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语教材文言文中的“相”字出现比较频繁,由于其词性变化大,用法复杂,加之教材对此大多没有注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就连教师在教学时也觉得比较麻烦,经常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出自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陈涉世家》。其中“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应如何理解?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是这样翻译的:“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可见教学参考书将句中的“相”理解为“彼此”、“互相”。这种理解科学吗?
  为此,我查阅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等古汉语辞典。原来,“相”是个多音字,当它用作名词或动词时读作xiàng,释义比较容易区分,这里不作赘述;当它用作副词时读作xiāng,有两种释义:一作“彼此”、“互相”理解,二作“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理解。这在具体的语境中就难以区分了。显然,“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是用作副词,读作xiāng,它的意思就难以把握。
  还是请看下文“佣者”的回答吧。“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这个句子的意思不难理解,应该是:“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雇工的,哪能富贵呢?’”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理解为“彼此”、“互相”是不准确的。因为如果这样理解,就不能反映出青年时期的陈涉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不能反映出他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不能反映出他与穷伙伴同甘共苦的心愿,不能充分显示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显然这与作者司马迁的本意有明显出入。那么,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理解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又如何呢?“假如有一天我富贵了,我是不会忘记穷哥们儿的。”不难发现,这种理解不但能使上下文的联系显得更加顺畅,而且更符合青年时期陈涉的性格特征。
  其实,“相”理解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木兰诗》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理解为“(木兰的)父亲、母亲听说女儿回来了,都出门来搀扶木兰”;再如《愚公移山》中“杂然相许”,意思是“(愚公的家人)纷纷赞同他”。
  当然,“相”作为 “互相”理解的情况也很普遍。如“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持,自不能动”(《梵天寺木塔》),“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等等。这些句子中的“相”就都应理解为 “互相”。
  那么,“相”xiāng在什么情况下作“互相”解释,什么情况下又应理解为“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呢?
  要很好地区分这两者在具体句子中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当具体句子中的“相”用作副词,应读作xiāng时,或者可以理解为“互相”时,我们不妨将这两种释义,即将“互相”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分别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理解,并联系上下文比较一下,看哪一种释义更准确,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更符合文章的原意。如果能这样做,也许就会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
  桂英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我国古代理财思想的角度展开分析,指出全面的成本控制理论对于加强现代国家财政管理、提高国民经济资源的运行效率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种物质财富既是人们赖以生活与发展的必备要素,也是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社会里,如何获取一定的物质财富,并使之不断地增值和扩张是每个经济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代治国理财方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红军之一,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據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准备到湘西与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合。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执行“逃跑主义”方针,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8.6
案例背景  高三第二学期进入了二轮复习阶段,模拟试卷纷至沓来,看似张张是精品,不练不可,练而不评更不可,评而不精万不可。而这往往让二轮复习陷入到“以考代练”、“以练代讲”状态中。“考”“练”“讲”在高三最后阶段当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考”“练”“讲”是值得探究的,不应把这一过程理解成简单的机械的流水线操作;不应用一“代”字简单“代替”高三最后三个月关键段的复习,而应是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凭借“一
上期内容提要:  1948年底,潜伏于北平市警察局的中共地下党员郑朝阳身份暴露,逃离虎口后,郑朝阳转移到西柏坡接受短期培训。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包括郑朝阳在内的一百零八位培训干部接管北平市警察局,号称“一百单八将”。其时解放大军尚未入城,不法奸商趁机哄抬粮价,帮会势力浑水摸鱼,潜伏特务蠢蠢欲动,旧警察人心惶惶,担心遭到清算的保警总队勾结北平城外的国民党残余武装,准备发动哗变。郑朝阳化装出
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试题较之往年可谓“稳中有变”。“稳”是指其承袭了全国卷一以贯之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运用实用类文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型写作的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所谓“变”是指2020年的考题围绕“自画像”,更注重引导考生关注、思考自我的成长、价值。这一“变”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起到了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命题透析;作文审题;立意角度;构思成文  一、原题回放
摘 要:一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语法的意识,在语文学习中通常出现不辨词性、混淆字义字形、句子主干不明的状况。这样一来,语法基础不牢,错误的文句认知先入为主,让学生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应从初中阶段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生打好语法的底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有效教学  关于语法知识,它是字词句的结构规律,是规范、准确表达、交流的规则。因此,从长远考虑,初中语文教师要将语法教学纳
我是一粒尘土,我的家乡是一片黑土地。几天前,风说要带我去旅行,未知的世界总是吸引人的,我便答应了。就这样,风吹着我离开那里,开始了十分漫长的旅程。  连日来,我到过许多地方,但是,感觉却越来越差。  今天,我一觉醒来,便看见了远处的大树又倒下了几棵,新鲜的汁液从光秃秃的树桩上一直淌到地上,我不愿看。天空中依旧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我很气愤,很懊恼!为什么我每次醒来周围的地方都是这样糟糕!这次可恶的旅行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知识的储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谈谈精准切入、读而有法、深而有度地开展深度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精准切入;读而有法;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深度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会作者在文字以外想要表达的意蕴。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
摘要:语言运用与建构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有效建立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语言感知和语言运用的能力。结合2021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从文体意识、有效梳理、多维探究等角度探讨语文学习从语感培养到语理形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考语文;语感;语理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地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综观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主要呈现出
●浙江实践  【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16年来,浙江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四个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总结浙江省16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主要有以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