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的北京爱情故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友好吗?他们会不会盯着看我因为我的肤色跟他们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2001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离开了我的家乡,到了上海。
  我还记得飞机落地后, 我对上海的第一个印象:马路上的牛啊、猴子啊,都去哪儿了?印度马路又乱又脏,雪上加霜的是还有好多流浪动物在马路上安家。但是在上海,马路上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感觉非常舒服。不过也有一些方面让我不适应,比如,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没有味道的馒头?饭店里为什么喝热乎乎的开水? 为什么中国人什么肉都吃,连鱼的头都放在盘子上吃?这些饮食方面的习俗我不太习惯,可是慢慢入乡随俗了。
  2005年因为父亲的工作,又得到了搬家的信息。这次我们家要搬到曼谷。在泰国待的六年并不开心,我一直想回中国。在中国大家都让我感到我很特殊,因为没有那么多印度人。可是在泰国,有很多印度人,所以我也很普通,谁都不理我了。我坚持了我的回中国的目标,2011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汉语文化学院。
  上大学的感觉真好,有很多自由。北师大的老师很专业,老师都知道怎么教留学生汉语。我未来想在北京大学读国际关系,这是因为我想促进中印两国的关系。我觉得未来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很著名的政治家。
  说实话,我已经不想回国了,我就想在中国定居了。印度有那么多问题(白天断电,晚上家里没有水)。还也有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虽然中国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可是城市里不那么严重,只有农村才有多子多福的想法。还有,在印度我的家人是不会让我自由恋爱的。可是到中国后,我有这个权利。我很幸运认识了我的中国男朋友,跟他在一起很幸福。有关我跟这个中国男朋友的相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俗话说得好“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而我就是主动捅破这层纱,勇敢追求我的中国男朋友的。这一点上,我还是蛮佩服自己的,因为身边的很多中国女孩都是比较被动,等男孩子来追求的。
  那一天,我是在健身房里里,邂逅我的爱情的。到了健身房,我看到一位很高、很强壮的男士,我以为是新来的教练,于是就向他咨询如何减肥。他很耐心,教了我很多练腹肌的动作,帮助我纠正跑步姿势等等。我对他很满意,想请他做我的教练,他笑着说他也是会员。他来北京看望母亲,只待三四天。我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决定让他为我着迷,成为我的男朋友。于是我们互换了手机号码,我每天约他一起吃饭。但我只有四天的时间,怎么办呢?
  第一天,我带他逛朝阳公园。那里风景如画。因为是周一,没有多少人。我们坐在长椅上,欣赏自然风景。为了让他感到我很了解中国文化,我给他讲我在古代汉语课学到的一些课文。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二天,我带他去鸟巢看夜景。那里的灯光五彩缤纷,非常高科技。为了让他觉得我的知识面广泛,我给他讲北京奥运会的一些细节。他觉得我的话很有意思,看着我时,他的眼睛像泛着亮光。第三天,我们去了东岳庙。那里很恐怖,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看那些雕像感到很可怕,靠近了我,突然牵住了我的手。晚饭后,我们在附近吃了冰糖葫芦,我还给他唱了一首我自己编的歌“冰糖葫芦”。他觉得我很可爱,笑嘻嘻地听我唱。到了第四天的晚上,他就要离开北京回他的大学了。我非常难过,说我会想念他,并问他下次什么时候见面。他很从容地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他回到学校后,我们还保持联系。我会每天上QQ等他上线,没完没了地聊天。我真的很开心,美中不足的是他在安徽,我在北京。
  他从中科大毕业后,为了我搬到了北京。从来没有人为了我那么辛苦,我非常感动。他搬到北京后,我跟他的家人第一次见面。说实话,当时我跟他的父母没有话说,很尴尬。可是他的母亲很善良,很愿意聊天,让我感觉很舒服。之后,他来到我家拜访我父母。当时我的父母很保守,不让他进门,并告诉我们只能做朋友,不能谈恋爱。可是我们坚持了,让时间来考验我们的爱情,并向我的父母证明这不是盲目的爱情。现在我们的爱情也得到了我父母的认可,我觉得这是非常幸福、美好的感觉。
其他文献
“创业的时候,我的想法挺极端的,或者在当时来看很激进。”阙登峰说,他要做的是互联网 教育,只是他上来就是打造泛教育平台,为中小型教育培训公司做战略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连接,在决胜网上提供教育O2O服务。“我们是一个很另类的互联网公司,本质上我们是一个行业加速器,帮助已经完成从零到一到十的中小公司,走到一百再到一千。”  火箭速度  “在教育行业,做产品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离钱近,大市场,碎片化,
