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的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阳询是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大书法家、教育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来源于不畏苦难,坚忍不拔,勤奋自强,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本文通过对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地位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欧阳询,学习欧阳询。
  【关键词】欧阳询;艺术特点;影响
  引 言
  欧阳询书风爽厉,意韵清远,深受学书者追捧。本文试图从欧阳询书法艺术特点、书坛的地位影响、来了解其成功的原因。
  一、欧阳询生平简介
  欧阳询生于公元557年,卒于公元641年。字信本,临湘人(长沙),一生经历了南朝,隋朝,初唐三个朝代。出生贵族,少年时欧父后因为反陈被杀,被父亲好友江总收留得已避祸。
  虽然家道中落,欧阳询从刺史之子变成父亲落难,寄人篱下的落魄少年,但其自幼博览群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对书法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史料记载,欧骑马外出,见到索靖所写石碑,仔细观看之后离去,不到片刻返回,在石碑旁铺下毡子,揣摩三天才离开,他的求知好学可见一斑。正是这种寒窗苦读,坚持不懈的意志,才是他日后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隋朝时,客居长安,曾担任太常博士,后与唐高祖李渊关系密切交好,得到李氏家族重用,担任过给事中(修改政令)率更令(掌握时辰),所以世人也称他为欧阳率更,期间主持编撰了著名的《艺文类聚》,并在碑文撰写上取得巨大成就,楷书博采众长,被成为当时的初唐四大家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碑帖作品。欧阳询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所著《传授绝》《用笔论》《八绝》《三十六法》详细全面地总结了用笔,章法,排布等书法技巧,对后世书学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在贞观641年,欧阳询卒于帅更令任上,时年85岁。
  二、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特点
  欧阳询集南北之大成,博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创造了自己的书风。险绝遒劲,结构挺拔,严谨工整,法度森严,在平正中显示險要,在中规中矩中显示灵逸。
  书,为心画也。欧阳询的书法特征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是与他的经历和心性有关,少年时的悲苦经历让他形成了艰苦奋斗的意志、淡泊清远的境界和凌厉爽劲的气势。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有着平静的心态和自重、自信、自爱、自强的坚忍精神来对待嘲笑、歧视、冷遇等苦难,在不幸面前,淡然承受,这才有了欧体的清傲,俊朗的风骨。
  具体表现在其字,中宫收紧,主笔延伸,重心稳固,用笔方正,并且带着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线条骨劲且内涵。笔画的搭配,结构的安排,处理的十分妥当。初唐影响深远,《书断》记载“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风玄雷击,操举若神,真行之书,虽于大令,亦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跌宕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与清雅之质”,形象总结出欧阳询的艺术造诣和书法风格特点。他的书法,以楷书为最,《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 为楷书代表作,以《张翰贴》《卜商帖》《梦奠帖》为行书代表作,但无论是楷书或者行书,都神韵凝重,结体沉稳,清秀俊朗,没有丝毫肆意张狂之态。
  三、欧阳询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欧阳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篆、隶、楷、行、草诸体齐备,其楷书更是,简单,实用,美观。那锋利的线条,严谨的态度,凌厉的气势,俊秀的韵味及清旷的境界让追随者络绎不绝。欧阳询是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书法教育家。
  我们知道欧阳询于唐代书坛的影响力,当时很多官员都去宏文馆找欧阳询学习书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传授诀》及《用笔论》都是书学中最精髓的方法,以此为指导教材的书学者不计其数。
  他以正确的审美取向引领书坛之风,并对其偏颇之处予以矫正,由于他的贡献,使唐代艺术达到历史高峰,使书法艺术不断走向成熟。 欧阳询在职期间主持编著的《艺文类聚》也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力,苦心孤诣,追求真善美,体现了儒家重视文化,重视书籍潜移默化的功能的反应。它对后世书法家的影响更是巨大,直接承传其精髓的大书家就有禇遂良、张旭、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
  盛唐之后,书风演变,举国上下,崇尚肥美,颜真卿遵循欧阳询对“法”的认知,吸收欧阳询的风骨,为其字的丰茂雄伟添加了内在筋骨,使苍涩、质朴的气息贯穿于它圆劲肥美的形式中。没有坚韧不屈,挺拔凌厉的骨,再大气磅礴的书法也会显得软绵无力。所以颜字虽肥,但是以欧字为骨的前提下,这才确立颜字成为唐楷的典范,引导一代书风。由此可见,欧阳询重法的学术思想,深深影响着中晚唐甚至后世的书家。
  欧体是体现智慧和胆识的完美结合。从宋代直到今日,楷书印刷体汉字都是以“欧体”为范本。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结语
  欧阳询为一代书坛大家,为书法史上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独特书风的形成,书法精妙的地方都需要我们细细探索,品味。
  参考文献:
