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和转诊。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进行抢救治疗的46例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经过有效的抢救和转诊,46例患者中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5.5%。结论:依照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有效的抢救和转诊,能够对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进行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田间作业 中毒 抢救 转诊
【中图分类号】 R459.7;R5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36-01
引言
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是指施药人员在田间喷药期间,由于操作不当等引发的农药中毒现象,进行年来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田间作业农药中毒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是仍然会发生田间作业农药中毒现象,为了解田间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和转诊时机,现整理并分析我院46例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救治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3±13.6)岁,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多发生在夏季,包括文盲10例,小学毕业生14例,22例初中毕业生,田间作业中毒人员包括本地农民38例,外地民工8例,中毒农药类型包括19例甲胺磷中毒、9例1605中毒、12例杀虫菊酯中毒、2例敌敌畏中毒、1例乐果中毒、3例混合中毒,所有中毒人员的临床表现全部符合我国颁布的农药中毒标准。部分患者转诊到我院时的时间均在中毒后的0.5h~4h时间内,临床表现为咳嗽、恶心呕吐、抬头困难、吞咽困难、神经损害、四肢无力以及呼吸困难等,有1例患者出现口唇青紫现象。
2 方法
根据中毒患者的中毒病情、时间以及生命体征等,把46例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毒28例和中度中毒18例,未出现重度中毒患者,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救治方法和转诊时机等。患者在田间或者在家中打120电话后,我院急救车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先脱去患者的污染衣物,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一定的救治或者转诊措施。中毒患者有26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中毒体征或者轻度中毒,因此并不需要采取转诊治疗,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彻底清洗皮肤以及一定的药物治疗等,留院观察,入院后精心看护等。需要采取转诊治疗的患者为有机磷中毒患者以及乐果中毒患者,若是急救车在到达后发现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麻痹、抬头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也需要即刻采取转诊治疗。
有机磷农药有时会引发重度患者昏迷、器官分泌物过多等严重情况,针对这种中度中毒现象,转诊途中先对患者给予清洗皮肤以及药物治疗等,并转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出现中毒病情延误的情况。我院针对21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均采取了转诊治疗,转诊中先脱去污染衣物,入院后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以及阿托品等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者立刻采取洗胃导泄措施,患者出现IMS后,立刻采取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在患者72h内呼吸没有恢复,医师立刻切开导管,使用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同时采用阿托品放置出現感染现象。
目前我国对于剧毒农药的管理加强,因此现在的农药毒性明显减小,对于1例患者因为杀虫菊酯而引发的中毒现象,由于患者中毒时间短,农药毒性小,患者未出现明显昏迷、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因此在患者家中的救治中采取了清洗皮肤,采用复能剂、阿托品等药物治疗,无需采取转诊治疗,只需要在救治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救治。
3 结果
在农药药物中毒中1例患者由于乐果中毒易引发反跳,因此1例中毒患者即使是轻度中毒,同样转医院进行治疗。经过有效的抢救和转诊,46例患者中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5.5%。
4 讨论
我院收治的46例田间农药中毒患者主要发生在夏季农药喷洒时间,主要原因是施药人员在喷洒期间为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由于夏季气温高,农药因为挥发等途径通过皮肤呼吸等进入到人体引发中毒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急救车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给予脱去污染衣物,并采用肥皂水清洗患者的皮肤,若是患者中毒的病症发生在眼部,及时采取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眼睛,防止中毒病情的加深。
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需要采取转诊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并鼓励患者一直坚持下去,阿托品是最佳的速效解毒药物,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情况比较轻,因此在救治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阿托品药物1mg~3mg静脉注射治疗即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药品吸收情况,每隔0.5~1h间隔注射阿托品药物,直至患者的中毒表现基本消失后,测定患者全血胆硷酯酶活力,稳定值达到60%以上后停止药物供给。在田间中毒患者的救治期间,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等变化,发现中毒患者在就职期间出现体温升高、颜面潮红、皮肤干燥以及心率过快等现象,及时向医师报道进行转诊治疗,并调整药物用量。由于田间农药中毒多发生在夏季,因此药物救治期间易引发患者高热现象,因此在救治期间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体温,随时做好物理降温的准备。针对中度中毒患者以及1例乐果中毒患者,火速送往医院,在救治中先给予清洗皮肤、洗胃以及药物治疗等。
总之,依照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有效的抢救和转诊,能够对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进行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2(02):148-149.
[2]黄宝英,孙秋平.夏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高热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08):16.
[3]李安,郝凤桐,薛长江,等. 2008—2009年华北四家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特征及死亡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16(05):327-330.
