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调控“人际气泡”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旁边空位坐下来一个陌生人,你是不是有一种自己领域被侵犯的感觉?这是因为陌生人太靠近你的“人际气泡”。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其为“人际气泡”。
   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影响“人际气泡”的因素来调控交往中的距离。例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那么,“人际气泡”受哪些因素影响?
   1.空间环境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走进去坐在他的旁边。结果证明,没有一个被测试者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如果阅览室里坐满了人,就没有人会在意谁挨着自己坐了。可见随着空间大小的变化,“人际气泡”的大小也会变化。
   2.个性特征
   通常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的“人际气泡”较小,较能容忍别人的靠近;性格内向的人则相反。
   3.文化背景
   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小,认为交往中距离近一些才合适;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大,认为人际距离远一些才舒服。比如,当一个美国人与一个巴基斯坦人面对面谈话时,巴基斯坦人会不断向前,美国人则会不断后退。
   4.当下心态
   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人际气泡”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正处在心烦意乱的状态下,这时谁要是贸然靠近,往往会使双方陷入尴尬。
   5.心理关系
   人的交往距离因心理关系不同而分为四种情况:亲密距离(0.5米以内),如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个人距离(0.5~1米),如好友之间;社会距离(1~3米),如售货員与顾客之间;公众距离(3米以上),如公共场所演说者与听众之间。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把握好与他人的距离。(据特别文摘)
其他文献
1862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出生于威格顿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父母虽然都没有文化,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老两口起早贪黑地挣钱供布拉格上学,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懂事的布拉格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远超别人的努力,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毕业前夕,校长将老布拉格请到学校,郑重地提出建议:“您的孩子是个出色的学生,您应该把他送到更高等的学府
期刊
发型往往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事物之一。不仅仅是人类,动物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发型。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些奇特又搞笑的动物造型。这些照片中,有的动物毛发蓬乱,有的却仿
1937年,年轻的彼得·德鲁克到美国一家机械公司应聘经理一职,经过层层筛选,只剩下三位应聘者。最后一个环节由公司总裁亲自担任考官,考题也是他设置的:一批问题产品卖给
玩具是孩子成长不必可少的“伙伴”,一些高科技玩具不仅能更好地开发儿童智力,还能给孩子们带来与传统玩具不一样的乐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高科技玩具吧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作者比较了单用缩宫素及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联用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报道如下。
当地时间9月7日,伴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张德霖宣布投产并按下硫酸厂启动风机按钮,在轰鸣声中,中国恩菲总承包的EPC的纳米比亚HUSAB 1500MTPD硫磺制酸厂正式投入生产且一次投产成
目的:观察托吡酯对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结构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I组大鼠胃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kg)
胎膜早破即临产前的绒毛膜及羊膜破裂,发生率为0.5%~10.0%。胎膜破裂后,由于屏障作用消失,可能引起羊膜腔感染、围产期感染、败血症、新生儿窒息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