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的教育”理念被古今中外有识之士一致认为是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基于此,学校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自主构建了“培源——奠基——固本”的有效德育模式,其目的是努力“培源奠基,奠基固本”,凝聚“蒙以养正,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
建立健全、科学的有效德育机制
章林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129名,其中80%以上为留守儿童,开设了23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为保障有效德育的顺利实施,学校秉承“崇德、尚礼、启智、育人”的办学理念,将有效德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建设,成立了有效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德育处负责具体实施,实行“五线并举”,即是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强力打造四支德育队伍,一是有效德育实施的领导队伍;二是有效德育骨干队伍,包括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三是全员参与的教师队伍;四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代表队伍,包括派出所、消防中队、司法所等重要德育力量以及热心于青少年教育的劳动模范、各界精英、战斗英雄等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环境营造、学习宣讲、研讨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德育总目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德育工作。
积极探索有效德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在探索有效德育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根据有效德育的内容和任务把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作为突破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知行统一、体现特色的原则。从道德教育的基础抓起,坚持爱心教育、孝心教育和礼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公民。探索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互联教育网络途径和“课程类——实践类——组织类——环境类——传媒类”教育活动途径,并将两条途径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门课程、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通过常规教育、文化教育、爱心教育、孝心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情感内化;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局域网、图书馆室等各种可视可读传媒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读好书、读健康有益的书,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强力打造有效德育实践体验活动
德育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学校根据有效德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并强力打造了系列有效德育主题活动。
常规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升降旗;精心设计每周升旗仪式活动内容,创新讲话内容和形式,并形成系列化;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认真开展文明班、文明标兵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加强热爱劳动的教育等活动。
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学校紧密结合文化教育主题,并积极开展活动教育,优化环境文化。学校将校园文化与特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一屋一舍会说话,一石一景都温馨,一花一木总关情,让文化耳濡目染。通过诠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和唱校歌、品精典语录等活动,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整合专门课程、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学校课程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让课程文化滋润学生成长。
爱心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以“爱心”教育为主题,构建了集体性和个体性两大活动系列。学校组织开展祭扫抗日战争烈士墓,参观“问津书院”“新洲建设成就展”“科技展”,每年到敬老院给老人包粽子、送节日大礼包、抗震救灾、贫困学生救助献爱心等集体性活动,让学生知晓历史、铭记历史,爱祖国、爱家乡、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增强民族感和自豪感。
孝心教育主题活动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学校分为三个层面开展系列孝心教育活动:一是在家庭尽孝心,要尊敬长辈,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二是在学校尊敬老师,对人有礼貌;三是在社会遵守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做违法乱纪行为。
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将礼仪教育分为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层面设计系列教育活动。个人礼仪侧重着装、卫生、走路、交往等方面的系列活动,交往礼仪侧重言谈、举止、场景、环境教育。通过幻灯片讲解、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编写儿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促进精神文明礼仪升华。
总结提炼有效德育的实施策略
有效德育模式实施三年来,学校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总结提炼出下列有效德育的操作策略。
有效德育网络化策略 有效德育实施以来,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的德育网络体系,形成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合力,并有序协调运作。在学校内部,有效运作“五线并举”德育网络:党支部、工会以疏通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教育为主,分管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以常规教育管理为主,教务处、任课教师以课堂渗透为主,少先队大队部、各班少先队以特色教育为主,总务处、教职员工以服务育人为主。
有效德育生活化策略 学校围绕“爱”“孝”“礼”系列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精心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德育内容植根于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为学生的生活世界服务;强调德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活动和体验,形成自我的、积极的启迪与领悟,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有效德育团队化策略 学校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自愿结合的原则,实行有效德育活动团队化,并通过制度有序运作。一是根据个性特长和爱好,组建了美术、电子琴、舞蹈、田径等15个兴趣团队,并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活动;二是根据学校特色需要,按照班级、年级、学校组建了30个跆拳道活动代表团队,并积极开展活动;三是依据住所就近的原则,组建70多个“雏鹰假日活动小分队”,定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四是根据有效德育需要,学校组建了市、区、校三级科研团队,建立了课题联运机制,重点突破有效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有效德育课程化策略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始终关注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校在实施有效德育的过程中,一是改革了专门课程教学方式,强化主体过程体验活动;二是改革了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坚持有效渗透德育活动;三是改革和完善课程结构方式,自主开发了“跆拳道”“孝心教育”等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有效德育实践性策略 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只有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和谐统一,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雏鹰小分队”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有效德育评价策略 学校坚持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和内容多样化,将思想品德成绩和科任教师、值日学生常规考查相结合实行“星级”评价。积极开展“行为星”“学习星”“卫生星”“艺术星”和“特色星”等“五星”评比。
