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秒,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
传统养生强调生命活动要张弛有度,最重要的就是慢呼吸养生。《黄帝内经》指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即经脉之气在人体内一昼一夜循行全身五十周,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了1倍,每次只用3.33秒。
慢呼吸养生,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开始呼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以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还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循环。同时,还能加强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但要注意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呼吸。
(摘自《新民晚报》文/杨力)
健脑三“趣”
“生命在于运动”是众所周知的名言。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生命在于脑运动。”人体衰老,实质上是大脑老化的表现,所以,保健,首先应健脑。
我健脑靠三“趣”。
一趣,猜谜语我喜欢猜创联谜(谜面必须用楹联的形式来表达),如:“新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片马蹄前”(猜字一:熊)。我先是猜谜,后来学着编谜。如:家里吃火锅了,就把“火锅”编为:“头裊轻烟怀抱火,胸藏美味腹盈香”;听到“双响”爆炸声,就编为:“挂红穿绿气盛,上些火,高喊‘痛’;身圆体胖心高,吐口烟,笑登天”; 读到“渊”字,就编为:“坝侧潺潺渠漾爽,川中处处谷飘香”……
二趣,撰对联我从欣赏嵌名联到自编嵌名联。如:恭贺刘倩华、段言的新婚联:“婷婷倩影,灼灼华岁,娴法惠民乐;段段心香,句句忠言,笃文歌世昌。”又如:有报道说,乒乓王后王楠已获20块金牌:我编联以贺:“碧血汗凝廿块金,王佼,谦踏地;赤忱诚淬一身铁,楠茂,笑摩天。”
三趣,写日记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更爱用小令写日记。如:“迎旭日,面花坛,边听半导边挥拳。晨风撩发悄揩汗,清香缕缕偷怡安。”
只要得闲,我思绪的骏马就不由自主地在这三种情趣里驰骋。无论见到什么事物,总好琢磨琢磨它能不能编成联谜,让脑子不停地运转。勤用脑,多用脑,使我的脑子越来越灵活,增强了记忆力,反应能力也比以前强了许多。
(摘自《中国老年报》文/花树范)
别让诸葛亮的悲剧重演
诸葛亮早年在隆中躬耕陇亩,身体健康情况颇佳。自走出茅庐为刘备打江山后,繁忙而紧张的战争生活,使他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并日而食”,在这种情况下焉能不病?终于“三顾茅庐天下计”的诸葛亮因操劳过度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享年仅50多岁。
他死于何因,已无从考证。但不管怎样,不注意劳逸结合,饱一餐饥一餐,再好的身体也是吃不消的。不注意锻炼身体,不进行自我保健的人,就不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待到疾病发展到严重时,治起来就困难了。一旦病入膏肓,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是无济于事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向现代众多废寝忘食的英才们献上以下计策:
(1)拨准生物钟。中年人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睡眠、工作、学习、活动、娱乐、进餐,以免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乱、失调,对健康产生危害。
(2)合理营养。每天应吃一定数量的能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如鸡蛋、鱼类、瘦肉等,在此基础上再补足碳水化合物。防止中年“发福”(发胖),可常食冬瓜、黄瓜。但中年人不要过分节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3)经常锻炼。其一是加强精神情操的陶冶,遇事要开朗、沉着。其二是体质锻炼,开展适合中年人的体育活动,例如体操、太极拳、长跑、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4)定期健康体检。对于中年人,除需要有计划的定期自我检查外,还需要定期健康体检,二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以求做到有病早治和无病防病的目的。
