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培育出拥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信念的高效人才是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故此,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有着深渊的意义。就目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现状而言仍存在理论形式单一、欠缺实践环节,政治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全面,教育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多角度阐述当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工作的战略意义,针对改进该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大学生
一、引言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作为大学生教育培养阵地,妥善落实其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是发展优秀党员的关键缓解,更为党员的高政治觉悟提供思想保障。抓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这项高校基础工程,不仅是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实际需求,更关系到国家未来培育什么类型的人才,走什么发展道路。很多学校致力于探索先进而科学的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方式,将发展与培养并重而行,促使大学生对党有深刻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挖掘他们潜在的党性修养,不断壮大党的后备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培养一个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立足于教育实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党性思想,在其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上给予坚定的信念,完成高校学生到社会人才的转变。端正的入党动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自觉性品质。
(1)引导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正确的入党价值观。入党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检验中累积而成的。跟人生观、价值观等一样,精心教育才能形成的观念。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被不同思想影响的概率也增大了很多。所以为防止被不好的思想侵蚀,植入正确的入党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2)不断端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影响入党积极分子后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动机,顾名思义就是做某一项事情的真实目的。动机不纯往往会带来不可预想的负面影响。当然,入党动机是思想层面的因素,所以确保每个入党积极分子是源于共产主义信仰而入党十分重要。(3)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教人先育德,是每个高校开展教育工作要遵循的原则。通过教育培养工作,升华自己的使命感,一手抓思想道德素质,一手抓专业知识储备,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效力,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走向,思想素质是一切的前提,通过教育培养途径,把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思想鉴定、学才兼备的强竞争力的高校人才。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发展现状
随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实践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入党觉悟和追求越来越高,入党热情日益高涨,在全高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潮。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有关大学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道德操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治理论相对薄弱,培训形式化明显
教条式的教育方式还是屡见不鲜,虽然党团课系统传授了党的理论知识,但是能为大学生所运用学习的内容少之又少。
(二)教育培养方式过于僵硬化
教育内容没有有效地结合当前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与热点结合较少,所以学生的兴趣度过低。而面对这个问题,开展相关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人员所掌握的教育知识更新不够快,而知识的载体也不够丰富。灵活教育方式的匮乏,造成了党课气氛严肃,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组织些社会实践活动。
(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端正性不够突显
根据统计,很多大学生在最初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其动机并不是纯粹向党组织靠拢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个目的,更多的是偏向于现实的需求。可能觉得成为党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很重要的资本,完全混淆了入党的初衷。党员,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个行年,但是它绝不应该被作为自我牟取利益的资本。思想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行动出差错。
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策
(一)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机制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长效机制,之于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制度是保证,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工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尤其是考核制度,不要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应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养与政治领域多角度全面考核,客观地衡量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情况。
(二)丰富学习阵地,开展主题性明显的教育活动
特色活動是重要载体,它能强化这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成效。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灌输如整治教育,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对党的认知,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原先的入党动机,完善入党价值观。适当增加党建互动教育类型的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网上开展言论自由的主题讨论,这样可以听到更多更真实客观的反馈。体验式教育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培养方式。与社会组织沟通联系,让党员积极分子成为活动的志愿者。比如送温暖主题的下乡活动等,让他们能够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感悟。
(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联系人的沟通联系
入党联系人充当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党支部一旦有活动需要联系人第一时间去找积极分子。像是定期的思想汇报、党组织的实践活动,还有他们平时的思想状态观察,都是联系人的工作重点。部分积极分子的入党事宜不了了之,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日常联系不够频密。为入党发展对象建立独立的档案,全面掌握他们的资料,有利于及时督促他们学习党建知识。
五、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的完善更是核心任务。开展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培养方式,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促使他们成为颇有思想觉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黄偲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专职辅导员。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大学生
一、引言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作为大学生教育培养阵地,妥善落实其入党积极分子教育是发展优秀党员的关键缓解,更为党员的高政治觉悟提供思想保障。抓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这项高校基础工程,不仅是党员队伍纯洁性的实际需求,更关系到国家未来培育什么类型的人才,走什么发展道路。很多学校致力于探索先进而科学的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方式,将发展与培养并重而行,促使大学生对党有深刻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挖掘他们潜在的党性修养,不断壮大党的后备力量。
二、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培养一个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立足于教育实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党性思想,在其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上给予坚定的信念,完成高校学生到社会人才的转变。端正的入党动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的自觉性品质。
(1)引导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正确的入党价值观。入党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检验中累积而成的。跟人生观、价值观等一样,精心教育才能形成的观念。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被不同思想影响的概率也增大了很多。所以为防止被不好的思想侵蚀,植入正确的入党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2)不断端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影响入党积极分子后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动机,顾名思义就是做某一项事情的真实目的。动机不纯往往会带来不可预想的负面影响。当然,入党动机是思想层面的因素,所以确保每个入党积极分子是源于共产主义信仰而入党十分重要。(3)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教人先育德,是每个高校开展教育工作要遵循的原则。通过教育培养工作,升华自己的使命感,一手抓思想道德素质,一手抓专业知识储备,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效力,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走向,思想素质是一切的前提,通过教育培养途径,把当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思想鉴定、学才兼备的强竞争力的高校人才。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发展现状
随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实践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入党觉悟和追求越来越高,入党热情日益高涨,在全高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潮。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思路,有关大学生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道德操守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治理论相对薄弱,培训形式化明显
教条式的教育方式还是屡见不鲜,虽然党团课系统传授了党的理论知识,但是能为大学生所运用学习的内容少之又少。
(二)教育培养方式过于僵硬化
教育内容没有有效地结合当前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与热点结合较少,所以学生的兴趣度过低。而面对这个问题,开展相关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人员所掌握的教育知识更新不够快,而知识的载体也不够丰富。灵活教育方式的匮乏,造成了党课气氛严肃,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组织些社会实践活动。
(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端正性不够突显
根据统计,很多大学生在最初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其动机并不是纯粹向党组织靠拢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个目的,更多的是偏向于现实的需求。可能觉得成为党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很重要的资本,完全混淆了入党的初衷。党员,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个行年,但是它绝不应该被作为自我牟取利益的资本。思想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行动出差错。
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策
(一)健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机制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长效机制,之于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制度是保证,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工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尤其是考核制度,不要完全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应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养与政治领域多角度全面考核,客观地衡量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情况。
(二)丰富学习阵地,开展主题性明显的教育活动
特色活動是重要载体,它能强化这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成效。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灌输如整治教育,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对党的认知,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原先的入党动机,完善入党价值观。适当增加党建互动教育类型的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优势,在网上开展言论自由的主题讨论,这样可以听到更多更真实客观的反馈。体验式教育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培养方式。与社会组织沟通联系,让党员积极分子成为活动的志愿者。比如送温暖主题的下乡活动等,让他们能够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感悟。
(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联系人的沟通联系
入党联系人充当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党支部一旦有活动需要联系人第一时间去找积极分子。像是定期的思想汇报、党组织的实践活动,还有他们平时的思想状态观察,都是联系人的工作重点。部分积极分子的入党事宜不了了之,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日常联系不够频密。为入党发展对象建立独立的档案,全面掌握他们的资料,有利于及时督促他们学习党建知识。
五、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方式的完善更是核心任务。开展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培养方式,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促使他们成为颇有思想觉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新鲜的血液。
(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黄偲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专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