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三个度的把握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已有多年,教师的课堂由开始的“热闹”转向理性,许多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线,一些不“恰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在开始反思,本文就如何把握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度”为主题谈谈笔者的反思。
  一、课堂提问的“度”
  我们的课堂过去以教师教授为主,被称之为“满堂灌”,改革后强调教师的启发,有的老师把它变成了“满堂问”,即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表现方式有两种:
  其一,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人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其二、老师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提问对象随意性大,提问时机把握不准,忽视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这样的“满堂问”,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远离了我们培养人的目标。
  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就是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通过提问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课堂交流讨论中“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补充。与之相适应,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也成为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这里我把它称之为讨论式教学法。
  不少课堂讨论存在着以下问题:
  其一、怎样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本身也不大清楚。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分组讨论,小组的分配也是按座位临时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大多数学生对要讨论的问题还摸不着“头脑”,无事可做,游离其外。纵观“全局”,还是班上的少数学生在说。显然,这样的讨论流于形式。
  其二、讨论的时间过短,有些讨论时间少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讨论的安排过于频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
  其三、课堂上小组讨论后,教师往往会安排小组代表汇报,由于教师指导没跟上,“代表”汇报每人说的时间长,相互重复,这时教师又不好打断,往往是一节课就这样“说”过去 了。
  怎样掌握课堂交流讨论中的“度”呢?首先要弄清“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本意。合作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交流讨论有两个层面:用数学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从内容上看,讨论交流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生长点处,针对学习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处,针对学生碰到疑难、单独解决有困难或学生因观察思考问题角度不同有异议处等。从形式上看,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
  把握课堂交流讨论中的“度”,就是要:
  (1)恰当地安排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但不能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会削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时,教师来个“紧急刹车”,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間去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一些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教师应适时点拨,以免浪费时间。
  (2)恰当地进行分组。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会表达的和不善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进行有机组合,让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讨论后可让不同类型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说得不全面时可让较优秀的学生进行补充。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模式单调的局面,使学生间有直接交流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方面,它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等特点。但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存在着两方面的误区:
  其一、基本没有板书,知识的阐述过程、典型例题的讲解、练习题目及解题过程、图形等等直接用“电子黑板”打出,一页一页翻得飞快,学生看都没看清楚,更谈不上理解和记下来。没有现代教学手段时,是“人灌”,有了现代化手段加进了“机灌”,“人灌”加“机灌”,学生怎么能吃得消,更谈不上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用计算机课件演示得太多、太细。有些简单的内容没必要用课件去演示学生就已经理解了,或有些内容用传统的方法(如折纸)、简易教具去演示效果会更好;演示得太细就如同老师讲解得太细,使得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同样得不到发展。
  把握课堂使用多媒体的“度”,就是要:
  (1)保留适当的板书。板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通过板书来传授的,同时解题、论证、绘图等又往往是通过板书来进行示范的。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课上随时“节外生枝”“电子板”上的内容大都要提前准备好,“应付”不了“突发情况”。根据需要在图上加辅助线,展示学生的思维“火花”,一支粉笔和黑板的作用是替代不了的。
  (2)恰当地选择使用多媒体的内容。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多媒体的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动”“静”结合,并相互转化,我们应适时适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在动态环境中观察、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本质,我设计了如下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辅助”。但教师“辅助”不当,会产生许多不良效果,如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局限于屏幕上出现的画面,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或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只注意好看的画面、好听的声音,不进行深刻的思考,等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把握的“度”还很多,如组织开展学生课堂活动的“度”,教师的开放度,学生的参与度等。正是由于把握不好“度”,才出现了各种误区: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电子板”代替“黑板”,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讨论活动”代替“讲授”等等。只有把握好“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新课标的先进理念。
  如何把握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把握的“度”,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待于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继续进一步实验、研究和探索。
其他文献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数学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自信心;兴趣;情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期刊
高中语文,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推行,高中语文是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是指对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改进。新课标的提出,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期刊
【关键词】乐;情;美;智;教学机智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这些名言都道出了世间万物“活”的重要性,只有“活”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也多次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老师他撰文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中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是发展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现代教学理念,指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处于浓厚的学术氛围之中,让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优化教学;提高效率  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在五个“转变”和五个“加强”上下功夫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基本特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理想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以生为本、注重细节、主动学习”,确定了三个具体要求(教学准备要求、课堂教学要求、课后巩固要求)、六个环节(预习展示,创设情境 - - 互助学习,相互答疑 -- 组间质疑,教师点拨- - 当堂检测、巩固练习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能力能够同时带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创新。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其次,培养学生的邏辑思维。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后,教会学生联系知识与实际。通过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高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创造却形只影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却
期刊
【摘 要】作为管理者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会遇到积极、热情、主动、能干的教师,也会遇到消极、冷淡、被动、敷衍的教师。应该明确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校领导管理成败的关键。校长的管理思路再好,也需要教师去积极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积极性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与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激发;教师;工
期刊
所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的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都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关研究也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有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学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
期刊
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讲效率的认识过程,而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在英语新课程的任务里,把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此,我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感情投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