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阅读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素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与阅读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借助阅读来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中运用阅读所积累的素材,深度理解文本。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才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通道。
  一、借力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词语匮乏,表达不畅,读文如嚼蜡。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语言积累,进而在写作时能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使文章生动一点、形象一点。教材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资源,同时也应成为他们写作能力提升的资源库。教材中大多数文章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都堪称典范,学生将学来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等活学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上,必然能提升表达能力,使自己的作文生动流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
  以统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为例,文章一开始,鲁迅先生就用这样的笔调描述环境,也描述“清国留学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无论是词语的表达,还是写作手法的运用,都非常传神。教师先是让学生将这段话摘抄下来,体味感知其中的妙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品”的机会,不需要将这些词语的运用分析十分透彻。学生觉得这段文字的比喻运用得非常精当,通过比喻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他们模仿这一段的词语表达与手法运用,写出了下面的句子:“考完试,走过乡下的麦田,那些春天里的麦苗在我眼前起伏,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大海的边缘,麦苗就如漾起的波浪,我就像浪中的一只小船,不知道会漂向何处。”显然学生借鉴了鲁迅先生的写法,运用比喻,写出了自己的心情,同时通过比喻,将相关的景致描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精妙之处,同时要让他们学着去模仿、去创造。只有将文本的语言内化,才会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是阅读的要求,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借力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让他们记住一些基础的知识、文学常识、关键语段等,还要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因为缺少分析,文章缺少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能力的培养贯彻其中,并将相关的能力运用于写作中。
  以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鲁迅先生只用了两个精当的动词,一个“慌”一个“罩”,就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慌张的情态,从侧面写出他的善良与贫寒。教师问学生假如他们那时就是其中一个孩子,会怎样评价孔乙己的这个动作?这其实就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想象,让他们深刻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同时也给学生一次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一位学生这样写:“孔乙己爷爷真是心狠啊,看到我流口水的样子,还用手掌罩着盘子。不过,我也分明看到他颤巍巍的手,手指就如干枯的竹枝,上面还有点点黑斑。他其实也挺可怜的,生活也不如意,他除了茴香豆,好像也没点过菜。下次,我就不去那边凑热闹,不去要他的茴香豆了,他的‘慌’,讓我看着心疼。可是如果不去,孔乙己爷爷会不会寂寞,真正陪他的就我们几个小伙伴。”这个学生完全将自己置于当时的情境中,开始了一场以文本人物的身份与孔乙己的对话。不仅写出孔乙己当时的困境,也写出文中孩子的心态。从这样的写作中能看出学生不一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这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正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借助阅读,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进而也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质量,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借力阅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写作是学生情感的表达,是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与感悟。因此教师要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的思想能紧跟时代,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有自己想法的文章。当前学生在写作中,几乎表达不出自己的思想,对社会现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习惯了借鉴别人的思路,别人怎么说的,自己就怎么写。要想提升写作素养,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是重要前提。
  以统编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作者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回忆了过去那些美好的时光,当然也表达了对当时教育的不满。教师可让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将童年中那些有趣的故事讲述出来,将当时的那份天真表现出来。有了教材中的这篇范文,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自己的童年,会发现童年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或者比作者的童年生活还要丰富。教材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他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同时,感受到自己很幸福,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将这样的情感付诸笔端。
  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家能引起我回忆的就剩下眼前这棵枣树了,嶙峋的枝丫述说着这些年的沧桑。枣树现在不结枣子了,但是我依然爱它,经常给它浇水。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就在枣树下乘凉,密密麻麻的树叶挡着灼人的阳光。最快乐的就是等爸妈不在家用棍子打树上的枣子吃,爸妈不许我打枣的原因是,枣子要长熟了才好吃。我那时不懂,只知道一有机会,就拿着棍子,一阵狂舞,劈里啪啦的,枣子纷纷落地。捡到枣子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又如穷光蛋捡到珠宝。”借力教材,学生的思绪纷至沓来。
  教师要抓住阅读的契机,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给学生多方面的体验,进而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让写作如阅读一样,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借鉴阅读文章的写法、词语、思想等,让写作成为阅读的一次迁移与创新。
其他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养成。通过刻画人物细节与描写活动情景等,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形成审美意识,使作文更具有思想内涵。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期间,教师尤其要关注细节描写,运用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写作时,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提升整体写作水平。  一、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人物、事物等,都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在写作期间,老师需
期刊
初中语文是整个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又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因此,如何将作文指导和阅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在作文指导中结合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初中作文指导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阅读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能够将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形成文章,以供阅读。纵观
期刊
基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写作能力成为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培育目标之一。对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展开研究,是为了优化、完善写作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能够在新颖、独特的写作课堂上增加语言储备、积累写作经验,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双重发展的目标。以下结合真实的教学经验,探索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从小学写作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学生词汇积累量少、阅读范围狭窄等是现阶段的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教会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运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时,教师既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全面展开听、说、读、写、思的训练,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习得语文能力,构建“语用型”教学课堂。然而,纵观当下的语文
期刊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应以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为参照物,对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和分析。本文從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方面探析小学作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策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方向也必须随之
期刊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只有把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开发思维,进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辨析,最终达到理性思辩的目的。  一、遵循儿童认知,通过品
期刊
材料作文常见的供料类型有故事型、寓意型、哲理型、时事型、诗文型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故事型、寓言型和哲理型。这三类材料作文的审题都有明确的方法,因此写作和升格材料作文是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的。例如对于故事型的材料,我们首先要把握中心,尽量从主要人物入手,注意人物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因为材料以记叙为表达方式,讲述的多是完整的一件事或故事,所以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梳理层次,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学好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必须实行素质教育。对此,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改革,其中分类指导教学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或许由于经验不足,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分类指导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时候都只注重学生
期刊
高中作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其中点评环节必不可少,因此点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点评方法的重要性,现提出两种实用策略以及教师、自我、同伴三种主体的结合点评思路,以供教学参考。  一、點评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同阅读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既同阅读相关,更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相关,即作文是学生吸纳知识后的艺术展示形式,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无论是标点符号
期刊
对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关键的一环。它不仅是中考语文的重点考查项目,更关乎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生面临着写不出作文的困境。其实,学生并不是真的写不出作文,只是由于他们的写作思维受到限制,教师如果不注重拓宽其思路,学生就无法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使作文质量大大降低。因此,本文以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对初中生写作思维的拓展训练进行深入分析。  一、培养发散思维,展开求异训练  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