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上层次 中等学历结硕果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平谷农广校在区教委的领导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以实施平谷区“中等学历提升计划”为抓手,积极探索农民中等学历教育新路子,努力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专业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自2006年以来,平谷农广校中等学历教育发展迅速, 2013至2014学年度现有在籍生1521人,开设计算机、物流管理、会计和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41个教学班,招生规模有了历史性突破,办学范围遍及全区16个乡镇。
  一、领导重视,大力实施“中等学历提升计划”
  平谷区是北京市远郊区,作为农业大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人口素质偏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自2005年起,平谷区召开“平谷区教育大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将实施“中等学历提升计划”作为全区落实“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为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享受实实在在的“教育福利”,使有教育需求的农民都能参加学习,区教委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农民学历教育,对农业户口的农民,实施“双免”政策,即免除了全部书费和学费,让农民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参加中专学历教育。这一举措,深受农民们的欢迎,使得报名的学员十分踊跃,同时为农广校办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发挥不同部门在农民教育中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区教委积极加强和区农委、蔬菜服务中心、旅游局、果品办公室、各乡镇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紧紧围绕全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相关专业的农民学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平谷区农广校在开办全区蔬菜专业中专班中,得到了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区农委下发了《关于平谷区农民专业实用技术人才(蔬菜)培训工程》的通知,成立了以区主管农业的副区长闫维红任组长、农委主任任副组长的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下设了由区教委、农委、蔬菜服务中心、党校和农广校共同参与的培训办公室。由区培训领导小组筹集培训资金,蔬菜服务中心组织学员,区委党校提供教室,农广校负责安排教学,组织专业教师上课。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全区各乡镇选派的第一批种菜技术骨干90人,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
  二、深入调研,因需办学
  为推动“中等学历提升计划”的实施,平谷区农广校深入到各乡、镇、村,了解青年农民和乡镇企业职工学历现状和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了第一手材料。2007年,平谷区273个行政村86034个农户,共有农村劳动力138193人,其中初中以下111381人,占80.6%;高中及相当学历(中专、中技)25330人,占18.3%;大专以上1482人,仅占1.1%。在专业的设置上,紧紧围绕全区人才培养目标、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开设专业,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先后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财务会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果树、蔬菜等专业。
  黄松峪乡雕窝村地处黄松峪水库上游,附近旅游景点多,京东大溶洞、石林峡、湖洞水、京东大峡谷等远近闻名,带动了民俗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村民从事民俗旅游刚刚开始,服务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区农广校考虑到该村区域特点,在乡村领导的支持下,决定开办“旅游管理”中专班,以此来提升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在区农广校宣传发动下,全村45户村民中,有49人参加了学习,达到了每户一名中专生,这在全市乃至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马坊镇是新建的市级小城镇,正在建设的京平高速公路和平谷地方铁路在此经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该镇正在建设物流工业园区,需要安排大量人员就业,急需专业人才。通过调研,区农广校及时在该镇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中专班,学员报名踊跃,农广校选拔了69人参加专业学习。开办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结合,得到了区、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很受园区企业的欢迎。
  夏各庄镇是蔬菜种植大镇,设施温室大棚种植发展迅速。为了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方式,区农广校以南太务村和马各庄村为中心,开办两个蔬菜专业中专班。听到办班的消息,村民报名十分踊跃,先后有72人报名参加学习。
  三、加强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做好农民教育工作的关键。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培训效果,农广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多年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多次荣获市、区有关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称号。在区教委成教科的协调下,联合各乡镇社区教育办建立了农广校兼职教师师资库,聘任兼职教师60名。他们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36人,占兼职教师的60%。专、兼职教师专业知识的互补,基本满足了目前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提高中专班教育教学质量,区农广校多次召开教学研讨会,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体会,探讨教学方法,汇报上一阶段教学进展情况,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交流评议,相互取长补短。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自学第二专业,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争取让教师做到一专多能,并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激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而且每年对发表和获奖论文给予奖励。专业教师写的《平谷区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成效喜人》、《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等论文发表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等报刊上。
  在管理方面,根据北京市农广校文件精神,制订了“平谷区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实施学分制实施细则”,实行2~5年弹性学制,各科成绩由卷面考试成绩、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小测验成绩四部分组成。有效调动学员加强平时自学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加强管理工作,区教委成教科把农广校中专班办学列入各乡镇社区教育办公室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农广校和社区教育办形成合力,协调管理中专班。社区教育办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农广校负责教学安排,选派教师授课和学籍管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坚持面向“三农”,灵活办学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宗旨,为“三农”服务。目前,以重点“下沉”的办学方式,灵活教学,把教学班办到了乡镇、村庄,一切以农民需要为出发点。
  1. 采取“半脱产 业余”形式教学
  平谷区首届种菜技术骨干学历教育提升中专班90名学员,遍布全区16个乡镇,有的要跑几十里路到县城上课。为方便学员生产学习两不误,区农广校每月前两周集中上课,其余时间让学员业余学习,这种做法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
  2. 采取“白天 晚上”形式教学
  马昌营镇计算机专业的75名学员,一部分在乡镇企业上班,又很少有休息日,白天没时间参加听课,学校就决定分成两个班,一个班白天授课,另一个班晚上授课。特别是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学员白天坚持上班,晚上七点下班,连家也不回、饭也不吃就直奔镇成人学校参加学习,一直坚持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回家。
