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技术在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创伤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应用于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儿童患者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2~12岁,平均6.9岁.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3D组(18例)和常规组(15例).3D组通过计算机虚拟设计与3D打印制备颌骨损伤模型、术后复位模型及咬合导板,按预定位置行下颌骨骨折固位;常规组采用小型内固定器械实现骨折坚固内固定.两组患者同时采用牙间结扎进行加强.3D组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12岁,平均6.7岁;单发骨折13例,多发骨折5例;摔伤6例,道路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运动伤2例,其他1例.常规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11岁,平均7.1岁;单发骨折12例,多发骨折3例;摔伤7例,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通过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肿胀)及随访情况比较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及术后牙胚发育情况.结果 3D组术中总出血量(28.6±7.5)mL少于对照组(30.2±8.9)mL(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平均总手术时长(65.3±11.8)min显著少于常规组(83.2±14.7)min(P<0.05);3D组术后满意度(8.9±1.0)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9±1.8)分(P<0.05).结论 运用计算机虚拟设计及3D打印技术,能有效减少儿童下颌骨手术时长,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骨折的精确复位并降低对牙胚的影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联合咪达唑仑对老年腰椎体成型术患者镇痛效果、术后寒战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老年腰椎体成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盐酸纳布啡联合咪达唑仑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寒战发生情况、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6、12、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新型“子弹头”与螺旋型鼻肠管两种类型鼻肠管对颅脑损伤术后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按纳入的随机序号分为奇数组(A组)和偶数组(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A组采用螺旋型鼻肠管,B组采用新型“子弹头”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营养状态、反流误吸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B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高于A组,置管时间少于A组,置管长度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支持第14天时的GCS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