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比较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类型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的学习思路,建立各部分知识的联系,构建立体教学结构,同时还能够将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历史教学中比较方法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法;高中
  引言:高中歷史教学中引入比较法,能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能够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比较法,挖掘历史学科的优势和价值,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一、比较教学法概述
  所谓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能够将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知识要点,构建立体知识结构,从而更快、更好、更完整的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习效果。比较教学法的优势有很多,首先,它可以实现知识的纵向以及横向连接,将分散的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各部分信息的联系,减少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断片”问题。其次,对比教学法,真是实现了发散思维,以及教学中的“举一反三”,长期在比较学习的引导下,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并且在学习中也会加善于总结知识要点,学习也会更具条理性。最后,比较教学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具趣味性,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提高了历史教学有效性。
  二、历史比较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分析
  1.横向比较法
  教师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可以通过对历史现象宏观地进行比较,进而形成一种横向比较法。通过以空间角度为基础,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进行比较,从而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分析它们之间的存在的差异。例如:中国比较典型的戊戌变法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相比较;再或者,将美国的废除黑人奴隶制制度与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制度进行比较;还可以拿二战后德日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速度进行比较。
  案例分析:比较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
  二者具有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本国的发展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转变,从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尝试,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虽然没有拯救民族危机,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人民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想法。日本明治维新运动让其成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针对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二者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分析两次改革存在的相同点
  第一,两国都经受了长年的压迫,处于封建统治的末期,其历史背景相同。两者都执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了应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威胁,从而使资本主义渐渐衍生、发展;第二,两种变法的性质相同,都是由高层领导阶级到下层农民阶级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第三,针对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都采取了更多的关注;第四,领导管理阶层相似,为了更好的完成变革,两种运动形式都采取了由知识分子领导的政策;第五,无论是变法成功与否,都在某一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教师需要将其中具有教学指导意义的思想教授给学生,从而保证借助史实完成教学内容。
  其次,由于在相同时代都采取了变法政策,因此,可以使用横向比较法对其变法运动进行比较,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两次变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变法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结果的不同导致现在社会现状的不同,进而加深了学生对不同变法内容的记忆。
  采取横向比较法可以,摆脱人们四维空间的束缚,让人们不局限于同一地区的比较方法,同一时间点进行不同地区的比较,可以保证将历史更好地进行记录和分析,让二者有共同的联系和促进作用的同时,将历史中的教学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关于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内容、结果以及影响,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对其差异性、特殊性、历史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总结,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庞大的历史事件现象记忆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系统总结。对学生学习历史内容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方式。
  2.纵向比较法
  人类为了使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人类的发展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性。发展阶段的不同,也会对相同的历史和事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区别历史事件和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因此,可以采取纵向比较法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法是以时间为基准,保证对相同的区域、民族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其中的得失原因真正的去探究分析,比如: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农民起义,而所获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中国政府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针对各领导、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比较,也可以全面分析中国各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历史概况和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侵略战争和民族战争相互交织,课本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众多,在复习1840―1919年这段历史知识时,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外,还应指导学生编制表格,一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战争》,包括名称、起止时间、原因、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项;另一个是《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包括领导阶级、名称、口号或主张、结果、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等项;通过两个表格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概况和基本线索。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学会历史地看待问题,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通过比较,可以从两国迥然不同的发展格局获取有益的启迪,加深对当前形势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3.宏观比较法
  以整个历史事实为基础,保证对全部历史内容进行整体分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宏观比较法。通过对各个时期全部历史系统进行比较,从而对历史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种方法也一度成为历史研究学家经常使用的比较方法。为了更好地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意义,需要在其发生时间内更完整的分析其历史内容,进而采取宏观比较法可以发现其具有的历史价值。例如:对中西方历史进行比较,进而产生历史唯物论的马克思、恩格斯就采取了这种宏观比较法;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与国外的对外开放政策进行比较;中国的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进行比较等。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中国的民主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前者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后者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前者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和任务,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和法国;第二种民族解放运动,如美国;第三种资产阶级改革,如日本和俄国;第四种王朝战争,如意大利和德意志。但其根本原因都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而最终目的也都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历史不断前进的规律性。
  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比较方式,其主要特点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教师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保证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历史内容,对历史史实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记忆过程。
  结束语:通过以上多种类型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能够发现,合理选择比较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善于发觉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从而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吉涛.比较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2)
  [2]林桂金.历史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1)
  [3]邓京力.史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史学比较与全球视野[J].学术研究.2013(03)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學教学的灵魂。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在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例研究;高三复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构建了核心素养体系,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最终是在课堂上。作为一线的数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新增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在2014年提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生“死”知识已不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能够将具备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物理核心能力与物理学科品质,是物理学科中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教学中必须培育的素质,除了在实验课上能培育之外,教师还
期刊
摘 要:无论高考制度与新课程标准怎样改革,高考还是现阶段给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机会与条件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是公认的比较讲究学习方法的重要学科。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高考数学将在教材基础知识体系框架内命制具有创新性的试题,着重于考查学生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是说,考生面临的将是不可复制的、动态的试题,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高三数学复习课过程中,应当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反复试误的时间和机会,
期刊
摘 要:微课属于近几年逐渐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辅助教学的工具。微课通常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以某个知识点为主,对知识内容录制成短视频进行展示的教学方式。将微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微课”,也就是“简短的课程”,其主要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简短的方式展示
期刊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难点较多,各章节间知识点联系紧密,总体呈现出复杂化的螺旋上升特征。云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应当以分段设计教学模型为基礎,建立课前、课中、课后设计三段式教学模型。采取包括翻转课堂、探究教学、小组学习在内的方式方法,并加强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本文以细胞核的教学为例,进一步分析了云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和要点。  关键词:生物教学;云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引言: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日益凸显,高效的阅读技巧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然而,就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却仍旧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课文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基于语篇分析的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思维导图;高中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学重要概念“细胞分裂”的衔接,在中学生物课堂运用问题驱动教法,辅以自制模型构建直观情境优化教学,设置小组合作、讨论、质疑、修正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教学衔接;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衔接”是指事物、阶段之间的连接,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不应局限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放在儿童发展的前面,着眼于实践衔接教学提升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方式为思维导图,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形象的表达了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为了能更好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需要在高中英语语篇的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也是开启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金钥匙。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篇教学;金钥匙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应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语篇通过思维导图的表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高中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革,在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我国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糟粕,尽量进行创新和改革,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积极主动,从而使得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信息技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出现很多新型教学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问题教学法。生物课堂上教师利用问题教学法,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文中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方法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教学法;具体应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提升生物课程教学质量。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