁难免会遇到相同的内容,甚至“有时看个开头,基本就知道了结尾是啥样”。
可张宁却最多只能用“快进”:因为鉴定中,有的艺术片会夹杂一些特别镜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头到尾把片看完”。
几年如一日地看黄片,枯燥异常,但张宁也有自己的乐趣:有一次,他审查鉴定多张问题光盘,封面上的女子搔首弄姿,可播放出来的却是一部讲述地球形成的科教片,“我还遇到过封面看似淫秽,内容却是动物世界或是励志故事的‘黄片’,纯粹是有人借色生财”!
看黄片看到想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依然认为看黄片是件“很爽”的事情。其实,对于鉴黄民警来说,那要承受心理、生理的双重压力。
2010年夏天,明湖路派出所破获了一个制作、销售淫秽光盘的窝点,当场查获问题光盘两千三百多张。
“我们从下午3点一直看到凌晨2点。”为刺激感官,淫秽光盘里的内容着力渲染各种变态的情爱场面,如此大量情色垃圾和暴力场面,让张宁心感不适;同时,长时间盯着电脑也使得他眼睛看得生疼,“有种想吐的感觉,到最后脑子都有点儿机械”。
每次鉴定任务结束,张宁坦言:最不愿接触到的就是电脑、电视。
因为一看跳动的画面,不管是什么内容,他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蹦出那些变态的场景,“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找朋友喝个茶、聊聊天,缓解一下”。当然,与家人的沟通也是他获得支持和信任的法宝。
尽管如此,但一接到鉴定任务,张宁仍是一丝不苟,认真地给每张黄盘编号、审查鉴定,遇到可疑的地方还需要退回去仔细辨别,“因为我们的鉴定结果直接决定着对犯罪嫌疑人如何量刑”。
“鉴黄时,我脑子里只有淫秽色情的标准,是否公然宣扬色情,是否赤裸裸地描写性场面等。”这工作不像刑警办案那样有成就感,但张宁却更多地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
他打了个比方,这就有点儿像妇科医生看病,只管对方有没有病,有什么病,“心无杂念,只有工作”。
曾经的鉴黄标准
1982年,《人民音乐》编辑部出版了一部定价两毛二、近五万字的书籍《怎样鉴别黄色歌曲》。这本书的“专业”让人叹为观止——黄色歌曲还能从曲谱上鉴别:“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配写比较细致的伴奏。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与重音倒置。”
统观全书,那个年代的鉴黄标准大概可以归纳为:一、商业化;二、反动;三、表现了不健康的爱情。用历史的眼光看,80年代初的“黄色”标准,与之前“文革”时期相比已然进步了。“文革”前后,一批30年代的流行歌曲,甚至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样的苏联歌曲,均被判定为黄色歌曲、反动歌曲、资修歌曲,禁止任何人再唱。后来随着“文革”的开展,但凡不合当时在文艺领域一手遮天的江青一伙人心意的歌曲,就统统被定为黄色歌曲、反动歌曲。
直到80年代中后期,黄色小说(黄书)和黄色录像(黄带)在中国的蔓延才有所抬头。那时候是低工资高就业,每月工资五六十元。黄色录像带在黑市上就卖到30元,有能力像今天收藏A片那样收集“黄带”的人不多,所以相互传看,那录像带都看烂了。
公安人员全力扫黄,其“鉴黄”手段既简单又管用——看见后半夜哪家有昏黄的光亮,肯定是在看黄色录像,这是公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公安人员将房门撞开,抓个现行,或是拘留或是罚款,这在当时是常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安部门就担负起对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因为“扫黄打非”的需要,一个特殊的岗位应运而生——“鉴黄师”。其工作内容,就是将办案单位送来的淫秽光碟一一审看,并根据内容开具鉴定结论,然后由办案民警据此做出相应处理。
当时的“鉴黄师”几乎都是女民警。“鉴黄师”没什么具体要求的标准,唯一的要求就是已婚,其余人员不得借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