  [1]朱关田.中国书法史 隋唐五代卷[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志敏.欧阳询书法艺术初探[M] 2011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实施。从立案审批制修改为立案登记制是司法实践的重要进步,能够更好的保障民众的诉权,更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但立案登记制改革也给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人民法院既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又必须要面对案件激增给法院带来的各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逐步走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探索之路。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也要适时作出改革。本文对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展开研究,以求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  根据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财经类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相应模块的设计思路探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能力、素质与实践水平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财经类高校实验室承担的相关教育教学和实践任务也日益繁重,从应用体验和管理需求双维度出发,承担起财经类高校理论教学工作和科研设计工作的任务方面来看,需要对实验室管理模块的设计做出合理规划。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设计思路;财经类高校  1.财经类实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改造的灰色模型对舟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结合MATLAB软件进行计算,最后通过级比偏差值检验对三组数据的级比偏差进行判断,确定了常数的取值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其结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并预测了舟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下一年度的数据,为预测类似问题提供一种办法。  【关键词】灰色模型;舟山;预测  Research and forecast for GDP of Zhous
期刊
【摘要】“震惊损害”是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特殊情形。受惊吓的配偶、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其他近亲属和共同生活且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近日,“电梯吃人事件”频发,尤其是湖北荆州“电梯吃人事件”,其中具体安全事故责任的主体不难认定,但是“被电梯吃掉的人”的家属因此而受到的震惊损害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震惊损害中责任的承担能够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因果关系的确定。  【
期刊
【摘要】辽宁是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实体经济基础。近十多年来,通过中央大力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了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活力得以增强,人民群众受益良多,经济运行状况大致平稳,但深入到细节来看,目前辽宁面临经济下滑的挑战,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面临的困难都不容小觑。本文就发现辽宁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经济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以及摆脱辽宁经济持续下滑和GDP负增长困境的
期刊
【摘要】本文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先在第一部分中简单的介绍了当前高校采取刚性管理带来的弊端,因此柔性管理应运而生;只有在第二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正是因为柔性管理的特征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后在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高校应该如何开展柔性管理的理念,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细节。  【关键词】大学教学;柔性管理;应用分析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缺陷  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
期刊
【摘要】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非诉讼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证制度既不同于诉讼制度又同诉讼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公证制度在遏制纠纷、减少诉讼、节约司法资源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换句话说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是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之一。本文从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价值来源出发,具体论证了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价值和“减少诉讼”价值,并针对我国公正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在“互联网+”理念的指引下创新我国宪法学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传统宪法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阐述了“互联网+宪法学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对如何构建“互联网+宪法学”教育模式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实践型宪法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互动式;宪法学;教育  当前,我国中国的宪
期刊
【摘要】我国的公诉转自诉制度,为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司法救济途径。但在实践中,该制度导致侦查机关该立案不立案,公诉机关该起诉不起诉等问题,加重了被害人捍卫自身权益的难度。文章通过分析公诉转自诉制度在实践中的不足,考察并借鉴域外国家相关制度,提出完善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诉转自诉;不足;借鉴;完善  法谚有云:“有犯罪必有被害,有被害必有救济”。公诉转自诉制度设立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