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的新东方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ux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7日,俞敏洪更新了一条视频微博,画面里溪水潺潺、幽谷回响,并配上一句:“听听这水声,心就静了。”
  而在这一年里,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包括新东方在内,饱受“双减”政策冲击的经历显然称不上“风平浪静”。先是旗下在线教育品牌新东方在线率先公告终止K9业务,随后在外界一番热议中,俞敏洪宣布“教培时代结束”。
  10月25日,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东方”)持股55%的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1797.HK,下称“新东方在线”)发布了一条公告。公告称,根据“双减”政策新规定以及为使公司营运适用监管要求,董事会决定,将停止经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下称“K9业务”),终止时间为11月底。
  随后,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宣布 “教培时代结束”,并透露了新东方此前教培业务时期部分资产的处置方法,“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此举也被外界视作是俞敏洪和新东方的“体面退场”。

“双减”之下,K9业务处境尴尬


  将时间拨回至今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校外培训领域迎来变化。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意见》”),其中第14条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7月26日,新东方在公告中表示將遵守上述文件规定,积极配合行动,同时“正考虑采取适当的合规措施”。
  而所谓的“合规措施”,是将K9教学培训的课程时间调整于周中工作日的夜间进行。
  “现在秋季班正常进行教学,由于疫情原因,目前只有网课开放。”10月27日,新东方北京某校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上课时间是每周的工作日晚间,‘双减’政策有要求,所以我们周末不上课。”
  但有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夜校”式的培训在时间安排上给学生带来极大不便,“放学离校后急匆匆赶去上课,课程结束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学生苦不堪言。”
  对于新东方而言,“夜校”式的K9培训实属无奈,甚至有点夹缝求生的意思。有媒体报道称,早在今年9月,在新东方的高管会议上,俞敏洪曾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K9业务的线下招生,各城市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而此次新东方在线关于终止K9业务的信息披露或许算得上是首次 “官宣”。
  “新东方在线只是新东方旗下的一个品牌,并非所有的新东方校区都要在11月底终止K9业务。”北京校区某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解释。据其透露,北京地区的线上K9课程会持续到寒假来临之前,下学期是否继续开展,还要“等通知”。而上海某校区的工作人员则直接告诉记者:“下学期我们就取消K9业务了。”

部分校区将关闭


  关于“双减”政策的描述,成为新东方年报及近半年所披露信息中出现的高频语。


10 月29 日,北京市新东方某校区已经关停,入口处大门紧锁。




新东方校区的封闭管理通知

  在年报中,新东方(新东方-S 09901.HK)将“双减”相关规定列为“与我们业务有关的风险”,并据此预测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义务教育学生的学科辅导服务采取进一步行动以符合规定,包括为维持持续营运在必要的情况下关闭部分学习中心及裁员”。
  10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双减”试点地区工作进展的数据,北京市原有各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60%,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21.73%,从业人员减少3.5万人。
  在这两个地区,新东方校区均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关停现象和趋势。
  10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了多家位于北京市的新东方校区。不少校区已经处于封闭状态,封闭校区中止了所有线下业务,仅有少量工作人员值守。
  北京某校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地区有50多家校区,计划关停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一半。对于封闭的原因,各校区工作人员解释不一,有人解释为受疫情影响,业务转向线上,校区线下业务缩减,有的校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有人告诉记者,是因K9教学业务计划终止,与之相关的校区即将裁撤。
  10月28日,记者致电新东方上海某校区,工作人员同样表示,上海也有校区退租关店,尚未关闭的有可能在将来关停。“周末培训班取消,业务体量也就小了很多,老师们排班变少,学习中心的房租等成本压力变大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1月8日,俞敏洪在直播中透露,新东方有将近1500个教学点要退租,光是装修就花了六七十亿元,还有违约金、押金,再加上学生学费以及员工老师的离职费用,是巨大的一笔钱。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有个规矩,如果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突然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这条规矩算是救了新东方。”   在此前数个教培机构出现“欠费”“跑路”的背景下,新东方此举赢得网友赞许,有网友评论称:体面退场。

新东方的“两难抉择”


  《双减意见》规定,“(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同时禁止这些机构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有分析认为,对于新东方这类保有K9业务的培训机构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要么选择在K9领域去资本化,做非营利性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么选择放弃K9业务,保留在资本市场上已有的阵地,转而开拓其他业务。
  这样“二选一”的抉择对于新东方来说或许颇为艰难,一面是既往营收占比较大的K9业务,一面是K9去资本化的“双减”新规要求。
  据新东方2021年财报,新东方业务中,包含K9业务在内的“K-12 AST、备考及其他课程的营收”占总计净营收的85.8%,约为36.69亿元美元。
  不仅是占比较大,K-12 AST、备考及其他课程的创收能力同样不容小觑。
  新东方在年报中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海外备考营收下降,而这部分损失由K-12 AST、备考及其他课程的营收部分大幅增长补足,净营收总额不降反增。该财年得益于此,净营收额增长了21.9%。营收增长点来自疫情期间学生注册数量上升,该财年学生注册人数上涨了190万人。
  在这种情况下,放弃K9业务无异于放弃一块“大蛋糕”,但在“双减”新规之下,K9业务必然要接受“非营利性”的要求,其总体营利能力或将大受影响。
  对于新东方的窘境,资本市场嗅觉显然更加灵敏。7月26日,在《双减意见》发布后仅两天,新东方在美股与港股市场股价大跌。以港股为例,从7月21日收盘价47.9港元/股骤降至7月26日收盘价16港元/股,此后至今一直延续该股价水平,与今年上半年150多港元/股的峰值水平堪称天壤之别。

