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12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12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荔湾区2004年1月至2021年1月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整理分析。

结果

共报告12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合计371例(学生366例,教师5例),总罹患率为2.99%(371/12 426),均为轻症病例,男女比例为1.26∶1,年龄2~44岁。12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发生在10月份至次年4月份,1月份的月报告起数最多(占33.33%,4/12)。7起发生场所是城市小学(占58.33%),且城市小学的总罹患率最高,与其他场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7,P<0.01)。人传人传播(接触性或气溶胶)共10起(83.33%),食源性传播2起(16.67%),其中有7起引起暴发的原因是首例病例呕吐物未被及时清理或消毒不规范,2起食源性传播为主的疫情均由无症状感染厨工引起。临床症状以呕吐为主,呕吐病例所占比例最高(12起疫情的中位数是91.83%),13岁以下呕吐为主,13岁及以上腹泻为主。病原体GⅡ基因型11起(占91.67%),GI型1起(占8.33%)。

结论

2020年开始荔湾区诺如病毒学校暴发疫情数呈现显著上升,荔湾区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均发生在秋冬春季,GⅡ型为主要基因型,以城市小学为主要场所,部分疫情报告不及时。建议加强学生及厨工的健康监测,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提高查清疫情危险因素的能力与效率,采取快速精准的措施防控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将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0例纳入A组,将给予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72例纳入B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68例纳入C组,比较三组患者恢复情况、生理功能监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安全态度。结果A组平均住院时间
老年性聋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听觉器官老化及功能自然衰退的结果,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已知的常见外因有噪声、耳毒性药物等,内因有内毛细胞死亡、微循环紊乱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治疗方式有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分子、基因等新研究有望为老年性聋病提供新的突破点,了解老年性聋病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制定针对性治疗策略的先决条件。笔者结合国内外老年性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