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
有效德育实施三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效德育模式得到广泛认同 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致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德育就是要基于德育的课程性质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追求德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伟大”走向“平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单一定量走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有效德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来,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6%以上;同学们踊跃参加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助残救灾的捐款,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出强烈的爱的情感。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在100%,优良率保持在86.21%。学校田径代表队在区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三年,分别夺得全区总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省、市举行的“规范汉字”“艺术小人才”等项比赛中总共获奖1632人次,其中王子琪同学在全国“小人才艺术大赛”中夺得国家级二等奖。
有效德育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学校认为,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很难将教育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实际中的。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做到“三勤”:一是勤读书,二是勤思考,三是勤总结。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累计获奖107人次,获市、区“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3人次,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德育研究论文30余篇。学校自主开发的“跆拳道”“孝心教育”系列校本教材,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
有效德育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有效德育实施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语文课改示范校、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示范学校、武汉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新洲区寄宿制示范学校、新洲区“五爱”教育先进学校、新洲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湖北电视台、《人民教育》、《湖北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聚焦报道学校有效德育实施的成功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同。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章林小学)
建立健全、科学的有效德育机制
章林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129名,其中80%以上为留守儿童,开设了23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为保障有效德育的顺利实施,学校秉承“崇德、尚礼、启智、育人”的办学理念,将有效德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建设,成立了有效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德育处负责具体实施,实行“五线并举”,即是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强力打造四支德育队伍,一是有效德育实施的领导队伍;二是有效德育骨干队伍,包括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三是全员参与的教师队伍;四是学校、家庭和社区代表队伍,包括派出所、消防中队、司法所等重要德育力量以及热心于青少年教育的劳动模范、各界精英、战斗英雄等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环境营造、学习宣讲、研讨等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德育总目标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德育工作。
积极探索有效德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在探索有效德育实施途径的过程中,根据有效德育的内容和任务把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作为突破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知行统一、体现特色的原则。从道德教育的基础抓起,坚持爱心教育、孝心教育和礼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合格公民。探索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互联教育网络途径和“课程类——实践类——组织类——环境类——传媒类”教育活动途径,并将两条途径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专门课程、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有效德育;通过常规教育、文化教育、爱心教育、孝心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情感内化;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局域网、图书馆室等各种可视可读传媒资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读好书、读健康有益的书,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强力打造有效德育实践体验活动
德育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学校根据有效德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并强力打造了系列有效德育主题活动。
常规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升降旗;精心设计每周升旗仪式活动内容,创新讲话内容和形式,并形成系列化;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适时开展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认真开展文明班、文明标兵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加强热爱劳动的教育等活动。
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学校紧密结合文化教育主题,并积极开展活动教育,优化环境文化。学校将校园文化与特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让一屋一舍会说话,一石一景都温馨,一花一木总关情,让文化耳濡目染。通过诠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和唱校歌、品精典语录等活动,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整合专门课程、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学校课程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让课程文化滋润学生成长。
