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为他们将来升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打下基础,也能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真正地、普遍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有能力去更深入地去学习,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策略到头重要。因此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并研究教学策略,而学生也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好数学教育。本文就笔者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1-01
  一、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能科学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与他小时候对科学的兴趣是离不开的。是兴趣引领他走了科学的道路。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许多科学家进行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此有自己的认识,但大多并不深刻,实际操作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做,这种现象本质上还是教师下的功夫少,没有关注到兴趣对一个孩子巨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堂内容因势利导,及时发现并排除不于发展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因素,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学习数学。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注意力不够集中,要想使他们授受教学内容,更多地要依赖兴趣。另外,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字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图像类的东西记忆能力越强,并想像力特别丰富,脑海中没有成人的局限性,并且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些东西。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做一些有趣的课堂设计。如组织一些数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乐趣着手,锻炼他们动手、动脑、动笔、动口的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并激发创造性的思维。如可组织学生制作一些数学中常见形状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如立方体、圆球、圆柱等,通过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来完成任务,使他们不但对这些数学中常见的元素有了基本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乐于动手、动脑的习惯,消除他们数学抽象、难学的心理,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数学。
  二、教师主导,做好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能良好完成整个过程。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下去,或是把主导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都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明白,教学过程是只有教师的主导下才能加速学生们的认知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上文提到的各种特点,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培养。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下苦功夫做好课堂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他们在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表达、组织能力等,还要在课前吃透教材中的内容,并充分了解学生现状,以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形式传授给学生。具体授课过程中要瞄准课程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深入准确,并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与教师互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真正有效地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独立地思考与探索才有可能达成的。单纯地记忆所学内容价值不大,因为没有搞懂知识相互之间的关联,不能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既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实际中,也不利于长久的记忆,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样,盖不起高楼大厦,遇水即散。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知识和获得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记忆的过程,而是通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合作达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有了好的想法,要适当表扬,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多鼓励,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一种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方式。必要的时候,还要组织一些小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互动起来,特别是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小组讨论的形式会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路,从而产生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养成了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可谓一举多得。
  四、因材施教
  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教师教学策略的差异,必然表现出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做课堂设计之补初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把问题难度分成几个层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提问。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不足,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当然,这是指的仅是教学策略,感情上必须一视同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在这种正向反馈中产生自信心,得到一种满足有成就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获得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参考文献:
  [1]汪玲玲.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5(26).
  [2]蔡旭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内蒙古教育.2015(26).
  [3]潘海燕.探究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4]江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
  [5]刘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提高 物理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8-01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由于受到常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4-0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提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其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着重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义务教育是
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MR)是遍及全世界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疾患,它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3%。基于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率为1.3-1.9:1),x-连锁的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办法都得到了改进与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助益。本文则通过对分层异步教学法的透析,探讨了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关键词】分层异步高中数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5-01  引言: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历史观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历史课好上,历史观难教,一句话道出了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与历史观教育的极大差别。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力图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课堂上解决历史观教学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一线历史老师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 历史观 培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
土壤盐渍化抑制作物生长,降低农产品产量,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问题,而且土壤盐渍化的耕地面积正逐年增加。植物的耐盐性又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涉及诸多基因和多种耐盐机制的协调作用,具体作用机制仍未阐明。因此,研究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植物耐盐分子机制具体作用途径的明确;而且有利于基因工程有效地提高转基因作物的耐盐性。本研究对罗布麻DEAD-box解旋酶的基因(Av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