为了了解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是如何做学术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两位研究生。  《大学生》:吸引你来就读科技史研究生的原因是什么?  曹钰:高中文理分科,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有这样一个机会同时接触文理,文理兼修的感觉蛮好。再加上它相对于其它工科专业并不算难考,就最终选择了这里。它现在成了我感兴趣的事情。  周瑞娟:我看中的是这里的学术氛围。考研前,我联系到一些学长学姐,当时他们传递给我一个最大的感觉是,这里
“大三下都开学了,你想好你的方向了么?”  “我?”一声长吁。算是想好了吧,以考研为短期目标,成为“三跨”(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考生中的一员。在暗自对自己说的同时,心里又布满疑问与心慌。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就业方向:影视行业。又结合自己的经济学专业,可以走管理类。结合自己的文案专长,可以选偏策划类。离开东北,离家近一点,选择娱乐文化产业发达地区,于是,成了“三跨”。  本来,考研的壓力并不大,
校史馆门旁的神秘文字  第一次路过北京交通大学校史馆时,我就注意到校史馆厚重的大门两侧,以浮雕的形式刻出了一个个工整有力的文字。我试着读了几句,都是只言片语,不能成章,这些文字出自何处?谁写的?网络时代,找资料应该不难,我上网查百度、知乎、校园论坛……却一无所获。沮丧之余,我忽然想到,既然它们出现在校史馆,就该从那里找答案呀。  转上通往校史馆二楼的阶梯,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几块展板,介绍北交大创建
我是一名985高校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三学生,2015年暑假,我和王皓伟、于晓静、张夜一起在距离学校二十几分钟路程的城中村办了一个补习班。办班一方面是为了赚点钱,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社会实践经历,毕竟离大四找工作的日子不远了。  虽然行动得有些晚,7月初中小学生已经放假,但是我们把大学附近几个城中村的孩子为目标群体,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效果还不错,招到了35个学生。为了方便学生,我们跟村里一户爷
后来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就是想全心全意对他好,就是要買最贵的,爱一个人就是想把最好的给他,想他从头到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我占据。回顾2016年的账单,满眼都是给男朋友买的东西,这其中有一笔我认为最值得。当时我们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我从第一眼看见他就有心动的感觉,奉若“男神”,还坚定地认为他也会对我有好感。得知他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弹钢琴,竟然不自量力地冒出个想法,不如买架钢琴送
去学校报道的第一天,还算气派的报告厅里熙熙攘攘挤满各种皮肤颜色的新生,我坐在前排靠右的位置,手里拿着满满一沓学生需知和宣传手册。我的法语并不算太过关,事实上很不过关。当初报考商学院也有在这里能接受英语授课的原因在,然而眼下的开学典礼为了照顾大多数法语授课的新生,却是法语进行的。我尴尬地看着台上人嘴皮翻飞,试图捕捉里面可能熟悉的词汇或是听得懂的笑话。陌生的语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一切都在我心跳
2018年9月,我前往素有“京津冀百年地标”之称的河北工业大学采访北辰新校区图书馆,进了校门第一眼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多边形的红砖建筑。  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区的图书馆号称亚洲最大的水上图书馆,其四周环水,远处望去好似浮在水面上。  “水上图书馆”:河北工业大学新校区  ——北辰校区图书馆  看到河工大新校区的图书馆,我不禁想起,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所采访报道的十几所京津冀地区高校新校区里,确有一批外型独
编者按:收到颜瑾同学写信本专栏的稿后,我主动要求加了她的微信,除了被她的故事和文字感动,更想看着她成长、幸福。生活  中,她阳光,爱打篮球,爱笑。  母亲和弟弟离开  1992年,父亲和母亲结婚。五年后,母亲生下了我,是个女儿。母亲身体不好,两年后,母亲再次怀孕,依旧是个女儿,父亲说打掉,母亲舍不得。生下妹妹以后,父亲瞒着母亲偷偷将妹妹送人。母亲知道后,哭了好久,也好久没和父亲说一句话。奶奶执意要
买个苹果手机,他错了吗?  “我的父亲是一个矿工。”石头经常用这句话来概括自己的家庭。  石头来自陕西偏远的农村,父母的观念就是老一辈乡下人根深蒂固的“只要孩子上了大学,就会有出息”,自然而然地,他们把供孩子上大学作为生活最主要的动力,简单而淳朴。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每个月都会打一千左右的生活费,和身边其他的同学差不多,但我知道家里的情况,知道这一千块钱的代价是什么,所以我才申报了贫困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