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品牌意识创新核科普宣传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民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核能发展。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及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公众借助自媒体平台参与传播、主导传播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被打破,成功实现了多对多的交互传递。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时间谣言四起,大众“谈核色变”,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参与了核辐射危害话题的讨论,使之成为一次由网络爆发的强大“漩涡”,由线上发展至线下,由社交网络延伸至现实社会,引发大众恐慌,甚至影响了整个核工业的发展进程。
  核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很多民众对核设施的安全性打了问号。究其原因,多少与过度渲染了原子弹的杀伤力和对世界上三次较大核事故的不当宣传有关。这些,都让公众对核能产生了梦魇般的恐惧。
  纵观全世界,核电发展的实践证明,核能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也有赖于公众对核电的认知。当前,加强核科普宣传,树立企业品牌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企业优质子文化、打造核工业品牌文化的影响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核科普创作和宣传方面主动作为,创新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
  核科普宣传工作现状及不足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及中核集团高度重视核科技传播与普及工作,在科普活动组织、科普团队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中宣部协调新闻媒体做好核能和核科技的宣传普及;环保部印发《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的公众沟通;教育部组织核科普教材的编写,加强中小学生对核能的认识。
  除此之外,中核集团还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核科普宣传,打造核科普品牌项目——“‘核’你在一起”科普活动, “魅力之光”核科普夏令营;借助自媒体手段推出《核电小苹果》和核科普动画片《“核”你在一起》等核科普文化产品;联合CCTV推出《中华之核》《解密之核》等精品专题片,开展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巡講活动,拍摄反映核工业建设、核工业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历程和精神的主题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以故事吸引人、以文化感染人、以楷模感召人、以精神鼓舞人,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揭开核的神秘面纱,让大众了解核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核工业人为祖国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而与核同行,与核同力。
  但是,由于核技术专业性强,涉及众多学科,技术尖端而复杂,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对其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目前,核科普宣传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群体,致力于开展核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和感性宣传。但学生群体的社会公知力和影响力较弱,在进一步进行深度有效传播中缺乏话语权,对于核科普的正面宣传信息也出现了层层衰减的现象。因此,应该加大对社会舆论领袖的宣传,向更加成熟、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群进行特色宣传,如加大对社会知名媒体、行业专家、公知名人的影响,了解高知、高年人群对于核技术应用和核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敏感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活动策划和内容创新,可以开展调查研究,开发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核科普宣传项目,影响有影响力的群体,树立社会大众对于核技术的正确认知和情感共鸣。
  中核兰铀核科普工作初探
  2013年,中核兰铀面向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召开了国产离心机工业化应用新闻发布会,首次向世人揭开工厂的神秘面纱。2015年,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核集团开展了“‘核’你在一起”核科普公众开放周活动。中核兰铀作为核燃料公众开放周的重要一站,邀请主流媒体、政府公务员、学生团体和周边社区居民走进神秘的工厂,增进了公众对中核兰铀的认识和了解,拉近了企业与公众及媒体的距离,增强了社会认同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中核兰铀核的科普活动千人观影活动共设立6大会场,根据不同的科普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巡回核科普及公众沟通活动,走进职工、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军营,活动累计观影达上千人次,发放核科普宣传画册400余册、核科普纪念品50多件,反响热烈,收效甚佳。