爱心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以“爱心”教育为主题,构建了集体性和个体性两大活动系列。学校组织开展祭扫抗日战争烈士墓,参观“问津书院”“新洲建设成就展”“科技展”,每年到敬老院给老人包粽子、送节日大礼包、抗震救灾、贫困学生救助献爱心等集体性活动,让学生知晓历史、铭记历史,爱祖国、爱家乡、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增强民族感和自豪感。
孝心教育主题活动 古人云:“百行孝为先。”学校分为三个层面开展系列孝心教育活动:一是在家庭尽孝心,要尊敬长辈,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二是在学校尊敬老师,对人有礼貌;三是在社会遵守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做违法乱纪行为。
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学校将礼仪教育分为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两个层面设计系列教育活动。个人礼仪侧重着装、卫生、走路、交往等方面的系列活动,交往礼仪侧重言谈、举止、场景、环境教育。通过幻灯片讲解、角色扮演、视频播放、编写儿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促进精神文明礼仪升华。
总结提炼有效德育的实施策略
有效德育模式实施三年来,学校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总结提炼出下列有效德育的操作策略。
有效德育网络化策略 有效德育实施以来,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互动的德育网络体系,形成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合力,并有序协调运作。在学校内部,有效运作“五线并举”德育网络:党支部、工会以疏通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教育为主,分管校长、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以常规教育管理为主,教务处、任课教师以课堂渗透为主,少先队大队部、各班少先队以特色教育为主,总务处、教职员工以服务育人为主。
有效德育生活化策略 学校围绕“爱”“孝”“礼”系列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精心设计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德育内容植根于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为学生的生活世界服务;强调德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活动和体验,形成自我的、积极的启迪与领悟,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有效德育团队化策略 学校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自愿结合的原则,实行有效德育活动团队化,并通过制度有序运作。一是根据个性特长和爱好,组建了美术、电子琴、舞蹈、田径等15个兴趣团队,并在团队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活动;二是根据学校特色需要,按照班级、年级、学校组建了30个跆拳道活动代表团队,并积极开展活动;三是依据住所就近的原则,组建70多个“雏鹰假日活动小分队”,定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四是根据有效德育需要,学校组建了市、区、校三级科研团队,建立了课题联运机制,重点突破有效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有效德育课程化策略 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始终关注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校在实施有效德育的过程中,一是改革了专门课程教学方式,强化主体过程体验活动;二是改革了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坚持有效渗透德育活动;三是改革和完善课程结构方式,自主开发了“跆拳道”“孝心教育”等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有效德育实践性策略 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只有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和谐统一,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环保小卫士”“雏鹰小分队”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有效德育评价策略 学校坚持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和内容多样化,将思想品德成绩和科任教师、值日学生常规考查相结合实行“星级”评价。积极开展“行为星”“学习星”“卫生星”“艺术星”和“特色星”等“五星”评比。
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
有效德育实施三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效德育模式得到广泛认同 学校、家庭和社会一致认识到:新时期学校德育就是要基于德育的课程性质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追求德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伟大”走向“平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单一定量走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有效德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来,学生操行评定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6%以上;同学们踊跃参加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助残救灾的捐款,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出强烈的爱的情感。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在100%,优良率保持在86.21%。学校田径代表队在区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三年,分别夺得全区总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省、市举行的“规范汉字”“艺术小人才”等项比赛中总共获奖1632人次,其中王子琪同学在全国“小人才艺术大赛”中夺得国家级二等奖。
有效德育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学校认为,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很难将教育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实际中的。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做到“三勤”:一是勤读书,二是勤思考,三是勤总结。三年来,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累计获奖107人次,获市、区“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3人次,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德育研究论文30余篇。学校自主开发的“跆拳道”“孝心教育”系列校本教材,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
有效德育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 有效德育实施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语文课改示范校、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化示范学校、武汉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新洲区寄宿制示范学校、新洲区“五爱”教育先进学校、新洲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湖北电视台、《人民教育》、《湖北日报》等1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聚焦报道学校有效德育实施的成功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同。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章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