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研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灵,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学教育;医学生;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国学,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更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民族精神。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是以“德、智、体、美、劳”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德为重,智于其后,由此可见,这与古代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要我们从内而外地发散自己,塑造自己。这也是修身,它包括外表和内心。但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古今中外的思想兼容并包,新型观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有必要吗?让我们看看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走在大街上,不乏有着穿戴奇异,另类时尚的青年男女。是的,不可否认,人都有追求自己心里美丽的一个标准,但有些人过于追求所谓的“个性”,而选择走与别人不一样的路线,他们似乎已经成为社会人群中的一部分。但这一部分是多么不协调、不美,也不雅。还有,在一些公共场合,本应是井然有序,不得喧哗的地方,却不时响起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更有人高声攀谈,甚至吵架骂人。但我们看到这些情况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成了有文化没有修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个性没有品行的人了呢。因此,加强学生文明修身建设势在必行,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华夏传统文明势在必行。
  一、当前国学教育现状
  近年,国学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国学教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1]。目前,国内在武汉大学的国学教育改革的驱动下,各个院校也逐渐将国学教育深入基础课程之中。随后,国外多个国家也成立了孔子学院。但是,目前形势也并不乐观,依然存在诸多国学教育开展难以实施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大多只注重科学技术培养和学术研究
  据调查,我国各个医学院校乃至综合高校很少有专业化、针对化对国学教育进项开展实施的机构。现在我国开设国学教育的大学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学,并且拥有专属自己学校的国学教育相关教育开展模式。其特点主要重视特色性培养,并非将国学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之中。多数高校仍然以学科培养为主,将国学和学术技术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置之度外。同时,西方教育的不可排斥性,也是国学教育止步不前的一大障碍。
  (二)教师专业化不够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学教育的发展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国学教育的发展收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遭到了迫害,传统国学也受到了抵制,国学教育更是无从说起,从而使得国学人才流失,国学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断层。而当今的国学教育虽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真正将国学实质和内涵进行传承的人也极其少见,因此在各高校分散的师资力量也就甚微,形成国学教育体系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教学课程资源匮乏
  国学教育课程设置并未实施标准化,各高校国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国学本身其内容和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且丰富,但国学毕竟是几千年来时代的产物,并非完全是用于当今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同时去其糟粕,真正去辨别国学教育适合发展的一方面,从而利用其资源以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度与医学院校来说,国学教育现状受到了限制,这更多也取决于自身条件。第一,医学院校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较,注重学生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的培养。第二,医学院校资金相对紧张,资金投入医疗用途较多,事儿国学教育的师资等力量相对薄弱。第三,医学院校目前仅将国学教育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并未设置想过专业。因此,国学教育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并不乐观。
  二、国学教育实践路径
  (一)确立理性融合原则
  我们在借鉴国学思想,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古为今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学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从多方面提出了要求,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引导大学生继承国学中的优秀思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国学教育的思想中,对于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的追求和重视远远超过了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和重视,本质上属于伦理型的教育,主要侧重于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掌握科学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自身品质修养、道德情操的养成。这种将道德教育奉为人生培养要件的教育思想对大学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系统的国学教育措施
  首先,国学教育应逐步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2]。国学精髓补充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作为一条有效途径。在高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有选择地修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科学递进地设计教育内容。
  其次,高校可以在每学期适当开设1~2门国学教育选修课程,诸如《中国通史》、《中国文化概论》、《国学概要》、《唐宋诗词鉴赏》等,给予相应的学分,同时应该配备一些精通文化的教师在课外开设类似《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老子》、等极具代表性的专题讲座,或邀请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公开课讲授,通过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和学习,使学生尽情领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爱慈善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
  (三)完善国学教育保障机制
  首先,提升高校国学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高校应将国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利用辩证思想将国学精髓有效用于学科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学思想有机结合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两一方面,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逐步实现国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教师必须在专业教学中寻找到与其恰当的切入点,通过学科发展史进行人文教育,使学会知识与学会做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重塑道德灵魂和精神风貌。
  最后,要健全国学教育的长效机制。随着国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形成稳定而有效的国学教育工作机制,成为确保大学生国学教育常抓不懈、稳定运行的关键。高校建立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体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逐步完善专兼职教师互相配合、学生自我教育、全校上下共同推进长效工作机制。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灵,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影响越来越大,不少人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医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我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昌武.针对实际将国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42-45.
  [2]骆兵,王中云,赵骞.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32-36.
  作者简介:刘兴来(198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助理研究员;王坤(1986-),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
其他文献
【摘要】在对研究我国的刑事案件的处理机制研究中,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小凉山地区彝族习惯法如何解决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进行一一论述,研究彝族习惯法上在地区的适应性和权威性。研究习惯法对刑事基本制度的影响,对彝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有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习惯法;刑事;处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彝族是我国较
【摘 要】个案督导具有同行研讨与专家指导的操作特点,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危机处理能力。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在实践中发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弥补危机干预工作能力缺陷的关键,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个案督导培训。学校以典型个案为内容,开展专题心理个案督导和在线课程培训,完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关键词】心理危机;督导培训
【摘要】美术图像是视觉传播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视觉图像去解读不同的美术分类所传达的信息,是视觉文化传播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民间美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要素切入,对民间美术与视觉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文化传播的心理和视觉文化的涵义进行了浅析,希望对现今视觉文化的有效传播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视觉传播要素;视觉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58.1 【文献标识码】A  视觉形象作为民
【关键词】友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70-03  【作者简介】傅绿茵,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福建厦门,361009)教师,一级教师。【设计理念】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关注人际关系,渴望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善意,但常常因为意见不同、态度不好、肢体冒犯等原因发生人际冲突。他们因为感受不到对方的善意感到困扰
【摘要】近年来,逐渐升温的“非遗热”现象使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格外值得我们注目与珍视。为了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避免逐渐趋于单一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地区性的“非遗”保护势在必行。作为舞蹈行业的一员,于我们而言舞蹈“非遗”保护显得至关重要,这位一切艺术之母需要得到我们的珍视与呵护。本文将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增强群众体魄,也可以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主要论述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并提出文化建设发展对策,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当前已有的文化活动无法满
【摘要】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 Chopin,1810一1849 )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富于感情的特性带给人们一种极其纯净的声音享受,因此有“钢琴诗人”的美誉。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多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体裁和内容都与波兰有关,和爱国主义相连。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他的风格因独特而易于识
【摘要】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临时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是博物馆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博物馆人的重视。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办好优质的临时展览已成为博物馆工作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临时展览;博物馆;鸦片战争  【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A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基
【摘要】传统的东北二人转发展至今,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剧目,它们是二人转独特的喜剧精神的表现形式。本文以《西厢》这一经典剧目为切入点,研究二人转在故事的内容、故事的叙述及故事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从而阐释二人转所具有的独特的喜剧精神内涵,即追求生命欲望的满足。  【关键词】二人转;喜剧精神;生命力;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二人转不仅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而且是一种叙述的艺术
【摘要】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其创作要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将内心的情感物化于外,用生动的气韵,创造美的意境,让观众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本文旨在探讨国画借物抒情。  【关键词】国画;抒情;物化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国画,古时称为“丹青”,国画的称呼主要是区别于“西洋画”,起源于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所以中国一直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画历史悠久,最早的岩画和陶画甚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