【关键词】 田间作业 中毒 抢救 转诊
【中图分类号】 R459.7;R5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36-01
引言
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是指施药人员在田间喷药期间,由于操作不当等引发的农药中毒现象,进行年来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田间作业农药中毒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是仍然会发生田间作业农药中毒现象,为了解田间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和转诊时机,现整理并分析我院46例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救治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3±13.6)岁,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多发生在夏季,包括文盲10例,小学毕业生14例,22例初中毕业生,田间作业中毒人员包括本地农民38例,外地民工8例,中毒农药类型包括19例甲胺磷中毒、9例1605中毒、12例杀虫菊酯中毒、2例敌敌畏中毒、1例乐果中毒、3例混合中毒,所有中毒人员的临床表现全部符合我国颁布的农药中毒标准。部分患者转诊到我院时的时间均在中毒后的0.5h~4h时间内,临床表现为咳嗽、恶心呕吐、抬头困难、吞咽困难、神经损害、四肢无力以及呼吸困难等,有1例患者出现口唇青紫现象。
2 方法
根据中毒患者的中毒病情、时间以及生命体征等,把46例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轻度中毒28例和中度中毒18例,未出现重度中毒患者,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救治方法和转诊时机等。患者在田间或者在家中打120电话后,我院急救车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先脱去患者的污染衣物,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一定的救治或者转诊措施。中毒患者有26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中毒体征或者轻度中毒,因此并不需要采取转诊治疗,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彻底清洗皮肤以及一定的药物治疗等,留院观察,入院后精心看护等。需要采取转诊治疗的患者为有机磷中毒患者以及乐果中毒患者,若是急救车在到达后发现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麻痹、抬头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也需要即刻采取转诊治疗。
有机磷农药有时会引发重度患者昏迷、器官分泌物过多等严重情况,针对这种中度中毒现象,转诊途中先对患者给予清洗皮肤以及药物治疗等,并转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出现中毒病情延误的情况。我院针对21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均采取了转诊治疗,转诊中先脱去污染衣物,入院后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以及阿托品等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者立刻采取洗胃导泄措施,患者出现IMS后,立刻采取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在患者72h内呼吸没有恢复,医师立刻切开导管,使用呼吸机帮助患者呼吸,同时采用阿托品放置出現感染现象。
目前我国对于剧毒农药的管理加强,因此现在的农药毒性明显减小,对于1例患者因为杀虫菊酯而引发的中毒现象,由于患者中毒时间短,农药毒性小,患者未出现明显昏迷、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因此在患者家中的救治中采取了清洗皮肤,采用复能剂、阿托品等药物治疗,无需采取转诊治疗,只需要在救治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救治。
3 结果
在农药药物中毒中1例患者由于乐果中毒易引发反跳,因此1例中毒患者即使是轻度中毒,同样转医院进行治疗。经过有效的抢救和转诊,46例患者中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5.5%。
4 讨论
我院收治的46例田间农药中毒患者主要发生在夏季农药喷洒时间,主要原因是施药人员在喷洒期间为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由于夏季气温高,农药因为挥发等途径通过皮肤呼吸等进入到人体引发中毒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急救车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给予脱去污染衣物,并采用肥皂水清洗患者的皮肤,若是患者中毒的病症发生在眼部,及时采取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眼睛,防止中毒病情的加深。
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需要采取转诊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并鼓励患者一直坚持下去,阿托品是最佳的速效解毒药物,我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情况比较轻,因此在救治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阿托品药物1mg~3mg静脉注射治疗即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药品吸收情况,每隔0.5~1h间隔注射阿托品药物,直至患者的中毒表现基本消失后,测定患者全血胆硷酯酶活力,稳定值达到60%以上后停止药物供给。在田间中毒患者的救治期间,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等变化,发现中毒患者在就职期间出现体温升高、颜面潮红、皮肤干燥以及心率过快等现象,及时向医师报道进行转诊治疗,并调整药物用量。由于田间农药中毒多发生在夏季,因此药物救治期间易引发患者高热现象,因此在救治期间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体温,随时做好物理降温的准备。针对中度中毒患者以及1例乐果中毒患者,火速送往医院,在救治中先给予清洗皮肤、洗胃以及药物治疗等。
总之,依照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有效的抢救和转诊,能够对田间作业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进行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子友,潘爱军,郑涛涛.浙江省三门县农药中毒状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2(02):148-149.
[2]黄宝英,孙秋平.夏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高热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08):16.
[3]李安,郝凤桐,薛长江,等. 2008—2009年华北四家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特征及死亡预后因素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16(05):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