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拥道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州的公交车上,一位老人不停的破口大骂:缺德、没教养、还不如畜生等等让人惊叹的词汇。老人为何如此动怒,本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身边的人是不是该帮他一帮。然而该如何帮?该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原来老人因为他身边的学生没有给他让座便生了如此事端。在老人态度极其恶劣境况下,女生忍无可忍地回应道:月经来了要写脸上么!
  其中孰是孰非呢!让座本是国家近来一直宣扬的美德,但是今天的这位大爷却把他当成了人们必须履行的“义务”。然而在这种“义务”被施行时,道德却在无形之中被绑架了。我们宣扬道德,但是我们不能绑架道德呀!有人说:“老年人首先骂人,为老不尊!让座不是义务,来例假的人和老人应同样受照顾。”让座这事,法律也没明文规定必须给老人让座,这完全是道德层面的事,但是凭什么不给老人让座就挨骂,又不欠他的。这就是道德绑架,中国传统美德是好,但是分时分地。让座是美德,不让是应该,都花一样的钱,让不让座人们自己说了算。就针对于这件事来看,孰是孰非,明理人都明白。
  世界需要道德,我们需要正确的道德观念。
  当老人跌倒在大雨里,一个又一个人走过,却没有人去帮忙,最终老人在水中窒息而死。法律没有规定有困难一定要帮忙。可是在大雨里人们淡漠的看着躺在水中的老人,一个又一个,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地走开了。大雨里,人们不愿去帮助,甚至“怕”去帮助。这是国之悲,家之痛。苍天都在为老人而流泪,为世人而啜泣。我们国家历来讲礼,宣扬高尚的传统美德。可如今道德被滥用,导致人心惶惶。以至于人们不愿去履行道德,甚至“怕”去履行道德。出现了与传统美德相反的“道”,这不禁让人心生悲凉。可见,部分群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够完善的道德观念,还缺乏一颗善于奉献的心。
  何为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其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它是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引导人们追求至善,调节着社会的矛盾,它教育着世世代代的人,平衡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调节着利益关系。道德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着现实世界。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拿让座来说,目前为止,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在公交车上一定要给人让座。可见,让座并不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去履行的法定义务,只是人们在社会上的行为的道德要求,属于道德范畴上的义务。法归法,道德归道德。法是基本的,而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修养。
  7月2日上午10时左右在合肥中绿广场开往南站11路公交车上。一老人一意孤行的想让小朋友让座给他。老人一直在小朋友旁边说着各种诋毁的话。而小朋友因为生病了很难受,一直没说话,还时不时地伴随着咳嗽。就拿此事来看,这个老人有些任性,甚至显得有些不可理喻,在道德上小朋友此时属于弱势群体,在法律上更有有权利拥有拿钱买票所占有的座位。而作为一名老人,不仅仅不给予理解和同情,却还让人家“快滚下车”,如此作风,何谈道德。让座是一种自愿行为,个人修养问题,属于道德上的范畴。道德上的该与不该人们有自己的想法,做与不做人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道德,是不成文的规则,是为了让世界更加的美好,而不是为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提供了捷径。
  我們不只是要尊敬老人,也要爱护孩子,凡事不要只顾及到个人的利益和感受,更不应该在道德上去谋求个人的利益。仅仅依着年老就“骂人索座”有些不可理喻。道德的基础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人们若是没有尊重,而且还一味地滥用“道德捆绑”,如此往复,当道德评价与权利评价失去平衡时,就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大的矛盾。所以,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让与不让的争议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让尊老爱幼的谦让之花在我们心中盛开。而老年人也要多一份体谅、多一分宽容。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发生在沈阳的公交车相似事件。在沈阳215路公交车上,一女孩给老人让出座位,但是嘴里面有抱怨。老人、儿子和儿媳动手打伤了这名让座的女孩,场面惊呆了所有乘客。公交车上不让座,在道德观念上会受到人们的鄙视,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遭致一顿拳打脚踢,这是国人的道德观?心生悲哀咦。让座对象眼中的法律意识去哪儿了?又哪里来的道理去打人呢?的确,让座是尊老爱幼的实际表现,是每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是我们所传颂的美德。然而,道德义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是不一样的。道德是人们自觉自愿的去做,任何人都强求不得。再说了,乘坐公交车都是付了车费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获得座位的权利,至于自己的座位是否让给他人,是乘客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公交车让座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并不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一些人强迫他人让座或对于不听从者予以谩骂等,更应该受到道德的责罚。
