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距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只有20公里。虽然塔城人口只有14万,但是这里的群众体育开展的红红火火,尤其是游泳项目深受当地各族百姓喜爱,游泳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塔城市虽然还不到10人,但是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推广下,将游泳普及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健身方式之一。达斡尔族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从“野路子”到专业
5月底,记者专访了在塔城土生土长的赵丽,她圆圆的脸上始终挂着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赵丽是塔城体育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近10年了。她告诉记者,之前在塔城市只有垂钓公园和水厂两个室外游泳池,由于这里常年气温低,也只有在7、8两个月开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雪炭工程和塔城地委的支持下,塔城体育馆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体育馆里的游泳馆为当地百姓健身提供了一流的场所。由于起步晚,2008年,每天只有不到30个人来游泳馆游泳,遇到刮风、下雪时常常见不到一个群众游泳爱好者身影。为方便大家游泳,游泳馆全年只在春节和中秋节时休息,其余时间都对外开放,从早晨11点一直开放到晚上11点。现在,塔城体育馆最受欢迎的群众体育项目是游泳和羽毛球。每天来游泳的人数平均达到200多人,高峰时甚至能有500人之众。
赵丽调侃自己是半路“出家”,2005年,在单位同事陈建新的影响下,赵丽开始学习游泳,当初自己也是从“零”开始。因为职业的原因,她患上了关节炎和腰椎病,朋友向她推荐了游泳。起初学游泳,主要是靠朋友教和自学,后来,她感觉进步不大,就专门请来塔城市第五中学的体育老师田生凤教自己,田老师是体育学院游泳专业毕业,给她教了标准的游泳动作。好学的她还特意上网看了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视频,纠正了自己之前不规范的动作。她进步很快,从最初只能勉强游十几米,到后来能在游泳池游一个来回只用了十几天。几个月下来,她已能熟练掌握蝶泳、仰泳、蛙泳等泳姿了。她说,其实,在塔城有很多人都喜欢游泳,但是由于一些教练动作不标准、不专业,导致提高不快,会让很多人失去想游泳的动力。通过自己在学习经历中获得快乐,让她萌发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游泳的乐趣的想法。
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数次被电话打断,其中有两个就是要约她来指导的。赵丽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或者提前预约了,我可不能爽约,大家需要我。”
热心的“知心大姐”
赵丽随和、直率的性格使得许多市民都愿意投奔到她门下学习游泳,大家都亲密地称她“赵姐”。今天是周四,虽然塔城气温只有7℃,并且还下着大雨,但游泳馆里仍然聚集了30多名游泳爱好者畅游。
晚上8点,一个瘦瘦的女孩如约而至,在水中,赵丽不厌其烦地告诉她蛙泳动作要领:“腰挺直、双手向外划、双腿向外蹬,注意节奏,每打腿六次,两臂各划水一次!”,同时,给她示范动作。赵丽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悟性很好,而且特别喜欢,这是她第三天来游泳馆,昨天她就已经可以独立游了。临走时,她要求这个女孩回家在床上坚持练习基本动作半个小时。
一个星期前才开始学习游泳的黄燕告诉记者,赵姐对每个人都特别认真,都是手把手教,让她很有安全感。
在泳池里,记者见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这个男孩名叫张瑞宇,虽然只有六岁,但是在水里能在泳池横向游一个来回了。张瑞宇的妈妈告诉记者,这孩子从小就很调皮,让赵丽费了不少心,天天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半个月后,赵丽看时机已成熟,才开始了他的第一堂游泳课。
她的学生中还有两个残障青年,8点半,记者见到了其中的一个,这名青年叫姚振宇,今年23岁,是一名脑瘫患者,他在水里游了几圈,看到记者拿着相机拍他,就主动过来问记者来意,并和记者交谈起来,从他的谈吐中,记者感觉和同龄人无异,说话很有条理,只是有些慢,双手活动也很自如。赵丽回忆4年前的姚振宇和现在的变化时,眼神中绽放出喜悦的光华。她说,这个孩子当时脑瘫症状非常严重,自从游泳以后,病情奇迹般好转,现在已经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了,目前在塔城实习。