  3. 采取“旺季 淡季”形式教学
  黄松峪乡雕窝村是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每户都有一名农广校旅游专业中专班学员,节假日忙于旅游接待没时间学习。学校对此采取了旅游旺季少上课甚至不上课,旅游淡季多上课的办法,做到“教学课时不减、教学内容不减”,学员也非常满意。
  学校根据每个教学班的特点,灵活安排教学,一切为了学员着想。
  五、发挥试验示范基地作用,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平谷区农广校试验示范基地由北京市教委投资建成,位于平谷区夏各庄镇夏各庄村“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园区蔬菜基地”内。基地占地50亩,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25栋,配有育苗床、保鲜库等相关设备。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下,种有金丝芥、羽衣甘蓝、苔菜、番杏、彩椒等果蔬品种50多个。
  为推进平谷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农广校教师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其集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作用。教师们虚心向专家学习,通过亲自育苗、定植、浇水、施肥、管理、采摘,掌握了蔬菜种植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内容。2009年学校先后组织了160名蔬菜专业中专班学员参观实习,进行现场教学。2010年,区蔬菜中心又组织了10个乡镇种菜专业大户110余人,来到基地参观新品种萝卜天丽1号和天丽2号,学习蔬菜种植新技术,以便在全区推广,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作用。基地不但是教师的实践田、科研田,更是推广蔬菜新品种、传播农业新技术的示范田、推广田。
  六、学历教育,初见成效
  通过实施“中等学历提升计划”,农民教育上了层次,收到了明显的培训效果。
  1. 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
  村级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通过中专班的学习,他们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今年全区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学员刘启发当选为崔庄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伊始,他就结合中专班学习,制定了本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规范了土地承包合同,对800亩菜田实行无公害生产,计划在全村改厕32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他带领村民转变观念,学习农业新技术,为农民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蔬菜中专班学员王晓玲,结合自身实践系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成为了马昌营镇种植蘑菇的示范户、老百姓心目中的女能人,被推选为马昌营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她现有3个大棚种植蘑菇,年收入5万~6万元。她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本镇20余户从事蘑菇生产,被誉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她培育的香菇菌棒远销到了韩国,并应邀到韩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技术指导,多次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
  2. 学历教育增强了科技致富的能力
  学校本着“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原则,发挥“户带村,村带乡”的示范连动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学员经过培训,依靠科学生产经营,很快成为当地的种植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的典型。
  蔬菜中专班学员韩素菊积极参加学习,带领西柏店村160余户菜农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被村民推选为会长。她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主动与三安生物科学研究院合作,订立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为菜农解决产供销的难题。全村由31栋日光温室迅速发展为150栋高标准设施大棚,每棚收入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2万元,预计全村今年底种菜收入可达230万元。在她的带领下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路子。
  3. 学历教育拓宽了青年农民的就业渠道
  根据马坊镇产业发展的特点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中专班,共69名学员,他们走出了田间地头,进入正在兴建的物流园区,走上了新的就业道路。
  学员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也为自己就业开拓了新途径。随着民俗旅游事业的发展,雕窝村村民走出田间,开始从事民俗旅游行业。旅游中专班学员崔玉芝,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把家乡美丽的风景、特色饮食和住宿环境在雕窝民俗旅游网、出城网上展示出来,引来八方客人。
  平谷区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做到了领导支持到位,招生优惠政策到位,办学资金到位,师资保障到位,具体落实到位。平谷区农广校培训的不仅仅是730名注册学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历教育提升,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从而带动了一村、一镇、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其他文献
学习过程当中,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着重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点以及长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能
当婚姻经历了时间的磨练,很多老夫老妻的性生活都会平淡下来。对企业家来说,每天忙于事业,性生活问题可能更严峻。其实,当伴侣之间有做爱欲望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性”信号来表达,在含蓄的表达中激起伴侣的性爱热情。  姚强(45岁,公司总经理)语言暗示来点小把戏,“性”爱充满情趣  和妻子结婚快二十年了,生活越来越平淡,而我的事业却越来越红火。为了壮大公司,雄心勃勃的我比之前更忙了,要么在外应酬很晚才回家,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要素,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人们无法正确表达思想、描绘事物.《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
财务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环境变化,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现在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是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3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英语课程的班级容量随之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汉英翻译教学的工作量增大,导致多数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利用同伴互评模式可以很好地改变传统的教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的导入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具大魔力.对于新授课来说,有趣的要求和作用更是显得尤引入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形成也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踏进师范大门的时候,这八个字就深深的映入了我的眼帘,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我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不求流芳百世,但也不能遗臭万年!为此我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于现代文学教学符合时代趋势,该文将
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写作是教程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初中英语作文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还能够反映学生的语法掌握情况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是
对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一直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基本完成,学生在学习数学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