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dya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作为魏晋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其以"个性自觉"来阐发魏晋美学精神的思想进路,常可被追溯至"五四"时期,而这一理解其实又是新时期重写的结果,其中常被忽略的事实便是该文写作于抗战时期,故理应被放置回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来解读.抗战时期清谈误国论复兴的思想氛围,不仅使得该文发表后招致了来自介子的批判,也促成了宗白华通过对儒家道德与礼法的重释将"五四"缝合进"抗战"的努力,而深藏其后的乃以德国作为方法的文艺复兴取径.这些思想意涵在新时期思想构造中的遗失,恰恰透露了"启蒙"对"救亡"的新的压抑.
其他文献
从历史与叙事的关系角度来看,加缪的《鼠疫》通过创造一种"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学",体现了历史与叙事之关系的深刻转变:历史必然包含文学(叙事).文学见证大屠杀不只是为了记录,而且是为了从新的视野理解大屠杀,实现对历史的转化,亦即改变历史知识的性质.《鼠疫》采取寓言的形式书写历史,在鼠疫与大屠杀这两个超出了原先历史理解框架的"不可能"而又确实发生了的事件之间,建立了深刻的隐喻关联.正是在原有的历史概念和历史书写模式的失败处,《鼠疫》以文学的见证方式见证了"作为大屠杀的历史".
"诗性智慧"的翻译虽有利于理解"Della Sapienza Poetica"的美学内涵,但也遮蔽了"诗性知识"的义项及其知识论背景.当时的笛卡尔理性主义否定语文学的价值,"Della Sapienza Poetica"则是维柯在语文学中寻求真理的方法,包含其为语文学辩护的决心.若从"诗性知识"的角度悟入,维柯对"Della Sapienza Poetica"所下的定义,《新科学》中许多让人费解的论述,以及西方美学家对"Della Sapienza Poetica"的漠视,便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文论翻译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