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wy1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是一个复合词,“启”与“啓”同源。“启”,从“户”,从“文”,意为用手打开窗户。“啓”指称教学,用言语打开心灵的窗户,联想起了作用。“发”,射箭,取“发”的引申义,从学的角度进行。“启发”兼顾了教和学的两方面,教者启,学者发。把“启”和“发”两个语素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词,指称了教学的行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特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制不复也。”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不无裨益。
  一、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性。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基本教材,“是世俗的而非宗教的,现实的而非虚妄的。”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礼,是指当时盛行的周礼,也指征战、狩猎等大事以及办事的程序、规矩;射,是指射箭技能;御,是驾驭马车的技能;书,是写字,即书法;数,是计算的本领。这些内容不但前沿、新鲜,而且实用,是当时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功。孔子教学不尚空谈,对不能得到实践证明的事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有事人,焉能事鬼”等教育内容都是讨论人生的实际问题。
  二、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具有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他认为即使读书再多,学问再大,倘若不会处理家国事务,不善邦交应酬,那么又有什么用处呢?“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就是孔子“躬行”的思想。孔子把躬行实践放到学习之上,反对死记硬背当书呆子,而认为应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如在孔子讲学的地方有专门习射用的射用,学习之余,孔子带着弟子们去那儿演习、比赛。因此,我们教学中,应该运用启发教学思想,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具有开放性。我们过去的教育忽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教育供奉到象牙塔,高高在上,脱离社会现实,使创新教育失去了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也失去了动力和源泉,造成了学生目光短浅,动手能力差,没有怀疑精神,懒于也不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意识淡薄。孔子主张“开放性”教学,“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即现代教育中的“做中学”的观点。他还带领弟子周游六国,以天下为课堂,以社会为教科书,颇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现代教育理念。这对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具有全面性。孔子要求弟子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君子不器”而不能只拥有一才一艺。《论语》关于孔子的教育内容有多种概括,如“文、行、忠、信”。“文”是指历史文献,历史知识;“行”是指如何做人,“忠”、“信”都是道德范围的内容。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振奋精神,有利于立志;学礼可以使人了解做人的规范,使人在社会上站住脚;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懂得艺术。乐与诗、礼中的审美情趣一并可以使人产生对审美理想的追求,理解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美丑,什么是人性、人道。他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同时,孔子强调教育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他主张德育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心,在“文、行、忠、信”四教中,后三者基本属于道德教育范围。孔子所理解的人,是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即拥有智慧、脱离贪欲、勇敢、有成就,以及精通礼仪和音乐的人。
  五、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体现出主体性。孔子在启发教学实践中发现,人与人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所以,孔子注意分析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孔子认为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每个学生的基础,留意他的性格,然后才以此为依据实施教育。一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在上位的人应当晓之以仁义,在下位的人应当晓之以财利。三是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可使南面”。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教师忽视学生的特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拘泥于教师的威严并且要求学生不加怀疑地接受他们所说的一切,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看到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完善学生个体素质,使之全面协调地发展,只有这样,教育和教学才会是和谐愉快的。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一提到语文教学,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和字、词、句、篇、章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本无可非议,但语文教学远远不只是这些。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工具性功能更强些。高年级段尤其是高中及高中后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以往空洞式的说教,而是借助经典文学作品来内塑人的性情,并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提高人类的自省能力。笔者以为,在我们实现道德理想以及营造和谐社会的路上,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语文教育更是一剂不可缺少
六月走到   最后一天,天空依然明亮   浅浅的夏日   云朵悠哉,悠哉,晚上八点   真慢啊,云朵移动的速度   比长大还慢   远处的光线在天边画着梵高最后一幅画   女友说:此刻差一个男朋友   院子里的枇杷,玉兰,核桃,竹子   都不是她男朋友的样子   她说:男朋友是十八岁那年的光   透明玻璃杯,天空一样澄净   泡上桃花,玫瑰花   白天的事物下降,沉淀   月亮升起来了   夜沉入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提出一个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即所谓量子叠加,那么猫也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物理学历史上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但是,是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越来越被人重视,并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引进能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合作学习在《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6组,组内异质,组际同质
波德莱尔的贡献在于:一、使城市成为诗歌抒写的对象。二、他将现实中的丑恶引入诗中。这就使诗歌具有了叛逆性和批判性。此外,他的诗运用通感和象征,也带有神秘色彩,同样开启了象征主义。浪漫派也强调神秘,但象征才会使神秘变得可能,因为任何神秘的观念必须借用象征物才能得以实现。他的現代性也就止于此。真正洞悉时代本质并展示人类生存困境的当是卡夫卡,他不是反叛和批判,而是把生存状况放大使之荒诞。荒诞派戏剧沿袭的是
入庙堂前,先谒  左右两棵树  风声、雨声、雷霆声  还挂着  龙爪凤尾的悠悠  石埙、琴瑟  树瘤醒目  象形文字需要把一些旧事再  一一解开  阳光飞梭织网,渔夫  浮上了云端  八卦舞者  从昆仑山一路摇摆下来  广场舞迎上去  大妈  开阖折扇  一画开天  爻辭撞我一头懵懂  如果  导游的明眸荡过来  即刻  她就是  解我一卦的河洛  焉支山  不确定,乌鸦  是不是还想再压黑  一
林忠威  LIN ZHONGCHENG  林忠成,生于七十年代,长于福建土楼所在地永定。诗歌刊发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中国台湾、澳门等地报刊,部分诗歌翻译成英语、德语。  深深的隐喻后面有口井没挖完  花斑奶牛在草地上吃草被认为是反语法的  要让一块石头在那里吃草才符合叔本华哲学  许多人不明白深深的隐喻后面  是不是有一口井没挖完  天黑了 一场反人类戏剧上演  只有急症科才是
洗衣池  外婆佝偻着背,在洗衣池边  吃力地搓洗。那些污渍  即使,在高能效的洗衣液下  也很难清洗——生活中的某些印记  像一段经历,被夜雨  冲洗好几遍了,还是那么清晰  挥之不去。我喜欢的  粗糙,我爱慕的  虚荣,以及入夜的灯火  宁静的书房,都统统围拢来  它有坚硬的骨骼,也有细密的纹理  有时是麦粒和沙子,有时是  河流与琥珀,如同这白色大理石砌成的  洗衣池,正搓洗生活最  本真的一
旁征博引是一种能使文章厚重、亮丽的好方法。具体掌握旁征博引的技巧,了解旁征博引的作用,对提高我们中学生作文的水平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旁征博引的方法    1、直接式引用  如: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  这是对诗句的直接引用,对其他类型的征引对象也一样可以这样直接引用。这种方法能彰显考生的丰厚文化积累。  2、拟人化引用  如: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智力,他们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会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这种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出来。如果能在教学中加以激发,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那么,他们就能朝自己的最强项发展,成为人才。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大影响。运用多元发展观,有机地渗透于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