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把梦想变成生活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人和大师们教会我的那些事
  我五岁学会阅读。那是在玻利维亚科恰班巴的萨耶学校、胡斯蒂尼亚诺修士的课堂上。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今,近七十年时光不再,可我还清楚记得那个魔法如何丰富了我的生活:将书中的文字转化为形象。
  打破时空屏障,让我同尼莫船长(《海底两万里》人物)一起遨游海底两万里,同达达尼昂、阿托斯、波尔多斯以及阿来米斯(《三个火枪手》人物)并肩作战,粉碎诡计多端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旨在推翻王后的阴谋,让我化身冉阿让扛着马吕斯(《悲惨世界》人物)那奄奄一息的躯体在巴黎的内脏中跼蹐前行。
  阅读把梦想变成生活,又将生活變成梦想,让孩童如我亦能触及文学的广袤天地。我母亲曾经对我说,我最初的习作其实就是我所读故事的延续,因为我总是为故事的终结而伤心,或是想要改变故事的结局。或许我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尽管我自己全然不知,那就是:从成长到成熟,再到终老,我都在延续着那些令我的童年充满冒险和激动的故事。
  我真希望母亲此刻也在这里,她读到阿玛多·内尔沃和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歌时总是动情至流泪。我也希望佩德罗姥爷在这里,他长着一个大鼻子,头顶秃得铮亮。他总是对我的诗句赞赏有加。还有卢乔舅舅,他鼓励我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之中,尽管彼时彼地从事文学创作甚至都无法填饱肚子。
  一生中,我身边满是像他们一样的人,爱护我,鼓励我,在我彷徨的时候,将他们的信念传递给我。正是由于他们,当然,也凭着我的执着和一点点运气,我得以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这项集激情、嗜好和奇迹于一身的事业中来。这事业就是写作。
  写作让我们开启另一段平行的人生,让我们得以逃避生活的不如意;写作是化习常为神奇,又化神奇为习常;它驱散混沌,点石成金,使瞬间永存,视死亡如过眼云烟。
  写故事并不容易。故事变成文字的那一刻,一切的计划都枯萎在纸上,思想和形象也都失去了活力。怎样才能重新将它们激活呢?我们很幸运,大师们就在那里,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福楼拜告诉我,天赋即持之以恒和铁的纪律。福克纳告诉我,形式,即文字和结构,可以加强也可以弱化主题。
  马托雷尔、塞万提斯、狄更斯、巴尔扎克、康拉德、托马斯·曼告诉我,在小说中,视野和雄心同文体技巧和叙述策略一样重要。
  萨特告诉我,话语即行动,一部介入当下、寻求更好选择的小说、戏剧或散文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加缪和奥威尔告诉我,缺乏道德的文学是不人道的。马尔罗告诉我,英雄主义与史诗,适用于阿尔戈英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时代,同样也适用于当今时代。
  倘使列举所有令我或多或少受益的作家,他们的影子一定会将在场的所有人都笼罩在黯然之中。因为有惠于我的作家实在太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们向我揭示讲故事的秘诀,更促使我探究人性的奥秘,让我敬仰人的丰功伟绩,也让我惊恐于人的野蛮恶行。
  这些作家是我最诚挚的良师益友,他们激发了我的使命感。我在他们的书中发现,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希望始终存在;即便只为能阅读故事、能在故事中任幻想驰骋,此生不枉也。
  虚构让我们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
  我有时也扪心自问,在我们那样的国度里,写作是不是一种唯我独尊的奢侈。毕竟那里读者稀缺,穷人和文盲充斥,不公正所在皆是,文化则是少数人的特权。但这种迟疑从未令我的热情窒息,相反,我一直笔耕不辍,即便是在为温饱而奔波几乎占据全部时间的那些岁月里亦是如此。
  我相信我做对了,因为如果文学之花只能绽放在文化高度发达且自由、昌盛、公正的社会里,那么它断不会出现。而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文学的存在,由于它所形成的良知,由于它带给人们的希望和憧憬,也由于我们在进行一次美丽的幻想之旅后回到现实时的失落,正是由于这一切,比起过去的时代,比起当初那些讲故事的先辈们试图通过寓言使生活多一些人道的时代,如今的文明才得以少一些残忍。
  如果没有我们读过的那些佳作,我们一定会大不如现在;我们会多一些妥协,少一些躁动和倔强,甚至丧失批判精神,而后者才是进步的动力。一如写作,阅读也是对生活之匮乏的一种抗议。在虚构中寻找弥补阙如的人一定会说,其实何须言之?何须意识到这一点?此等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远不足以满足我们对终极理想、人类生存之根本的渴望,生活本该更加美好才对。
  我们之所以创造了虚构,正是为了在某种意义上体会到我们渴望拥有的那许多别样的生活,因为往往我们甚至连其中之一种也无法完整拥有。
  如果没有虚构,我们将很难意识到能够让生活得以维持的自由的重要性;我们也很难意识到,生活被暴君、被意识形态、被宗教践踏而变成了地狱。如果有谁不相信文学除了能够让我们置身美丽和幸福的梦想,还能警告我们反抗一切形式的压迫,那么就请他问问自己,为何所有企图从襁褓到坟墓完全控制住公民的政权都如此惧怕文学,为何他们都要采取监督和压制的手段?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任由想象在书中自由驰骋的危险,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读者将使虚构成为可能的自由、在虚构中实践着的自由,与现实世界中潜在的蒙昧与惧怕作一比较,虚构就会激发人的反叛情绪。不管其本意如何,也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作家在编织故事的同时也宣扬了不满。
  他们告诉大家世界是糟糕的,幻想中的生活远比日常的生活更为多姿多彩。倘若这种思想扎根于民众的意识,民众就会变得难以操纵,难以让他们再相信生活在棍棒、检察官和狱卒中间更安全、更舒适的谎言。
  好的文学为人与人之间搭建桥梁。它让我们享受,让我们痛苦,也让我们惊诧;它跨越语言、信仰、风俗、习惯和偏见的障碍,将我们紧紧相连。