  让座是一种美德,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共同拥有的素质修养的基础之上的。若是乘客因身体疲惫等原因而没有让座,别人没有理由去责备他,更不该骂人打人。让座是需鼓励和提倡的,而不是用强制的方式去实现。让座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是在文明和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前提下进行的。在人人向善的世界里,生命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前几日,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外公特意从故乡托人带到城里的一袋甜浆粑,那是我儿时最喜欢的一种家乡特有的小吃。见到这份特别的礼物,感动之余,耳畔似乎仍有阵阵吆喝声传来——“卖甜浆粑了!一元一个,又香又甜哦!”,思绪不自觉地被拉回到童年与外公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我的童年在故乡度过,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从小便一直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那时,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次放学走到校门口时,人群中总会有个熟悉
有一种遇见,一瞬回眸,  即是永远思念;  有一种缘分,初次相见,  早已倾心相伴;  红尘陌上,弱水三千,  唯有你抚动我的心弦。  提笔,一片诗情,在文字里缠绵;  低眉,一帘幽梦,在阑珊中相遇。  你是一朵花,春夏娇艳,是妩媚;  你是一片叶,清新翠绿,是俊俏;  你是一叶萍,风雨随行,是欣喜;  你是一个人,放在心上,是牵念。  迷了眼的,是你眉间的温柔;  醉了心的,是我心底的期许。  
童年的我因为父母无暇顾及,总是被送到乡下的祖父家。脱了笼的小鸟总是免不了撒欢一番,压抑了许久的不安分因子瞬间膨胀,没有了故作文静的优雅,混迹在小子堆里,比他们更要皮实。  祖父看管着一处砖窑,地方还算大,所以多数时间我是和祖父呆在一起的。  祖父是不约束孩子的,放任我到处乱跑,我趁此机会,集结一伙“英勇的战士”,到处寻宝,砖窑成了我的城堡,我和小伙伴们不断探索新的版图,标注自己的领地。虽然城堡并不
上次给父亲打电话时,通话结束的时候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通话时间,果然又是没到五分钟。和母亲打电话时,经常一次性聊十几分钟还不想挂断,但父亲则不同,每次都是直奔主题,顶多再加一句“吃饭了吗”“吃的什么”这样的话。即使如此,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角落悠悠地发出声音:你要知道,他一直爱你。  一  我的父亲和大多数的中国式父亲一样,是不善于向子女表达爱意的。小学时每每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爸爸就会一边看成绩单,一边
三年前八月末的一天,我带着父母的期盼、亲友的祝愿、自己的梦想来到了这个校园。  当我迈入了大学的校园,我想到了我们十几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终于抵达了美丽的象牙塔,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是那么激动,那么向往着未来。  入学伊始就是军训。上学前我就殷切地盼望着穿着迷彩服站在操场上面,迈着整齐的步伐,做着军体拳标准的动作。提起军训,我只有一个字──累,教官的要求极其严格,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站直,每一个动作都得
叶子红了,有的飘落在地面上,有的仍挂在枝梢,又有秋风的掠过,不免给人以萧索的感觉。人的心境也许会生出些许的凄凉,感于夏花的不再,就像一份美好悄悄地离你而去一样;感于韶华的飞度,转眼间又到了收藏的季节。可是人们啊,千万不要让这种凄凉的情绪沉积在你的心底,就让它在你的心头一闪吧,看那紅叶,红得那么热烈、那么深沉,就像爱人执着的心,看那甬道上满地的落叶,软软地、松松地,人走在上面沙沙地响,倘有一对老年夫
清晨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拔开窗帘,让第一缕光射进房间,驱走屋里一夜的黑暗。推开窗户,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感觉清爽舒适,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着上轻装,去林间跑步吧,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清晨只有工人工作、學习的又是一个起点。店铺的卷闸门一夜的关闭后又将拉开,马路上又变得喧闹了。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真真切切地感觉清晨。小路旁野花含着露珠蠢蠢
期刊
目的通过对兔眼光损伤动物模型的视网膜组织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评价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VU)对光损伤后兔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参照文献将实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