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需要吸取和借鉴多个方面的文化基础,才能彰显出独特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在不断改革的同时,需要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教育改革实践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系统。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困惑,指明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让素质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前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与转向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课程研究、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为课程决策和教学理念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处理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困境的措施和手段都有哪些?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思维的日渐清晰化,指导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和探索问题出现的本质原因,并指明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
  二、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
  (一) 对新课程改革缺少正确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经过面授的方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问题。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没有应用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教学指导经验,另一方面没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观念下,教师需要对自我的教学过程进行时常的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而不单单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缺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长远效果的思考,将阶段性的学习成绩考核作为评估学生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二) 国外的教育教学理论不适用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
  目前,国外的一些经典教育教学理论都包含构建主义理论、后现代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等方面,这些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支持,给国外培育综合性发展人才提供了保障。大多数的经典教育理论源于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相對健全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的教育情况,不能对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論进行全部搬抄。但是,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中,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出现明显的冲突,主要是因为新颖的教育理论不能充分渗透到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中。
  (三) 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不足
  目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将新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完全地对立开来。教师对待传统教育理念的方式并不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是全部的抛弃,这也让新课程改革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让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中。因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片面理解和浅显认知,一方面让小学语文教师缺少正确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让小学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缺少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采用恰当的积极情绪可以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教师需要从培养自身素质开始,积极端正自我的教学态度。教学态度的端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是强行转变,第二是方向转变。逐渐培养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自我综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转向
  (一)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逐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形成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而对他们有冷落的态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与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新课程要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思考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和知识等各个方面。而且,始终坚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也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培养人才完成全新的定义,对学生采取科学合理、多元化、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评价。
  (二) 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因地制宜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还需要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科学合理地借鉴和改变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取代全部搬抄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地对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理论进行改革创新,将国外教育理论实施本土化。同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仍旧需要继承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并对其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
  (三) 整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自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发现本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增加教师对专业成长的责任意识,让教师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因此,教师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塑造合格的智慧型教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四、 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进行相关的调整,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全面的转变,也需要教师对自我的文化修养和思维模式进行恰当的改变。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在我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因地制宜,加快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前进脚步。
  参考文献:
  [1]方建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赤子(中旬),2014,(03).
  [2]左春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赤子(中旬),2013,(08).
  作者简介:
  梁朝玲,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册亨县者楼街道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人文精神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及,现在慢慢地在我国普及起来。教育的根本就在于育人,教育要做到凡事以人为本。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有着直接的优势。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课程教学中,要更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一、 前言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个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110例
摘要:目前制约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阻碍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是现在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方式是基于课本教材的课堂教学观,并由此形成了全国上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下,各级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高考升学率,于是把人当作机器一样来训练的现象。为了追求高分数,老师延长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学生布置许多的作业。然而,这一种的课堂教学模式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迈向新高度,城市建设规划越来越科学,城市管理运行越来越合理,这其中离不开城管执法的功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管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