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矿区的水文地质特点,提出了在受水害威胁严重且不适宜单纯疏水降压的区域,采用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实现矿井的安全开采,底板注浆改造技术是预防煤矿突水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水文地质 水害 底板注浆加固技术 疏水降压
中图分类号:TD74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7-0624-01
1、前言
刘店煤矿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境内,在涡阳县城东北方向15Km,和涡北煤矿比邻,属马店镇、龙山镇、新兴乡所辖,北起宿北断裂(F41),南至八里槽正断层(DF1),东从李庄向斜之东煤层露头线,西到经距39425000线,东西长10~20Km,南北宽3~6.5Km,面积110.15Km2。矿区东部受岩浆岩的影响较严重,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上属中等偏复杂。
2、矿井充水条件
本矿井目前还未发现岩溶陷落柱,但在后期生产中应加强对岩溶陷落柱的探测,若发现岩溶陷落柱,应探明其位置和含水、导水性,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它对矿井造成威胁。
邻近生产矿井为涡北矿,水文地质特征与本矿井基本相同,其含煤地层均被较厚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的富水性弱或弱~中等,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其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二叠系地层中的断层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下部主采10煤层距太原组第一层灰岩间距一般为16.11~58.98m,10煤层底板承受的静水压力就在2.86~9.02MPa间。在正常情况下太灰水对主采煤层不会产生直接充水影响。
3、底板注浆改造防治水的必要性
3.1 疏水降压开采的局限性
疏降开采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含水丰富、补给条件好,水头高的承压含水层,就不宜采用疏水降压开采。对于某些含水层可以疏水降压,但疏水减压规模受矿井排水能力限制,难以达到目的。刘店矿一至四灰含水层平面上(分层本身)水力联系密切,在历次放水试验中同一层位观测孔水位几乎同步升降,且局部地段静水压力较大。
3.2 构造岩溶突水三者相互联系
岩溶发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构造或隐伏构造有关。由于断裂构造存在,一方面削弱了底板强度,降低了底板综合抗水压能力,另一方面在其基础上可能发育为强富水区或径流带,因此岩溶发育部位通常是造成矿井突水的最薄弱地带。
3.3 底板加固是今后水害防治必由之路
随着开采深度进一步加大,突水强度和突水次数将大幅度增加,单纯疏水降压将会加重矿井排水负担,破坏地下水资源,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底板加固将成为本矿矿井防治水的必由之路。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以104采区1042工作面为例)
1044工作面为104采区首采面,该面回采上限标高为-538.9m,下限标高为-637.4m。平均煤厚2.11m。根据地面常观孔、测压孔资料,104采区为高水压区,且为相对独立的一个水文单元。该面10煤底板至一灰顶板垂距为30~36.0m,平均33.0m;最大静水压力6.53MPa。推算该面突水系数为0.311MPa/m(采动对底板破坏深度区12m,太灰水导高取0m),该面10煤层底板存在太高、灰水突水威胁。
4.2 物探预测
工作面形成后,分别利用直流电法和音频电透视两种手段,探查作面10煤底部下80m以内岩层中含水性异常的位置、范围、富水性相对强弱等。据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两种物探方法探测的底板异常基本一致,工作面共存在4个富水异常条带,分别位于:
Ⅰ号:1044机巷q口~J9点—1044风巷F16~F13点
Ⅱ号:1044机巷J7~J5点—1044风巷F8~F6点
Ⅲ号:1044机巷J4点附近—1044风巷F4点附近
Ⅳ号:1044机巷J3~J1点—1044风巷F3~F2点
以上各异常区均显示底板隔水层裂隙较为发育,其中Ⅰ号异常条带显示灰岩及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且灰岩水有顺裂隙向上导升的趋势,因此该段为本次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同时将中外段的Ⅱ~Ⅳ号异常条带也作为重点进行相应的防治水工作。