“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驶向何方


  10月26日,2021胡润品牌榜单公布,上年排名第41位的新东方遗憾落榜,一起跌出榜单的还有学而思、猿辅导等其他5个教育品牌。同时,俞敏洪在胡润百富榜的排名也急剧下滑了776位,跌至第973位,财富由260亿元缩水至75亿元。
  “双减”政策中对K9教育业务的去资本化要求,给一众教育产业巨头出了一个难题,而在题目的最优解尚未构思出来之前,商业价值评价体系似乎先下降了对这些产业的评分。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制K9教育产业资金的来源,目的在于使教育培训维持在一个平稳的阶段,避免教育遭受来自资本市场的风险干扰,也避免資本使教育的价值取向产生偏离。


今年以来,新东方在港股市场上的股价变化。截图来源:港交所官网

  储朝晖进一步解释,如果教育培训机构单纯以收取费用来维持运作,虽然规模和收益有限,但是其业务规划尚可控制在“如何把培训做好”之内;但如果资金来源于融资,其最终目的就变成了“如何获取最高收益”。一旦价值取向发生偏转,就有可能降低教育培训的质量,甚至引发其他风险,进而将风险扩散至家长学生群体中。
  与新东方相比,新东方在线的动作显得更加机动敏捷。9月16日,新东方在线在其年报中就已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做出了转变,原本的学前教育、K12教育和大学教育三大板块中,只有大学教育得以保留,学前教育和K12教育被海外备考、产品业务创新、技术等取代。
  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的想法则更加多元化。据他透露,自“双减”政策出台后,他将最多时间投入到新东方转型、未来发展、业务前途的思考和内部各种问题处理上面。
  俞敏洪称,新东方未来的业务一定要能帮助别人。但令外界颇感意外的是,俞敏洪竟宣称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农业平台,将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对此,他解释为,此举并非是为了简单卖货,而是为了帮助农业产业升级以及乡村振兴,也是为了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水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1期)
其他文献
极兔速递68亿元收购百世快递  10月29日,百世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出售旗下中国快递业务给极兔速递,快递业务价值约68亿元,百世集团预计会收到39亿元的现金。此外,集团将把国内的相关股权、资产、网点、转运中心、人员、技术等转让给极兔速遞。  百世集团的快递业务开始于2010年10月,收购汇通快递后,改名为百世快递。作为六大快递巨头之一,百世快递成为价格战中首个退出的企业。2018—2021年,百世
进博会来到第四届,“朋友圈”不断扩大,线上线下“高朋满座”。新老朋友“云端”相聚,再次感受进博热度、上海温度。“我们是他们的‘外援’”  这几天,全国最大的纺织品进出口企业——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联纺”)总经理陈峥有点忙。他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始终保持着和原产地客户的密切联系,力求将客户的产品以最好的面貌呈现在第四届进博会上。  “他们(外商)负责让产品‘如花似玉’,我们负责为他们‘
重庆居民用天然气11月份价格上调?  近日,重庆燃气集团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确认,今年将对居民用天然气执行淡旺季价格收费,11月份将施行旺季价格,价格确实有调整。  记者随后多方查阅发现,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的城市不止重庆一个,从今年1月至今,已有超过30个城市先后上调了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相关机构与企业已经在保供应上
“对于泰佩思琦而言,中国不仅是至关重要的市场,更是品牌寻求突破与创新的灵感之源。我们在参加本次进博会前就签下了明年进博会,已经成为进博会的铁粉。”泰佩思琦(Tapestry)亚太区总裁、蔻驰(Coach)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葆焱(YannBozec)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共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在这里感受中国市场的全球“磁力”。他们有的是回头率百分百的“四届元老”,有的是远道而来的“新人首秀”,进博会的新朋老友记很精彩。联合利华:联合利华全球增长要依靠中国市场的增长  “联合利华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您能不能用数字说明一下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周
中国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第四届进博会也刮起了“绿色低碳風”,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在进博会首秀。60多家参展企业都与绿色能源、建筑节能、环境治理有关,朝着“双碳”目标发力,有的汽车公司推出完全零碳排放的新能源车型,助力绿色奥运;有的技术装备公司增加绿色领域业务,加码绿色能源……施耐德、霍尼韦尔和格兰富,减碳节能各展妙招  进博会的新老朋友,齐聚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展区。  施耐德电气是
跪坐扭臀、撩裙露腿、曖昧特写,你能想象这是一组儿童衣物的产品宣传图?当看到儿童在成年人的指引下,做出不符合年纪的不雅动作,拍摄暗示性极强的照片,你会是什么感受?  “双十一”促销季期间,不少家长为自家小朋友添置衣物。有家长发现在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小朋友贴身衣物时,出现了“软色情”意味极浓的内容。一些儿童模特,打扮成熟,做出了撩裙摆、露底裤等不雅动作。同时,镜头语言也充满暗示性,对孩童的隐私部位进行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都站上了“风口”。其中,比亚迪汽车作为业内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站在了“风口”的最顶端,也因此被很多研究机构视为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最有力的竞争者。  10月28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4.43亿元,营业收入1451
楚天科技中央车间装备  新冠疫苗生产设备需求正在下滑,国内制药装备企业何去何从?  “新冠疫苗设备采购高峰期已经过去,但进口替代的市场机会依然是制药装备企业的重要机遇期。”11月5日,国内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伴随疫苗生产设备市场需求减少,高端制药装备成为各大龙头企业布局的新赛道。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
国潮正当时,非遗焕新生。  当故宫、三星堆等博物院相继破圈成为顶流“网红”,当中国李宁、SMFK等国货品牌的潮流指数直追大牌,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正在推动着消费趋势的现象级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藏,但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遗忘在深山村寨里,或者束之博物馆的高阁。当国货成潮,非遗也成为了新消费汲取灵感和打造差异化的文化富矿。  “让非遗的妙成就国货的潮。”既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