  此外,在打造品牌项目上,中核兰铀实现了核科普与兰铀红枣的亲密接触,以核科普宣传为平台,以兰铀红枣为纽带,打造了“金秋红枣节”——中核兰铀特色核科普活动。在中核兰铀的红山枣林间开展了4届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核科普活动。分别以“兰铀故事会” “绿色核能魅力兰铀”和“祖国在心中红枣寄深情”为活动主题,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兰铀核科普元素和企业红枣树结合,打造兰铀核科普品牌,让社会公众与神秘的核工厂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也让大家对兰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一果一歌有了深入了解。开辟的兰铀核科普长廊、黄河奇石展、企业精神文化展,使公众对兰铀的历史、核工业发展和企业特色文化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感知。
  打造中核兰铀核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中核兰铀核科普公众沟通活动应秉持由内到外、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的原则,逐步开展。
  公司企业文化处开展核科普“四建”,即建机构、建平台、建队伍、建品牌。积极搭建核科普平台,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爱国主义教育馆的图片及实物展示内容,设立核科普园地,制作核科普看板,重点以核燃料、铀浓缩、核安全文化为主,在重要路段设置核科普宣传牌,营造科普文化氛围;组织建立一支核科普专家讲解团,以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主要负责公司核科普内容的选取、核科普讲解、公众沟通活动的答疑,在保密的前提下把握核科普宣传的度。依托公司青年志愿者,组织建立核科普志愿服务队,负责活动的布展准备、现场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等,开展兰铀特色核科普活动,打造品牌项目,建立核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要积极借助外力,加强同上级单位的联系,依托中国核学会及集团公司的科普资源,有所取舍、有所借鉴、取其精华、突出特色,搞好形式创新,做好内容的普及。争取地方政府、机构的支持,与甘肃省科协、教育局等形成合作关系,借助他们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助推特色活动的开展。
  中核兰铀循序渐进开展核科普活动由点及面。确定核科普对象,划分重点人群,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层次、内容不同的核科普活动,逐步开展“核”你在一起公众开放周,达到致力周边、辐射全国的效果。
  由浅入深。科普从铀浓缩、核燃料产业链、核电、核工业产业链、核能技术应用到核安全文化,层层推进、逐步扩展,最终形成“核+X”的科普模式。
  由内到外。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开展具有兰铀特色和铀浓缩元素的核科普项目,持续开展兰铀红枣节核科普活动。同时,主动参与核电系统、集团公司、地方政府的科普活动,让核科普在更高平台影响更多的人。
  通过打造中核兰铀核科普品牌项目,展示中核兰铀“开放、安全、绿色、创新”的企业形象,持续为中核兰铀、为我国核工业发展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组织“大手牵小手,核你在一起”活动。邀请重点人群,如兰州市中小学生、教师或企业职工家属走进神秘兰铀,实地科普核燃料有关知识。开展“大手牵小手”核科普征文或一日见闻绘画展,增进公众对核工业的认识和了解,拉近与公众及媒体的距离,增强社会认同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开展科普公益活动。组织公司核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偏远地区的学校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物资,为学生讲一堂核科普课,启发学生对学习核知识、核技术的向往,初步感受核之魅力。
  开展“核+创意”项目。开发制作核科普书籍、宣传资料、工艺模型等,制作播出企业核科普宣传微电影、核科普工艺原理片,组织一支企业文化暨核科普宣讲团,以丰富的活动、新颖的形式、文化的理念鼓舞人、团结人、塑造人。
  (作者单位:中核兰铀)
其他文献
勇于面对人性中的丑恶,从而完成自我救赎的良善,比一切的一切都重要,并且永远值得我们来追求下去。“有些事情,比真相更重要。”究竟什么事情,还能比真相更重要呢?
抗美援朝使刚刚组建的新中国兵器工业接受了异乎寻常的严峻挑战,但我们仍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前线的光荣任务。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场与以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争,对于刚刚组建的中国兵器工业来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兵工,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场支援志愿军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战冰冻斗严寒紧急战备搬迁  1950年10月,重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
60年的辉煌历程,有一种精神始终屹立不倒,有一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60年前,一个新组建的空军保障部队,肩负着保军强军的光荣使命,挥舞着高高飘扬的党旗,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北上入湘,开启了艰苦创业的伟大征程。1960年建厂,2002年转隶航空工业集团,2007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划归航空工业成飞管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个由军队工厂转隶而来的航空维修企业,在湘江之畔驻守60载,始终不改
培育工匠文化,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  据《解放日报》报道,一份针对4000户上海人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的人愿意成为工人。这里的工人,是指狭义上以职业划分的产业工人,而不是指广义上的工人阶级(包括知识分子阶层、党政领导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等)。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