一年前,细心的赵丽发现,在二工镇医院工作的刘冬梅之前每次来游泳馆,只不过她不下水,只是在池边看丈夫游泳,她的丈夫就是赵丽的学生。后来,在丈夫的一再鼓励下,她现在也成为一名游泳爱好者了,而且比丈夫来的还勤,几乎天天来游。赵丽告诉记者,像刘冬梅这样的人有不少,看到游泳的年轻人多,一方面担心自己年龄大学不会,另一方面当着那么多人面穿泳衣有些不好意思,她就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后来还真说服了几个,这让赵丽喜出望外。
动力源自家人理解
义务教游泳这么多年,身边有些的朋友劝她,“何苦呢?这么辛苦,别的教练教学生都收费”,赵丽听了这话只是淡淡一笑,“我是一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有责任教大家,我自己非常喜欢游泳,能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即是大家,同时也是我最开心的事。”。对于她的做法,丈夫也曾有过埋怨,说她天天泡在游泳馆,只顾教别人,自己就没时间游了,而且每天下了班也不直接回家,而是换上游泳衣就去教学生去了,有时晚上11点她才回家,丈夫只能自己做饭和给女儿辅导功课。后来,丈夫看到妻子乐此不疲的事利人又利己,后来也默许了,渐渐地支持她了。用赵丽的话说,“一看见不会游的就不由自主想上前教他(她)们。”游泳馆的专职教练兼救生员吴旭生告诉记者,每天就见赵丽忙忙碌碌的,来学游泳的人都喜欢找她教,她也从来不拒绝别人,即使在她生病时仍然会坚持到游泳馆,风雨无阻。
赵丽16岁的女儿邹雪琦一提到妈妈就无比自豪,“我妈妈的学生可多了,走到大街上,有好多人都向她打招呼,她是我们这个小城的名人呢!”在妈妈的影响下,6岁时,邹雪琦就进了业余体校学习游泳,多次获得塔城地区游泳比赛冠军,在全疆比赛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邹雪琦得意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成了妈妈的骄傲了。这些年,赵丽的学员多次获得塔城地区“体彩杯”和“建侬杯”游泳比赛冠军。
采访心得:8年来,在塔城市,经她教过的徒弟就有600多人,其中还有30多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她用女性的细心和耐心传授给大家游泳技能和和谐共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塔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一个多民族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大家庭!正是有了无数像赵丽这样的普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无私奉献,让体育的独特功能得以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从“野路子”到专业
5月底,记者专访了在塔城土生土长的赵丽,她圆圆的脸上始终挂着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赵丽是塔城体育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近10年了。她告诉记者,之前在塔城市只有垂钓公园和水厂两个室外游泳池,由于这里常年气温低,也只有在7、8两个月开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雪炭工程和塔城地委的支持下,塔城体育馆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体育馆里的游泳馆为当地百姓健身提供了一流的场所。由于起步晚,2008年,每天只有不到30个人来游泳馆游泳,遇到刮风、下雪时常常见不到一个群众游泳爱好者身影。为方便大家游泳,游泳馆全年只在春节和中秋节时休息,其余时间都对外开放,从早晨11点一直开放到晚上11点。现在,塔城体育馆最受欢迎的群众体育项目是游泳和羽毛球。每天来游泳的人数平均达到200多人,高峰时甚至能有500人之众。
赵丽调侃自己是半路“出家”,2005年,在单位同事陈建新的影响下,赵丽开始学习游泳,当初自己也是从“零”开始。因为职业的原因,她患上了关节炎和腰椎病,朋友向她推荐了游泳。起初学游泳,主要是靠朋友教和自学,后来,她感觉进步不大,就专门请来塔城市第五中学的体育老师田生凤教自己,田老师是体育学院游泳专业毕业,给她教了标准的游泳动作。好学的她还特意上网看了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视频,纠正了自己之前不规范的动作。她进步很快,从最初只能勉强游十几米,到后来能在游泳池游一个来回只用了十几天。几个月下来,她已能熟练掌握蝶泳、仰泳、蛙泳等泳姿了。她说,其实,在塔城有很多人都喜欢游泳,但是由于一些教练动作不标准、不专业,导致提高不快,会让很多人失去想游泳的动力。通过自己在学习经历中获得快乐,让她萌发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游泳的乐趣的想法。