4.2 注浆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
根据突水系数评价标准,设计改造目的层为六灰,采用分段下行注浆原则:10煤底板碎屑岩段、1~3灰段和深部灰岩段分别作为一个注浆段进行注浆加固。即垂深33米段、33~60米段和60~80米及其以下段分别下行注浆。注浆后要扫孔检查,不合格时进行复注。工作面25个注浆孔、检查孔和探查出水孔共注水泥268.75t,平均单孔注浆量10.75t。其中砂岩段注水泥41.65t、灰岩段227.1t,灰岩段占总注浆量的84.5 %。
工作面观测孔、放水孔、探查及注浆孔揭露灰岩时水量较小,且灰岩岩性致密,经注浆改造后可以作为等效隔水层,有效隔水层厚度为注浆控制最大垂深99.0m。
工作面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
Ts─突水系数,MPa/m;
M─隔水层厚度,取注浆控制最大垂深108.0m;
P─静水压力,最大静水压力6.53 MPa;
Cp─采煤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取12m;
h2─可能存在的原始导水高度,取0m;
计算得Ts=0.068MPa/m
突水系数Ts小于集团公司规定的0.07MPa/m的临界值,注浆改造达到设计要求。
5、结语
a.在刘店矿,若单纯采用疏水降压手段,无消除深水平底板突水威胁或经济上的不合理,而注浆加固和含水层改造法则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水措施,该方法为刘店矿今后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b.采用物探控制,钻探验证,圈定断裂构造、岩溶裂隙或径流带,是提高防治水效果的有效手段。借助物探手段确定岩溶异常区,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布置注浆孔,可避免盲目性,使注浆加固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注浆改造质量。
c.1044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后带压开采成功,注浆后底板的抗水压能力大量提高,这为今后类似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成彦.底板奥灰水的防治方法[J].煤矿开采,2005,10(2):65-67.
[2] 李丽,程久龙.基于信息融合的矿井底板突水预测[J],煤炭学报,2006,31 (5):23 -26.
[3]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3l(6):146-148.
[关键词]水文地质 水害 底板注浆加固技术 疏水降压
中图分类号:TD74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7-0624-01
1、前言
刘店煤矿位于安徽省涡阳县境内,在涡阳县城东北方向15Km,和涡北煤矿比邻,属马店镇、龙山镇、新兴乡所辖,北起宿北断裂(F41),南至八里槽正断层(DF1),东从李庄向斜之东煤层露头线,西到经距39425000线,东西长10~20Km,南北宽3~6.5Km,面积110.15Km2。矿区东部受岩浆岩的影响较严重,构造复杂程度总体上属中等偏复杂。
2、矿井充水条件
本矿井目前还未发现岩溶陷落柱,但在后期生产中应加强对岩溶陷落柱的探测,若发现岩溶陷落柱,应探明其位置和含水、导水性,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它对矿井造成威胁。
邻近生产矿井为涡北矿,水文地质特征与本矿井基本相同,其含煤地层均被较厚的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的富水性弱或弱~中等,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其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二叠系地层中的断层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下部主采10煤层距太原组第一层灰岩间距一般为16.11~58.98m,10煤层底板承受的静水压力就在2.86~9.02MPa间。在正常情况下太灰水对主采煤层不会产生直接充水影响。
3、底板注浆改造防治水的必要性
3.1 疏水降压开采的局限性
疏降开采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于含水丰富、补给条件好,水头高的承压含水层,就不宜采用疏水降压开采。对于某些含水层可以疏水降压,但疏水减压规模受矿井排水能力限制,难以达到目的。刘店矿一至四灰含水层平面上(分层本身)水力联系密切,在历次放水试验中同一层位观测孔水位几乎同步升降,且局部地段静水压力较大。
3.2 构造岩溶突水三者相互联系