  当白鲸将亚哈船长葬身大海时,无论是东京、利马还是廷巴克图的读者无不会为之动容,当包法利夫人吞下砒霜,安娜·卡列宁娜扑向呼啸的火车,于连·索莱尔走上断头台,《南方》中城市通胡安·达尔曼(博尔赫斯短篇小说《南方》中人物)走出潘帕斯草原上那间小酒馆去坦然面对挑衅者手中的匕首,当发觉住在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乡科马拉的居民全都是死人的时候,每个读者都会感到同样的战栗,无论他信奉的是佛陀、孔子、基督还是安拉,或是个不可知论者,无论他穿的是麻衫、西装、长袍、和服还是灯笼裤。
  文学在不同的种族之间建立手足之情,消除无知、意识形态、宗教、语言和愚蠢在男人和女人之间树起的分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恐惧,我们这个时代的恐惧则来自那些狂热分子,那些制造自杀性袭击的恐怖主义者。他们抱着陈腐的观点,认为杀戮可以换来天堂,无辜人的鲜血可以洗清集体的耻辱,可以匡扶正义,将真理强加到错误的信仰之上。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现将所收集到的一些谐联,加以说明,以飨爱好者。把这些谐联串连起来读,可以看出旧时的一幅生动侧影。  民国初年,一位县太爷在任时大刮地皮,闹得全县人人嗟怨。某年,此公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绅商们只好照办。一位商人请穷秀才代撰贺联。秀才提笔写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开天眼救微躯!  商人看后,大为咋舌,当然不敢
期刊
走过一段长长的石板小弄,就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进门一个小院,院子的一棵银杏,枝茂叶盛,紫薇、芭蕉、桂花、腊梅点缀其间,显得格外雅致幽静。  第三次去枫泾,遇上古镇旅游区原总经理丁四云,他领我们到青枫街49号看丁聪故居。四云说,2003年春,冒昧给丁聪先生寄去一信,談到考虑建立“丁聪漫画陈列馆”的愿望。一周后丁聪夫人打来电话,邀请去北京面谈,自此结下不解之缘。2016年7月,丁聪夫妇在北京昌运宫两套
期刊
新华书店的发祥地在哪里?原貌是什么样的?相信去过红都延安的人都能回答。因为,今天在延安的清凉山麓左边上山路的转角处,有个不起眼的“洞房”,门上方的石壁上雕刻着毛泽东题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门外还有一方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立的石碑,题为“新华书店发祥地(1937.4.24—1947.3)”,碑文中记述了新华书店在延安时期肇始壮大的历程。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清涼山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
期刊
1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膠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死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十二亩地、六头猪、一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由于手机的普及,
期刊
在人们的惯常印象里,运动员似乎更专注于身体训练,离书本很远。但在我23年运动员生涯中,书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获得过59个冠军,拥有很多辉煌时刻,但更多的是艰苦训练和面对失败总结经验的时光。当状态不佳、比赛遇到巨大挑战时,我会读一些名人傳记和励志书籍,从中获取经验和勇气。记得我在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时,成绩并不理想,年轻的我甚至产生了退役的想法。这时我看到卡耐基书中的一句话:“只有1%的希望,全
期刊
肯尼亚东北郡位置偏远,学校非常稀少,路程比较遥远,孩子上学特别困难。受到落后状况的限制,大多数人没有读书,从小到大不知道课本是哪种样子,文盲率高达85.3%,远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水平,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在偏僻的村庄里,条件极其糟糕,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用不到互联网。  肯尼亚全国47个郡,国家图书馆在全国有65座分馆,威克利夫·奥洛奇在国家图书馆任职,担任加里萨分部的领导,他很想改
期刊
七月穿过碧绿无垠的春之暖  静悄悄在这片黑黝黝的土地上走来  青草鲜花生日  开始堂皇富丽  七月你曾以不可想象的热度  使被压扁的种子  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全世界感到惊奇  又有谁能够衡量你的威力  走在七月的小路上  我拥有最热烈的赞礼  你身上凝结着的倔强和坚韧  造就许多让人嫉妒的履历  你给人类留下桂冠  使世界昏睡的灵魂  复苏变暖飞跃  走在七月的小路上  真诚地解读七月的故事  
期刊
南湖星火漫天燃,照亮神州一百年。  扭轉乾坤除旧制,复兴华夏续新篇。  风狂浪猛心犹赤,雨打霜摧志更坚。  借问征程谁引领,江河万里有红船。
期刊
如果省略了过程,结果  当然是美好的  如果省略了汗水和喘息,过程  也可以是享受的  如果省略了反复权衡和思想深处的  革命,连开始都能轻松得  如同燕子斜飞在微风中。  但,我们的劳动恰是恒久的滚石上山  是一场,精疲力竭的拔河:  要把那一头的诸多不可知  夺回来,牢牢握在手中!  因此,即便移山填海都不再是梦  发达、宽裕与舒适也近在眼前  我们还要继续移除它们——  巨大的惯性,惰性  
期刊
那年,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不让一人拉下,不让一户掉队”  犹如洪钟大吕,在中华大地上拉响  还像一股春风,吹拂着鄂西大地  吹进了十堰竹溪荣玉村  这个只有196户、824人的穷乡僻壤  我主動向公司党委请战  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场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践行誓言  在那里,我和村民一道肩挑背扛  筑出了一条通向山外的幸福之路  在那里,我和村民一起抬石垒砖  为建设美丽的乡村希望小学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