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饭只需一锤子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王村有个小伙子叫柳三,从父辈那里学会了做石磨的手艺。那时候磨面都用石磨,所以有钱人家就单独做一个,穷人家也要几家合做一个,这是生活必需品。柳三悟性好,能够举一反三,手艺练得那真是没得说,用他做的石磨磨面粉,磨出来又白又细,吃起来味道醇香,远近百十里地没人比得上。
  谁家要是做石磨,只需准备好两块石板,向柳三发出邀请就行,柳三一早过去,到下午肯定完工。这中间有一顿午饭,必然会在主人家吃。在那个穷困的年月,柳三工钱要得不高,因此中午这顿饭很关键,柳三吃得高兴,下午做活儿就能做得更精细;柳三吃得不高兴,磨盘做得糙些那就谁也别怪。做糙些虽然不影响使用,但谁也不愿意,都知道柳三的脾气秉性,家家都愿意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柳三。
  话说同村里住着一个地主钱如山,十分吝啬,天天喊:“钱不够用了,钱不够用了!”所以村里人送他一个绰号叫做“钱不够”。钱不够原先贪便宜请人做的磨盘最近坏掉了,于是想做一个新磨盘。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做磨盘就想做成最好的,那柳三自然就成了不二人选。钱不够心里琢磨着,这柳三做石磨既要工钱,又得吃好的,这不是要双份儿么?工钱最好能克扣一些,午饭也凑合凑合得了,我不信他会故意做糟了磨盘自毁名声。
  这天,柳三按照约定一早来到钱不够家,见院子里摆着两块巨大的石板,就问:“你不是要做三尺的磨盘,怎么准备这么大的石板?”
  钱不够说:“原打算做三尺的,后来想着我家人口多,每次需要多磨些面粉,准备的石板大了些,你费心做成四尺磨盘得了,反正用驴拉磨,人也不费劲。另外,剩下的边角料,也请你再做一个一尺的小磨,好用手磨些花椒面啥的。”
  柳三说:“可以,不过需要两天时间,一天只能做一个。”
  钱不够说:“做个大的,小的就算送的了,别算那份钱了。”
  柳三说:“如果午饭吃好点儿也行,但工钱必须今天给。”
  钱不够答应了,柳三卸下工具,“叮叮当当”地动起手来。
  把两扇磨盘打出样子来,已经到了中午,当下有人将饭菜端上来放到柳三眼前。只见午饭是三个馒头、一盘烂咸菜和一盘炒素菜。柳三顿时来了气,这么一个大地主,连根肉丝都不见,穷些的人家还知道炒几个鸡蛋、下一碗面呢!
  下午,柳三接着做磨眼、磨膛和磨齿,他开始漫不经心起来,直到天黑才完了工,终于把磨盘支了起来。柳三站起来喊道:“完事了,可以试磨了。”
  钱不够看那新磨盘修得果然十分漂亮,笑着说:“今天天黑了,明天再試不迟。那就明天见吧。”
  柳三说:“有言在先,先结钱。”
  钱不够拿出钱,十分不舍地递给柳三,柳三即刻收拾工具告辞。钱不够跟到大门外千叮咛万嘱咐:“咱们大小两个石磨钱都结清了,记得明天来啊!”
  柳三说声:“回见吧。”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日上三竿,钱不够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急得团团转,让人去柳三家里找,家人说出门了,不知道去哪里了。
  钱不够说:“那就别等了,先试试新磨吧。”
  围着磨眼倒上半袋麦子,套上毛驴开始拉磨。那磨盘转得也稳当,只是转了好大一会儿,麦堆不往下走,也不见面粉出来。
  钱不够让长工抬起上扇石磨,两面看来看去看了半天,里面的磨眼、磨膛、磨齿一应俱全,特别是磨齿、磨膛纵横交错,看得人眼花缭乱,果然与别人做得大不相同,麦子粒儿该走到的也都能走到,没什么问题啊,可就是磨不成粉儿。
  钱不够三天里亲自往柳三家跑了三趟,都没找到人影。又请别的石磨师傅来看,也说看不明白。
  钱不够额头渗出汗来,看来这石磨做得有问题啊!
