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中段正冲金矿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的证据

来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_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造山带上产出有大量金矿,但其成因存在争议,为厘清其成因,对该造山带上的正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正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含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其中富CO2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不同,说明流体不混溶可能导致了金的沉淀;正冲金矿不同阶段黄铁矿中的Au与As、Ag、Zn等有协同变化趋势,而Co/Ni<1,说明含金黄铁矿来源于沉积岩.将正冲金矿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变质、浅成低温热液环境中形成的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其与变质低温热液形成的黄铁矿相似,认为其为变质热液成因.研究认为,正冲金矿是一个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其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
其他文献
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活跃着一位广东籍翰林——梁士诒。他科举起家,书生从政,无书不观,热心兵事,娴于经济,几落几起,官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当时政坛主要人物袁世凯、孙中山、徐世昌、张作霖、段祺瑞乃至蒋介石,均对其刮目相看。  投身实业  梁士诒(1869~1933年)祖籍广东三水,早年与其父梁知鉴同在本乡、广州、香港读书,后又曾与梁启超同于佛山书院游学。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人结伴参加乡试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矿物的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是矿物学的重要基础研究领域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地勘行业的重视,以及平面探测技术单晶衍射仪、微区、微量衍射等实验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