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之困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名言:“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后来,这句话还衍生成一首歌《不结婚就是耍流氓》。虽然这带着一点强迫性的实用主义意味,不过,还是赢得了我微微的赞赏。但这句话“神一样的逻辑”似乎已经传递到专利领域:不以实施为目的的专利活动,就是耍流氓。同行诸君应该都已猜到,这就是所谓的“专利流氓”(Patent Troll)。
  对于业内将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y,简称NPE)称为“专利流氓”——这是一种带有鄙夷意味的称呼,我有时竟然会生出几分同情。通常NPE还得“慧眼识珠”一般,去收购一些专利,然后再去痛宰那些使用了专利的大肥羊。而真正的“专利流氓”,可能根本用不着去淘宝般地收购什么专利,就可以对其他企业耍“流氓”了。
  曾经有段时间,我陪伴着一家中小企业寻找以前使用过某种产品的证据(文献检索由于某种原因未操作),以针对对方的专利侵权指控,主张已使用公开的现有技术抗辩。然而,这种证明曾经拥有过的艰难,如果不是做律师的同行,恐怕难以想象,更难以感同身受。
  简单地说,这家企业要证明自己在原告专利申请之前两年就开始向市场销售了某种产品,而该产品与自己目前被指控专利侵权的产品完全一样。看起来,这家企业可以拿到的证据很多,有上游的产品委托制造协议,有供应商的送货单;有下游的客户订单、出货单等,累积起来可以有上百页。
  但这摞略显沉重的证据,似乎都经不起推敲。比如,产品委托制造的协议上只写了个类似“密封装置”一类的字眼,至于这个“密封装置”长成什么样子,却没有办法知道(其实是没有办法去向法官证明),因为协议没有将密封装置的设计图纸或者样品图片作为合同附件。
  产品制造供应商的送货单上,产品名称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编号,比如A860。而客户订单和相关的出货单上,同样也只有一个编号,最糟糕的是,这家企业对客户使用的产品编号竟然不是A860,而是另外一个称谓,比如M型装置。虽然那个A860千真万确就是协议上的“密封装置”,并且千真万确就是卖给客户那个M型装置,但是,不要说如何去证明当时卖给客户的M型装置即是现在被指控专利侵权的产品,就是如何证明这三个不同的称谓其实是一个东西,都成了天大的难题。
  有一个关于美国律师的笑话,大意是,即使律师在法庭中打了个盹,当他醒来时,第一句话肯定会是“我反对”。是的,对于这样一堆证明效力如此不堪的证据,对方律师在质证时永远不会放弃说“NO”的机会。
  总之,等你千辛万苦找出来一大堆证据(可能这还得仰仗你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比较配合),却发现它们所构建的证据链仍然极其脆弱,根本不堪一击。能够锁定使用时间的证据,却无法揭示其所使用的技术方案;能够锁定所使用技术方案的证据,又无法锁定其使用的时间。两者始终隔河相望。
  类似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案,有些大公司尽管看似管理规范,有时都无法找出一个无懈可击的合同证据。这时候,法官是不是相信你的一面之词,敢不敢相信你脆弱的证据链,都不得可知。
  有一次,翻阅着这家中小企业放在文件夹中的产品活页——里面展示了数十种产品,我不禁冒出一个邪恶的想法。我对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如果有人把这些产品都拿去申请不需要实质审查的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然后等上三五年再来告你侵权,你能证明你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就销售过这些产品吗?
  闻听此言,他只是“呵呵”地笑了一下。众所周知,“呵呵”在网络上属于“聊天终结者”一类的必杀武器。我想,或许他内心已经认输了。
  这邪恶的念想,就是前面所言的真正的专利流氓,而且我相信这不会只是传说,或者假设。这样看来,那些投资专利收购的NPE,相形之下是不是都弱爆了?
