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等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
  
  戚万学在2009年第10期《教育研究》撰文指出,文化定位、文化选择、文化取向乃至文化重建的焦虑一直都是作为自觉自为的学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意义上的困惑,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来自文化层面的焦虑和困惑愈来愈显著。具体表现为:文化路向的迷失、文化传统的断裂、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和文化殖民的压力等等。文化路向的叩问旨在展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应该确立的主导性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使命;文化传统的追索旨在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审视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碰撞的辨析是从现实文化生态的角度来分析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选择的困惑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文化殖民压力的揭示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和弱势文化的立场来探讨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正在遭遇的困惑。道德教育应该成为文化的检视者与开拓者,应该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回应文化上的难题,承担起自己应有的历史使命。
  
  蔡秀梅:从“知行不一”看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
  
  蔡秀梅在《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24期撰文指出,学校德育不应也不能为生活中的知行不一现象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德育的作用是有限的。面对知行不一的社会道德失范局面,一味抱怨学校德育的失效是无力的,这一观点只是看到了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学校德育能力的有限性。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知行不一的事实是生活的原貌,是人之常情,这一点德育无论如何是不能否认的;从理论上来说,学校德育也不能在“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之间建立一个必然的桥梁。因为,道德之知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教的,在个体复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个体道德行为也是不确定的。面对“重知轻行”的指责,学校德育也在进行改革,努力使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加强社会实践,但学校德育永远也无法摆脱其计划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理性规划与充满偶然和不确定因素的现实生活之间永远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注定了学校德育作用的有限性。由此看来,学校德育的改革确实应该转变路径,而不是简单的如何“加强”的问题了。
  
  傅淳华:学校时间制度的德性困境及其超越
  
  傅淳华在《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为了充分利用好时间,实现人类各种各样的目的,时间的制度化进程早已开始。而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将时间制度规划、利用时间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时间制度最终成型。但这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生活产生一些恶劣的影响。作者认为,学校时间制度的存在当然有其合理性,它体现着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旨在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但是当这种强制性的约束和限制超过一定限度时,制度本身的德性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学校,从应然的角度来说,是一个让心灵成长的地方,让一个个生命享受道德浸润的地方。如果学校不是出于为每个学生考虑的角度去运用时间制度,而是以群体的规范来压制个体的自由,限制个体的发展,那么其合道德性就要受到质疑。因此,我们必须追寻、回返它的本体诉求———德性,即从确立德性原则入手,再按照德性原则制订和执行学校时间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笔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文献分析,进行了基于课堂管理提升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认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组织趣味课堂,明确课内常规和奖惩制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小学低
现象一  (湖北枣阳第一实验小学 吴立忠)    (一)情境再现  随着第三节课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我让学生有序地排好队离开了学校,然后我来到公汽候车牌前等候,准备回家。这时,有五个三年级的学生远远地见到我,便面带微笑,并且很有礼貌地大声向我问好。原来,他们是我品德与社会课的学生,和我一样,准备坐公汽回家。这时,我感到些许骄傲和自豪:看,我的学生多懂礼貌呀!车来了,我本能地想让他们先上,可还没
编者按:2005年7月,江苏省教研室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在南京正式签署了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项目协议。在江苏省教研室的组织和指导下,全省在中小学公民教育实践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刊编辑部选辑了这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对我国公民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思考。    一、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简介    公民是指具有或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教育(
【摘要】在新时代高科技的背景下,学生面临社会、网络等方方面面思潮的入侵,从而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方面难免会踌躇不定,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今,“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理念为基础,探讨其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国际型人才。  【关键词】 课程思政;英语写作;政治思想教育
当前,中小学德育管理中,还有不少学校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用僵硬、教条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管、卡、压,这严重摧残了学生的心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心灵被物化,人格被分离。为引导学生快乐成长,主动提升,持续发展,必须拨正反德育的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德性的生成。  制度德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学校制度蕴含的道德价值与功能,是社会道德价值在学校制
【摘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在教学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过程随意性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开展增强小学英语有效性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总结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为提升小学
【摘要】当前,英语教学面临严重的两极分化:优等率低、学困生非常广泛。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都存在困难。并且,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很多,比如有些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有些对学习不感兴趣; 有些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他们的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平等地对待和爱护每个学生,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学困境,在这种情况之下,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元认知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为了促进应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以某高职院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实证研究,以为其他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雷振龙(
随着流动人口的剧增,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也在快速壮大。作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如何对孩子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其文明素养,这是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话题。    一、养成文明行为    城市生活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这套规范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初进城市,最难适应的就是城市的各种规则,这就需要我们在常规管理中进行问题诊断和有效引导。如农村孩子都没有排路队的习惯,放学后一哄而散,各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落实,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逐步朝向开放、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需要借助绘本阅读等教学方式,让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变得更强,同时赋予整体课堂教学氛围更强的趣味化特征。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英文绘本与教材整合的意义以及有效整合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促进英语教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