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_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结合,实现读写双赢。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 读中练写 写中扣读 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形式,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读中练写,以读导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对重点词句进行体会,这种体会不仅仅是对文章思想内容上的把握,还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掌握丰富的词汇,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创作出表达自己心声的文章。
  1.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苏轼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课堂教学是积累的主渠道。语文教科书中内容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把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做摘抄或背诵,学生熟记了语言材料,就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各样的写作范型,当写作时就可以将这些运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实现了读中的积累,以读促写,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了。
  2.读中学习写作技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实现以读促写,教师在分析文章结构的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首尾呼应、怎样过渡的;在学习表达技巧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如何选材,怎样组织材料,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等。通过阅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写的技巧。
  二、写中扣读,以写领读
  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材料、掌握写作的技巧,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写作,可以从中促进读。写的过程是对所学的知识的一种巩固和运用,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篇文章中寻求创作的灵感,有意识地模仿。
  1.移花接木,课内仿写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是值得借鉴的。教师在写作选题离课文近些,从而消除学生的写作畏惧心理;指导时,让学生联想课文的写作手法,将课文作为写作的模板;学生在创作时,鼓励学生多用学过的好词好句,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完成习作就需要回到课文,重新审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技巧等,运用仿照课文写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实现了以写促读。
  2.开阔视野,课外延伸
  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课外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写的方式,实现以写促读,实现课外阅读的延伸。
  如写“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稿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并将这些资料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语言,实现写作。
  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
  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积累和写作中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行为。教师可以通過续写、改写、缩写、补写的方式,来实现读写的完美结合,共同发展。在这里,以下以“补写的方式”探究为例,谈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1.关键词句补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体现出内涵,教师要挖掘出其深刻内涵,转抽象于具体,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可以循着作者的足迹,去开拓文中的空白点,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它所给予人的浓浓的情。
  当他们写出自己通读过课文后最深的感受,实现了以读促写;写好后又重回到课文,重新审视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再次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实现以写促读,最终实现读写结合。
  2.情感迸发时补白
  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情被课文中的爱所激发时,他们创作的灵感会如泉涌,生生不息。学生结合着自身的生活体验,用浓重的笔调写下一时的情。
  《慈母情深》一课时,可以抓住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让学生从母亲的动作、语言、外貌中感受慈母之爱时,再来一次情感上的升华。通过这个空白点,让学生写下此时此刻的“我”要对母亲说的情。学生从文中的母亲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写起来情真意切,实现以读促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提供写作方法的指导;而写作又能促进阅读量的增加、巩固阅读。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扶手,采取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真正实现“读写双赢”,达到读写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魏书生.新课程的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学生的可塑性极强,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授课内容及情感培养等,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情感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高尚的
根据有限元软件计算出的应力值反演光弹条纹图,以对径受压圆环和紧凑拉伸试件为例研究应力集中区域网格疏密和网格形式对应力解的影响,并以三点弯梁为例研究边界条件对应力解
【摘 要】  写作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最需要加强的环节即是写作教学,体现在写作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偏低。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以写作表达自我的兴趣,并且乐于用文字语言进行表达。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从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层面阐述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能力
本论文根据自动控制技术与自动控制设备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我国氧化铝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现状,提出用先进的控制设备和控制技术对旧的生产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运用计算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