  受困于举证的原因,真正的“专利流氓”可能根本用不着像NPE一样,去淘宝般地收购什么专利,就可以对其他企业耍“流氓”了。
其他文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专利审查部门在有关《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审查当中,经常会提到“重新概括”或“二次概括”的概念,甚至出现将修改直接认定为“重新概括”而予以驳回的情况。由于“重新概括”这一概念在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中均没有明确的出处,专利审查部门内部对该概念的含义和运用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在实践中使用该概念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也容易受到各方的质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重新概
期刊
行业之星  余刚:  余刚先生现任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在近三十年的知识产权实践工作中,他对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以及有关国际公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具体案件亲自实践了这些法律和公约,在专利和商标的申请注册和侵权诉讼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对海外一百余个国家的专利和商标申请注册以及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余刚先生曾为多个国内
期刊
一、法院对专利代理质量纠纷案例的判决  2005年4月6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了委托专利申请合同。合同约定:被告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准备专利申请文件,并保证通过专利局的形式审查,取得专利申请号。合同签订后,原告按合同约定向被告支付了代理费,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交底。2006年4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7年3月起,原告发现上海华申汽车窗厂等多家企业的产品侵犯了自己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期刊
腾讯是要进入汽车行业吗?或是其高瞻远瞩,看重了未来的“车联网”,预备先占领有力地势,以备厚积薄发?亦或者是其所向披靡的知识产权团队无法容忍业绩上的一丝败笔,势必要将奇瑞制服?谁知道呢,也许这些都不是其本意,但国内两大行业“大块头”的争夺,倒是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留意近年来的商标案件不难发现,商标纠纷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涉及的争议方也多为业界巨头,并且已不再是国内企业被动
期刊
去年《2012年中国大学专利竞争力报告》发布后,受到了各方好评,普遍认为该报告对评价我国大学专利竞争力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希望继续完善和拓展,形成系列年度报告,以真实反映我国专利的实际利用情况。今年,我们在对中国大学专利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科研机构专利竞争力的研究。中国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近年来中国科研机构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与国家财政巨额研发资助之下申请
期刊
对于侵犯证明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能否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以及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等商标侵权犯罪的问题,实践中虽仍存在一些争议,但同时也已存在大量肯定性的裁判先例。我们认为,证明商标侵权行为可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等商标侵权犯罪。将证明商标列为上述罪名的犯罪对象确有必要,应明确将其纳入刑法保护范畴。具体论述如下。  一、证明商标属于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根据《商标法》
期刊
浙江:杭州千余家知名企业近一成遭受傍名牌侵权  今年五月份开始,杭州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杭州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受侵权情况调查及保护行动。在两个月时间内共走访杭州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千余家。调查显示,有81家企业遭遇商标被侵权的情况,希望工商部门帮助打假,打击不法商贩“傍名牌”的侵权行为。其中不乏“娃哈哈”、“中策橡胶”、“张小泉”、“王星记”等国家驰名商标企业。  湖南:临澧破获特大
期刊
电台中传来一首首欢快的儿童歌曲,电视上播放着各种少儿文艺庆典,商场里布满着多彩的气球和玩具,院线上映的各种儿童电影,时刻提醒着人们:初夏六月——一个属于少年儿童的梦幻时节。  当然,六月里,属于孩子们的不仅有着节日的欢乐,也有着紧张的考试。在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特殊时期,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三字经》早有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
期刊
近日,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The Office for Harmonization in the Internal Market,英文简称 OHIM)发布了2012年度报告。OHIM主要负责欧盟商标和欧盟外观设计的注册,以为权利人在欧盟27个成员国提供单一的商标和外观设计保护,其总部位于西班牙的阿利坎特。  欧盟商标  2012年,OHIM收到共计近108000件欧盟商标申请,较上一年度增长约2%
期刊
在成立了40年后,欧洲专利局(EPO)近来终于引入了申诉机制(官方名称为“复查申请书”),通过此机制可对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的决定提出申诉。若无此机制,上诉委员会的决定将会是最终决定,而且这种决定往往对败诉方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极特殊的情况下,若申请人认为上诉委员会本身的程序性错误影响了其最终决定,可通过此机制提出申诉。  这项重要的法律变更生效后,已有数个复审申请书提交到欧洲专利局,但成功者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