  钱不够不知道石磨的问题出在哪儿,但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这石磨出问题肯定跟自己有关。看来,要想找到柳三,不但小石磨的事儿别提了,还得补上一顿好饭才行。
  钱不够又去了一趟柳三家,让柳三媳妇捎话:“小石磨不用做了,前日所付都是大石磨的工钱。大石磨做得非常好,为表示感谢,务必请赏脸明日中午到家赴宴。”
  第二天,钱不够咬着牙破费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预备了好酒,临中午时,柳三果然如约赴宴。
  钱不够热情地迎请柳三上座,边劝酒吃饭边赔话:“兄弟,前些日子得罪了,还望多包涵……”
  柳三不答话,放开了猛吃,一阵风卷残云,吃得十分痛快。柳三吃罢,手提着一錾一锤,走到大石磨前,说:“把上面磨扇抬到一边。”
  两个长工过来将上面的磨扇抬了起来。柳三将錾子头对准磨膛和磨齿之间的一段石边,举起锤子在錾子屁股上轻轻地那么一敲,边缘崩开,整整齐齐地豁出来一个一寸宽的口子。
  柳三说:“行了,我走了。”
  钱不够急忙拦住,说:“别走啊,你这么一下子就行了?”
  柳三说:“我说行就行,不信就再试试看。如果不行再来找我,从今天开始我肯定在家,随叫随到。”说罢,他扬长而去。
  长工将上面的磨扇重新装好,倒上麦子,套上毛驴,刚走了一圈,麦子堆儿就塌出一个大坑来,雪白的面粉纷纷扬扬地落到石磨下面的簸箩里头,果然能用了。
  钱不够傻了眼,心里是又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石磨修好了,质量没得说,以后可以吃上好面粉了;心疼的是本想省钱倒多花了钱,做个石磨竟然请吃了两顿饭,尤其后面这顿饭,准备得这么丰盛,却只听锤子响了一声!
  (发稿编辑:陶云韫)
其他文献
李硕作为新兵,第一次参加边境扫雷行动,他胆儿小,十分不情愿。当他看到雷区警示牌上那个大大的骷髅标志时,心里更加忐忑和懊悔:倒霉当个扫雷兵,凶多吉少啊!刚嘀咕完,身边“轰隆”一声爆炸,吓得他一下趴在地上。  身边一位战友比较倒霉,刚进雷区,就冒冒失失踩响了一枚地雷,好在是塑料壳的防步兵雷,爆炸威力相对小一些,他穿着防雷鞋,脚只是受了点轻伤,如果没有防护装具,估计一条腿就废了。  爆炸声刚停,李硕就想
儿子住在城里,父亲住在乡下,父子之间,似乎是近在咫尺,又好像是远隔千山万水……李老汉是个农民,儿子李四有在北京工作,平时工作忙,逢年过节只是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已经好几年没回家探亲了,于是老两口儿商量着让老头子到北京看儿子。李四有起初不同意,害怕父亲在路上出差错,后来发现父亲兴致很高,态度坚决,于是勉强答应了。第一次去北京看儿子和他的女朋友,老两口儿给一件事情难住了:去北京千里迢迢,到底给儿子和未来
张扣从事金融行业,收入不菲,可他生性小气,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天,张扣下班后和往常一样,骑了两个半小时的单车,总算回到了家。如果坐地铁,起码能节省一半时间,可车费要十几块钱,这对于张扣来说,就像是被抢了一样。骑车省钱又锻炼身体,唯一的缺点就是会让胃口变大一些。张扣进门时,老婆杜媛正在厨房做饭。张扣满头大汗,语气急切地问:“刚才门卫交给我一个快递,说是你的,怎么回事?”杜媛从厨房出来,解下围裙:
抗战期间,有位叫张青木的营养学教授,因为研究课题的需要,专门去了一趟山城,他听说那里的小吃很有名,特地去寻访。可一进城,张青木看到的却是破败萧条的景象,街上百姓大都骨瘦如柴,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脸上也都是很愁苦的样子。是啊,战争打了这么多年,又怎么笑得出来?张青木来之前做了功课,哪些店有哪些招牌小吃,他都记下来了。虽然这城里的景象不尽如人意,但他此行的目的是寻访小吃,感叹完就径直去找那些小吃店了。张
