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質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本质;初中数学;内涵与外延
  初中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数学概念,它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概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并且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概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只有针对性地完善概念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有效地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现状
  1.重概念记忆,轻概念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概念,死记硬背结论或定义。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只能生搬硬套的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2.简化概念教学过程
  多数教师都简化了概念的教学过程,通常都是对定义的表述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然后直接进入教学例题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例题的解题过程中。致使学生一旦遇到陌生题型就会束手无策,扼制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
  3.概念教学孤立化
  由于教师忽视了在概念教学中同化教学方式的作用,仍然采用单一的、孤立的概念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既不能对已学概念进行巩固,又不能很好的把新概念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不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
  4.概念教学主次不分
  少数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分不清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一概而论主次不分,致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对策
  1.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抓准适宜的时机,自然、生动地引入数学概念,揭示概念发生的基础及实际背景,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数学概念。由于概念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理性认知,所以教师要通过概念的引入,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备好丰富的直观教学资料,在充足的感情资料基础上恰当引入概念。例如,从对黑板、课桌桌面、教室的天棚来引入矩形的概念,也可以从铁路中两条笔直并行的铁轨,或是汽车行驶后留下的两道车轮印来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想象或观察见到这些事物,然后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和属性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概念的定义并要求学生例举出更多的实例。
  2.剖析概念本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剖析概念本质的目的就是能使学生对教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概念的内涵是指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揭露,也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具有哪些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属性。概念的外延则表示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概念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通过实践去更好的感知、理解、运用概念。
  3.重视新旧概念的衔接教学
  在新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使新旧概念同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对概念的长久记忆力,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其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了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新旧概念进行衔接教学,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4.重视概念教学主次分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析教学内容的主次,抓住教学的重点,深化对概念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
  首先,讲清概念的含义。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抓住"集"这一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即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也就是把不等式的解全部集合在一起,组成不等式的解集。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含义,才能避免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丢解的现象。
  其次,运用概念中的关键词做深入分析,才能使学生在解决任何相关数学问题的时,把数学概念运用自如。例如,在讲授"最简分式"概念时,围绕其中的"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词进行教学;对 "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一概念讲解时,应着重于"相同"这一关键词的分析。
  再次,通过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关键基础是建立在"元""次""方程"上的,其中"元"表示的是未知数,"次"则代表是"元"的最高次数,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并为以后学习其它方程的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同金.关注概念教学,加强数学理解[J].中学数学,2012(22).
  [2]吕麒忠.游戏活动促进数学概念学习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3(07).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三大主要教学内容,作文在中学语文这门学科中一直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历来都是高中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不容易把握的一环,因为它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但是目前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思维不够开阔。这是高中老师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老师有必要对高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提高高中生整体语文写作素质。下面我就要具体谈
期刊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目前,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梦,就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活动,开展措施  一、寓实验课于趣味之中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作一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教学变得更有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培养全能型人才。本文笔者对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死板沉闷,以教师讲授为主,并没有充分带动学生参与教学,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的积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英语听力有效性教学活动,增强听力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适应人机交互式听力测试。  关键词:听力教学;实效性;初探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听力的要求为“能听懂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在听得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反应;能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这就要求听力教学必须能与课程标准的目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的瑰宝,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都融合在里面,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还是精神领域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历史教学对初中教学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平常的授课中更应该注意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随着高中阶段教学难度以及教学任务的逐步加重,高中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需要教师进行更加深入仔细的探究。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究层递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而从教学方法角度对提升高中作文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模式  以往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采取的都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过于看重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随着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生学习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高效快乐的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了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对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构建;课堂;高效;方法  作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构建高效课堂,要让学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从而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关键词:逆向思维法;初中物理;教学;解题技巧;突破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决物理题时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知该如何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基础,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时,就应该让学生对此感到好奇,具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保持着教学内容的新鲜感。人们常说“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的一半”,基于核心素养条件下去教学,应该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培养科学态度,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方法中,应该从内容中开拓创新,在学生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