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如何应对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女士今年58岁,患有高血压病有十多年,平时服用降压药不规律,经常忘记服药。每次都是自觉头晕、头痛不适时才服用降压药物,并且很少测量血压。近日由于家务劳累,一天清晨起床时出现显著的头痛、头晕,不能站立,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现象,家人急忙送来医院就诊,在医院测血压达到210/125毫米汞柱,医生诊断为“高血压急症”,迅速送急诊室救治方才脱离危险。
  
  什么是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是高血压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明显升高伴靶器官损害(如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肺水肿、子痫、中风、致命性动脉出血或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包括了血压的急剧升高及靶器官损伤,因此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有头痛、眩晕、烦躁、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视力模糊等。高血压急症病势凶猛,若抢救措施不力,患者易发生死亡。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已有很多有效的降压药物,如果及时发现患者,立即给予有效治疗,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患者在家发病,怎么办
  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是发现患者发生高血压急症的第一人,又是可以立即给予其最及时治疗的人。因此,家属及患者自己了解高血压急症治疗知识,是决定能否康复的首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这么做——
  患者突发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甚至视线模糊,并伴血压突然升高,说明已发生高血压脑病,应立即卧床休息,稳定患者情绪,不要紧张。及时服降压药。如果服药和休息后病情无好转,应通知急救中心送医院急救。
  若高血压患者发病时,不但出现头痛、呕吐,还出现肢体麻木、瘫痪、意识障碍,发现这种症状,可能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家人应马上通知急救中心,同时要立即使患者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道,造成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高血压患者突然心悸气短、口唇发绀,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不能平卧。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应迅速让患者采取坐姿,双腿下垂,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应马上让患者吸氧,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
  
  给您支招,预防高血压急症
  治病不如防病,预防高血压急症,首要任务是改变生活方式。有资料统计,节制饮酒、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特别是规律的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每周4天,每次30分钟以上),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膳食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每天6克即可,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进食低脂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保持正常体重也有益于降压。
  高血压患者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措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已经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停药。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救,使其不致发生靶器官(如心脑肾)的不可逆损害,帮助患者转危为安。
  
  小贴士
  老人测血压,一次不准
  人体血压在一天内是波动的,一般来说活动时血压较高,休息时血压较低。所以我们白天工作、活动的时候血压会相应高一点,晚上睡觉的时候则会低一点。
  哪些人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呢?主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凌晨血压突然增高的,而老年人50%都有凌晨血压突然增高的现象,还有高压高、低压低的特点,这是不同年龄的血压特点。年轻人一旦血压增高,就是24小时全程血压增高,而老年人多是凌晨血压增高。
  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在医院进行血压测量以外,最好能在家里测量血压。但要注意,不要用腕式或手指式的,因为老年人本身就动脉硬化,这样的血压仪器准确性会降低。要用袖带式的电子血压表,而不要采用传统的水银血压表。这是因为患者自己或家属用水银血压表时可能出现误差。而电子血压表结果一出来就有数字,你能看得清楚。因此,患者最好选用质量好一点的电子血压表,不要贪便宜买特别廉价的血压表。
  另外还要注意,每回测血压,一定要测3次,取平均值。如果两次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那么就把最大的数值结果去掉。老年人测血压只测一次往往难以得到正确的数值,因此多次测试可减小误差。
其他文献
九月,秋风乍起,大学开学。多少怀揣录取通知书的孩子们,像小鸟离巢一样扑棱棱展开翅膀,飞出家门,飞向远方。  小鸟飞走了,空巢不可避免地提前到来。于是,在这段时期,很多送走子女上大学的家庭突然陷入“空巢危机”。    缺乏独立意识导致心理落差  刘女士的儿子考取了南京的一所高校。临近开学,夫妻俩高高兴兴地把儿子送入了大学校门。可是,儿子走了没几天,刘女士夫妻俩却忽然觉得生活变得不快乐了。原来,儿子一
冬冷症是身体受寒冷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应激反应,而出现怕冷、手足冰凉、避冷趋暖等行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赖床不起,整天开暖气或围着火炉转,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将冬冷症的不同表现及应对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全身怕冷型(此型以年老体弱者和20至40岁女性多见)    ☆临床症状  全身怕冷,常打哆嗦;喜开暖气、烤火,喜趁热饮食;穿着较为臃肿,
咳嗽,一种因咽喉和气管受到刺激而引发的症状。对此,很多人避尤不及,尤其是“非典”时期,更是人人谈“咳”色变。不过,正是这最简单的人体自发性动作,可能在危机关头救您一命。  其实,主动、有效、发自肺腑的咳嗽,确属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和晕厥的自救术。在美国,许多大医院的心脏病患者都要首先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复苏自救术。  
68岁的胡先生,驾驶摩托车从县城回家,在车上就昏昏欲睡,为了尽快到家,老人家开足马力往前冲,瞬息之间,连人带车从4米高处摔入水坑中,幸亏被路人救起送入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老人家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为老人欣慰之余我们难免会有一些疑惑:开摩托车还会昏昏欲睡?是有意冒险?还是另有原因……经追问病史,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吸咽,常有鼾声“雷鸣”,有时鼾声戛然停止,甚至呼之不应。曾被诊断为“高血压心脏
不少人都有测血压的习惯,但大都在白天进行,而忽略了夜间血压水平的巨大参考价值。其实,高血压患者不妨经常测一测自己晚上的血压是多少,因为它可能透露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预测心脑血管病,夜间血压价值高  高血压患者都知道,血压过高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换句话说,也就是血压的高低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也越高。不过现代研究显示,对于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新人口论奠基人、原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先生,活了100岁。他之所以如此长寿,除了其他养生保健措施之外,也得益于他长年坚持的血管操锻炼。    血管操刺激血管舒缩  血管操也叫热冷水浴,就是热水浴和冷水浴交替进行,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热冷水浴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人在热水浴时,皮肤血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