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数次被电话打断,其中有两个就是要约她来指导的。赵丽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或者提前预约了,我可不能爽约,大家需要我。”
热心的“知心大姐”
赵丽随和、直率的性格使得许多市民都愿意投奔到她门下学习游泳,大家都亲密地称她“赵姐”。今天是周四,虽然塔城气温只有7℃,并且还下着大雨,但游泳馆里仍然聚集了30多名游泳爱好者畅游。
晚上8点,一个瘦瘦的女孩如约而至,在水中,赵丽不厌其烦地告诉她蛙泳动作要领:“腰挺直、双手向外划、双腿向外蹬,注意节奏,每打腿六次,两臂各划水一次!”,同时,给她示范动作。赵丽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悟性很好,而且特别喜欢,这是她第三天来游泳馆,昨天她就已经可以独立游了。临走时,她要求这个女孩回家在床上坚持练习基本动作半个小时。
一个星期前才开始学习游泳的黄燕告诉记者,赵姐对每个人都特别认真,都是手把手教,让她很有安全感。
在泳池里,记者见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这个男孩名叫张瑞宇,虽然只有六岁,但是在水里能在泳池横向游一个来回了。张瑞宇的妈妈告诉记者,这孩子从小就很调皮,让赵丽费了不少心,天天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半个月后,赵丽看时机已成熟,才开始了他的第一堂游泳课。
她的学生中还有两个残障青年,8点半,记者见到了其中的一个,这名青年叫姚振宇,今年23岁,是一名脑瘫患者,他在水里游了几圈,看到记者拿着相机拍他,就主动过来问记者来意,并和记者交谈起来,从他的谈吐中,记者感觉和同龄人无异,说话很有条理,只是有些慢,双手活动也很自如。赵丽回忆4年前的姚振宇和现在的变化时,眼神中绽放出喜悦的光华。她说,这个孩子当时脑瘫症状非常严重,自从游泳以后,病情奇迹般好转,现在已经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了,目前在塔城实习。
一年前,细心的赵丽发现,在二工镇医院工作的刘冬梅之前每次来游泳馆,只不过她不下水,只是在池边看丈夫游泳,她的丈夫就是赵丽的学生。后来,在丈夫的一再鼓励下,她现在也成为一名游泳爱好者了,而且比丈夫来的还勤,几乎天天来游。赵丽告诉记者,像刘冬梅这样的人有不少,看到游泳的年轻人多,一方面担心自己年龄大学不会,另一方面当着那么多人面穿泳衣有些不好意思,她就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后来还真说服了几个,这让赵丽喜出望外。
动力源自家人理解
义务教游泳这么多年,身边有些的朋友劝她,“何苦呢?这么辛苦,别的教练教学生都收费”,赵丽听了这话只是淡淡一笑,“我是一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有责任教大家,我自己非常喜欢游泳,能让更多人加入进来即是大家,同时也是我最开心的事。”。对于她的做法,丈夫也曾有过埋怨,说她天天泡在游泳馆,只顾教别人,自己就没时间游了,而且每天下了班也不直接回家,而是换上游泳衣就去教学生去了,有时晚上11点她才回家,丈夫只能自己做饭和给女儿辅导功课。后来,丈夫看到妻子乐此不疲的事利人又利己,后来也默许了,渐渐地支持她了。用赵丽的话说,“一看见不会游的就不由自主想上前教他(她)们。”游泳馆的专职教练兼救生员吴旭生告诉记者,每天就见赵丽忙忙碌碌的,来学游泳的人都喜欢找她教,她也从来不拒绝别人,即使在她生病时仍然会坚持到游泳馆,风雨无阻。
赵丽16岁的女儿邹雪琦一提到妈妈就无比自豪,“我妈妈的学生可多了,走到大街上,有好多人都向她打招呼,她是我们这个小城的名人呢!”在妈妈的影响下,6岁时,邹雪琦就进了业余体校学习游泳,多次获得塔城地区游泳比赛冠军,在全疆比赛获得第八名的好成绩。邹雪琦得意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成了妈妈的骄傲了。这些年,赵丽的学员多次获得塔城地区“体彩杯”和“建侬杯”游泳比赛冠军。
采访心得:8年来,在塔城市,经她教过的徒弟就有600多人,其中还有30多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她用女性的细心和耐心传授给大家游泳技能和和谐共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塔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一个多民族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大家庭!正是有了无数像赵丽这样的普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无私奉献,让体育的独特功能得以绽放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