(5)多学点医学常识。袭击中年人健康的疾病大多是身心疾病和伴衰老而来的病,实际上这些疾病在早期就有蛛丝马迹,如果患者能多学点医学常识,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往往可以控制疾病发展乃至恢复健康。
(摘自《新民晚报》文/金慰鄂)
传统养生强调生命活动要张弛有度,最重要的就是慢呼吸养生。《黄帝内经》指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即经脉之气在人体内一昼一夜循行全身五十周,经过换算相当于一呼一吸6.4秒,这是古人呼吸养生的最佳节奏。研究表明,现代人呼吸速度比古人快了1倍,每次只用3.33秒。
慢呼吸养生,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开始呼吸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加以练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然,还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循环。同时,还能加强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但要注意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呼吸。
(摘自《新民晚报》文/杨力)
健脑三“趣”
“生命在于运动”是众所周知的名言。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生命在于脑运动。”人体衰老,实质上是大脑老化的表现,所以,保健,首先应健脑。
我健脑靠三“趣”。
一趣,猜谜语我喜欢猜创联谜(谜面必须用楹联的形式来表达),如:“新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片马蹄前”(猜字一:熊)。我先是猜谜,后来学着编谜。如:家里吃火锅了,就把“火锅”编为:“头裊轻烟怀抱火,胸藏美味腹盈香”;听到“双响”爆炸声,就编为:“挂红穿绿气盛,上些火,高喊‘痛’;身圆体胖心高,吐口烟,笑登天”; 读到“渊”字,就编为:“坝侧潺潺渠漾爽,川中处处谷飘香”……
二趣,撰对联我从欣赏嵌名联到自编嵌名联。如:恭贺刘倩华、段言的新婚联:“婷婷倩影,灼灼华岁,娴法惠民乐;段段心香,句句忠言,笃文歌世昌。”又如:有报道说,乒乓王后王楠已获20块金牌:我编联以贺:“碧血汗凝廿块金,王佼,谦踏地;赤忱诚淬一身铁,楠茂,笑摩天。”
三趣,写日记我有写日记的习惯,更爱用小令写日记。如:“迎旭日,面花坛,边听半导边挥拳。晨风撩发悄揩汗,清香缕缕偷怡安。”
只要得闲,我思绪的骏马就不由自主地在这三种情趣里驰骋。无论见到什么事物,总好琢磨琢磨它能不能编成联谜,让脑子不停地运转。勤用脑,多用脑,使我的脑子越来越灵活,增强了记忆力,反应能力也比以前强了许多。
(摘自《中国老年报》文/花树范)
别让诸葛亮的悲剧重演
诸葛亮早年在隆中躬耕陇亩,身体健康情况颇佳。自走出茅庐为刘备打江山后,繁忙而紧张的战争生活,使他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并日而食”,在这种情况下焉能不病?终于“三顾茅庐天下计”的诸葛亮因操劳过度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享年仅50多岁。
他死于何因,已无从考证。但不管怎样,不注意劳逸结合,饱一餐饥一餐,再好的身体也是吃不消的。不注意锻炼身体,不进行自我保健的人,就不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待到疾病发展到严重时,治起来就困难了。一旦病入膏肓,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是无济于事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向现代众多废寝忘食的英才们献上以下计策:
(1)拨准生物钟。中年人更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睡眠、工作、学习、活动、娱乐、进餐,以免造成人体生物钟的混乱、失调,对健康产生危害。
(2)合理营养。每天应吃一定数量的能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食品,如鸡蛋、鱼类、瘦肉等,在此基础上再补足碳水化合物。防止中年“发福”(发胖),可常食冬瓜、黄瓜。但中年人不要过分节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3)经常锻炼。其一是加强精神情操的陶冶,遇事要开朗、沉着。其二是体质锻炼,开展适合中年人的体育活动,例如体操、太极拳、长跑、散步等,以增强体质。
(4)定期健康体检。对于中年人,除需要有计划的定期自我检查外,还需要定期健康体检,二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以求做到有病早治和无病防病的目的。
(5)多学点医学常识。袭击中年人健康的疾病大多是身心疾病和伴衰老而来的病,实际上这些疾病在早期就有蛛丝马迹,如果患者能多学点医学常识,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往往可以控制疾病发展乃至恢复健康。
(摘自《新民晚报》文/金慰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