买了只细狗  王根虎的老伴走了,儿女又常年不在身边,他孤单啊,就想养个小动物,给自己做个伴。  结果,王根虎花三百块买了只细狗,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  细狗是关中特有的猎犬,以捕捉小型猎物见长。这些年,纯正的关中细狗不多了,能见到的多是杂交的。但看王根虎买的这只细狗,身材瘦俏、毛色黑亮、尾巴上卷,是正儿八经的关中细狗。这样的细狗没个万儿八千的休想买走,三百块,骗谁呢?  后来王根虎一说,大家才明
王婆的娘家原在阳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爹爹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还兼了职: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在当时社会,只要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监护人自愿,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那一年,王婆十岁。有一天,王货郎领回来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说是五钱银子买的。王妻十分欢喜,因为男孩长得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一转手怎么也得卖四、  《水浒》中的王婆非常厉害,她一步一步地诱惑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东窗事发后又授意毒杀武大郎……王婆的
林飞小时候特别调皮,还好动,一不留神就能跑得无影无踪,每次都把妈妈吓得半死,因为村子周边水塘多,也怕碰上了人贩子,说也说了,打也打了,可他这顽劣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總不能用绳子拴住吧?林飞妈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托人买回来一只小小的黄铜铃铛,用尼龙绳系在林飞的脚脖子上,这样一来,只要林飞一跑就“叮铃铃”地响个不停,这下子就再也不怕找不到儿子啦!这天中午,林飞妈从田里劳作回来,怎么也找不到林
布鲁克斯是华盛顿一家制衣厂的老板,手下有很多工人。有段时间,他发现厂里的剪刀和尺子没用多久就坏了,原因是工人们都不爱惜,常用剪刀撬东西,还把尺子当飞镖掷着玩。布鲁克斯就想,有没有办法让工人们改掉这些恶习呢?  这天晚上,布鲁克斯无意中看到女儿的书包。书包是他半年前给女儿买的,没想到用了这么久,还和买来时一样新,女儿以前的书包背一个星期就会脏得不成样子。这次是因为书包上面有女儿喜欢的卡通图片,她才格
托比和马克是一对好友。一次,他们去山里探险,不料迷了路。这期间,马克的腿受伤了,他们得抓紧时间找到下山的路。一天早上,马克腿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对托比说:“你自己走吧,我连50步都走不了了。”托比问他:“那你可以走49步吗?如果可以,那我们出发吧!”马克咬咬牙站起来,托比扶着他走了49步,然后坐下来休息,接著又走了49步……第二天早上,马克的伤口更肿了,他沮丧地说:“这下连20步都走不了了。”托比又
一个年轻人向村中的智者询问,幸福生活的秘诀是什么。智者没说话,领着年轻人来到村头的一片树林边,那里有一条小路向林中延伸,沿着小路走,会回到原处。“沿这条路散散步吧,但要小心树林里的熊。”智者嘱咐。年轻人点点头,胆战心惊地出发了。两个钟头后,年轻人回来了。智者问他有没有看到橡树、花朵、松鼠之类的,年輕人直摇头,说:“我一直在担心被熊咬呢!”“再沿这路走一遭吧,这回千万别错过了那些美丽的东西。”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