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的赢利模式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行业里,产消合一如何为企业“开源”?
  无论是第几次浪潮,第几次财富革命,最终,利润都将青睐有着良好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企业。
  管理模式着重于成本控制、效率最大化。经营模式着重于发现利润区,并创造新价值。
  在两种模式里,产消合一者能做什么?尤其在那些为创新而烦恼的传统行业里,如何发现新的利润区,为消费者创造新价值?答案是:真正走下去,走到消费者中间,发现他们最大的不满、最大的担忧、最好的期望,帮助他们解决担忧达到期望,他们便会不计报酬地为你工作。
  
  让产消合一者组装
  
  一个被广泛验证的模式便是DIY(自己动手)。
  爱动手的人喜欢自己制作小饰品,组装小电器和家具。不过,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DIY一族的要求了。日本一家公司就抓住了这个商机,制造了一款可以由个人组装的汽车K4——造型取自1930年代的F1方程式赛车。购买这样一辆小汽车,人们拿到手里的是发动机、座位、方向盘等500多个零部件和一套安装工具。车主需要自己动手组装汽车。
  K4车大小相当于两辆摩托车,全部组装完毕最快需要大约40个小时。能够亲自动手组装,并且见证爱车的诞生过程,让许多汽车爱好者兴奋不已。
  根据日本现行的交通法,K4可以在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公路上行驶,它的最高时速是55公里。目前K4的售价为7600美元,如果顾客选择没有上漆的车身,价格还可以降低到6500美元。
  与此类似,上海有一家鞋店也推行了“组合式”战术,货架上陈列着7种鞋跟、9种鞋底,鞋面的颜色以黑白为主,搭配的颜色有50多种,款式有近百种。顾客可挑选出最喜欢的各个部位,然后交给店员组合。只需等上十几分种,一双符合顾客个性的新鞋便可到手。
  瞧,消费者自己创意、自己享受自己的设计,不仅没有获得商家的创意付酬,还为此支付了较高的购鞋费用。
  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对《中外管理》这样想像服装厂的新赢利模式:厂家可以向全球或社会来征集个性的涂鸭(画画),消费者画完后,交给厂家印制,进行个性化制造。在网络时代,这种模式可能更容易一些,人们可以在网上交付。
  对于那些希望有更大挑战的人们来说,现在流行的动手工具袋可以让产消合一者制作各种产品,如:电吉他、电脑、高尔夫球杆、帆船、木屋别墅,甚至还可以建造能参加飞行表演的整架飞机。
  在这种寻找赢利模式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假设消费者不仅仅是需求的专家,更是设计、制造以及如何购买的专家。他们的想像力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
  


  DIY显然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的DIY式产消合一者是为了体验一种成就感和乐趣,而不计报酬地劳动。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产消合一=体验经济。事实上,基于产消合一的新利润区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公司开始享受免费午餐的香甜,产消合一者则乐在其中。
  
  让产消合一者贩卖
  
  牛奶行业或许也大可运用产消合一进行一场新创富革命!比如蒙牛。
  博客中国网的创始人方兴东对互联网业极其精通,他对《中外管理》说:Web2.0(第二代互联网)有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要相信人民群众比你更聪明,人民群众比你更有力量,要到人民群众中去找答案。蒙牛应该通过互联网,向人民群众悬赏100万征集解决方案,然后,由人民群众评选哪个方案最好。这样,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贡献他们的智慧,成为产消合一者。而这件事如果操作好,肯定有非常好的、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方案出来,而且还会给蒙牛带来巨大的广告效益。
  CCTV《绝对挑战》策划人刘戈已经给出了一个颇富创意的方案:“蒙牛会不会发动有经济能力的人自己买自己的牛,放在郊区的一个地方,由蒙牛管理,我就喝我们家的牛的奶,节假日的时候我要带着孩子去照顾这头牛。另外一头好奶牛一天可以产好几十斤奶,这个奶自己消费不了,蒙牛还可以帮助我卖给别人。也就是说我既满足了自己消费的需求,另外,我又变成了一种投资行为。”
  按刘戈的方案,蒙牛不但要卖奶,还要卖昂贵的奶牛。利润区发生了转移,赢利模式发生了变化,在整个产业链中,蒙牛都可赚一笔。卖牛、管理牛、协助卖牛奶。当然,做这样的事情,蒙牛似乎是不屑的,倒是小企业主可以尝试投资。
  
  责任编辑:子 荷
其他文献
精湛的业务实力  被世人视为足球场上的“上帝”、“球王”,其辉煌战绩无需多言。他,曾单枪匹马用双腿攻入过世界杯迄今公认最漂亮的进球,也曾巧妙地用“上帝之手”攻入过世界杯迄今最富争议的进球。他把足球场上“攻城拔寨”和“投机取巧”的个人能力,都演绎到了极致,至今无人能及。    超高人气  尽管,这次“马大帅”没能令阿廷队走得更远;尽管,开赛之初的有如神助,并没有扭转关键一场的败局;尽管,阿根廷的表现
双赢不是“请客吃饭”,追求双赢就要有所放弃!控制欲的放弃、“人心”的重组,以及确立这些“战果”的制度、规章,一个也马虎不得。    两个公司合并之后,双方到底是追求整合后公司的价值最大化,还是专注于“控制权”的争夺?这是个问题。  很多企业在选择合并之路的时候,常常会认为谋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是核心目标,但是在企业实践中,整合的关键却在于:双方是否互相了解?合并后是否能够遵循新的战略目标?如果这些问题
在给总裁班学员上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降低成本的着眼点是什么?答案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原辅材料或零部件采购成本,二是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支出。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成本构成中这两个部分占比很高。第二个问题是,要降低成本的话,你会让谁去做?大多回答让财务部或由其督促其他部门去做。  以上回答似乎无可厚非,但是细细推敲,你会发现这些观点有违精益管理思想。精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