岩溶发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与构造或隐伏构造有关。由于断裂构造存在,一方面削弱了底板强度,降低了底板综合抗水压能力,另一方面在其基础上可能发育为强富水区或径流带,因此岩溶发育部位通常是造成矿井突水的最薄弱地带。
3.3 底板加固是今后水害防治必由之路
随着开采深度进一步加大,突水强度和突水次数将大幅度增加,单纯疏水降压将会加重矿井排水负担,破坏地下水资源,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底板加固将成为本矿矿井防治水的必由之路。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以104采区1042工作面为例)
1044工作面为104采区首采面,该面回采上限标高为-538.9m,下限标高为-637.4m。平均煤厚2.11m。根据地面常观孔、测压孔资料,104采区为高水压区,且为相对独立的一个水文单元。该面10煤底板至一灰顶板垂距为30~36.0m,平均33.0m;最大静水压力6.53MPa。推算该面突水系数为0.311MPa/m(采动对底板破坏深度区12m,太灰水导高取0m),该面10煤层底板存在太高、灰水突水威胁。
4.2 物探预测
工作面形成后,分别利用直流电法和音频电透视两种手段,探查作面10煤底部下80m以内岩层中含水性异常的位置、范围、富水性相对强弱等。据探测资料对比分析,两种物探方法探测的底板异常基本一致,工作面共存在4个富水异常条带,分别位于:
Ⅰ号:1044机巷q口~J9点—1044风巷F16~F13点
Ⅱ号:1044机巷J7~J5点—1044风巷F8~F6点
Ⅲ号:1044机巷J4点附近—1044风巷F4点附近
Ⅳ号:1044机巷J3~J1点—1044风巷F3~F2点
以上各异常区均显示底板隔水层裂隙较为发育,其中Ⅰ号异常条带显示灰岩及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且灰岩水有顺裂隙向上导升的趋势,因此该段为本次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同时将中外段的Ⅱ~Ⅳ号异常条带也作为重点进行相应的防治水工作。
4.2 注浆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
根据突水系数评价标准,设计改造目的层为六灰,采用分段下行注浆原则:10煤底板碎屑岩段、1~3灰段和深部灰岩段分别作为一个注浆段进行注浆加固。即垂深33米段、33~60米段和60~80米及其以下段分别下行注浆。注浆后要扫孔检查,不合格时进行复注。工作面25个注浆孔、检查孔和探查出水孔共注水泥268.75t,平均单孔注浆量10.75t。其中砂岩段注水泥41.65t、灰岩段227.1t,灰岩段占总注浆量的84.5 %。
工作面观测孔、放水孔、探查及注浆孔揭露灰岩时水量较小,且灰岩岩性致密,经注浆改造后可以作为等效隔水层,有效隔水层厚度为注浆控制最大垂深99.0m。
工作面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
Ts─突水系数,MPa/m;
M─隔水层厚度,取注浆控制最大垂深108.0m;
P─静水压力,最大静水压力6.53 MPa;
Cp─采煤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取12m;
h2─可能存在的原始导水高度,取0m;
计算得Ts=0.068MPa/m
突水系数Ts小于集团公司规定的0.07MPa/m的临界值,注浆改造达到设计要求。
5、结语
a.在刘店矿,若单纯采用疏水降压手段,无消除深水平底板突水威胁或经济上的不合理,而注浆加固和含水层改造法则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水措施,该方法为刘店矿今后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b.采用物探控制,钻探验证,圈定断裂构造、岩溶裂隙或径流带,是提高防治水效果的有效手段。借助物探手段确定岩溶异常区,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布置注浆孔,可避免盲目性,使注浆加固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注浆改造质量。
c.1044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后带压开采成功,注浆后底板的抗水压能力大量提高,这为今后类似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成彦.底板奥灰水的防治方法[J].煤矿开采,2005,10(2):65-67.
[2] 李丽,程久龙.基于信息融合的矿井底板突水预测[J],煤炭学报,2006,31 (5):23 -26.
[3]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3l(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