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姜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传播途径,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姜瘟病;病因;传播途径;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92-02
  南召县位于豫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有种姜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以皇路店镇为主的生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最高达到400hm2左右,总产达1 100万kg以上,产品曾销往十几个省市。近年来,由于群众对生姜引种检疫认识的不足,造成姜瘟病大面积流行,加之防治技术跟不上,生姜腐烂青枯现象严重,给姜农造成较大损失,致使该镇生姜面积连年萎缩,目前种植面积已不足200hm2,严重影响了本地生姜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为此,近年来笔者对该镇生姜种植中的姜瘟病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发病症状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生姜的地下茎和根部。肉质茎初侵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后病部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状汁液,散发臭味;根被害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该病与真菌引起的根腐病症状近似。
  2 病原
  姜瘟病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呈圆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光亮。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能利用多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
  3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姜瘟病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8~29℃,可在姜根茎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初侵染源,可借姜种调运作远距离传播,种植带菌姜长出的姜苗就会发病,成为田间中心病株。此外,带菌土壤也是姜瘟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病株残叶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特别是重茬连作的地块往往发病早且危害重,即使将无病种姜种在带菌的土里也会引起发病,而且重茬时间越长病害越重。
  地下害虫及中耕锄草易造成植株伤口,病菌由根茎部伤口侵入,从薄壁组织进入维管束即迅速扩展,终至全株枯萎。田间中心病株出现越早,病菌再次侵害的次数越多,病害发生越重。灌溉浇水、雨水溅射也是加速病害传播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1-2]。一般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的地块发病较为严重。
  南召县姜瘟病始发病期在6月中旬,此时气温在25℃左右;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8月份时晴时雨,高温多湿,多雨积水为病害蔓延造成有利条件,更易引起病害暴发,每降大雨后7d左右,田间即出现1次发病高峰,尤其在低洼、土质粘重的地块种植的生姜发病更为严重。此外,降雨迟早和降雨量大小对发病也有影响。
  4 综合防治技术
  姜瘟病由于传播途径多,病势发展快,持续时间长,且姜瘟病品种间抗性均一般,杀菌药剂防治效果也不甚理想,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姜瘟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技术,切断传播途径,以便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1 农业措施
  4.1.1 选用抗病品种 采用无病地块留种,精选无病健壮、块大肉厚、皮色光亮、肉质新鲜的姜块作种用,单收单藏。
  4.1.2 实行轮作倒茬 为避免重茬连作地块土壤带菌传播蔓延危害,应实行3~5a轮作倒茬,还应注意不可与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连作。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需间隔2a以上,方式为姜→大蒜→春玉米→葱。同时要选择地势稍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起垅种植。
  4.1.3 合理耕作 减少中耕除草培土次数,耕作时注意不可伤及根茎,以防病菌侵入。发现个别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穴四周用生石灰消毒。对已发病(下转107页)(上接92页)较重的地块,应注意姜田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串灌,以控制病害蔓延[3]。另外,采取冬季深翻、清洁田园诱杀成虫、撒施毒土等方法,防治地下害虫危害等。
  4.1.4 优化施肥结构 基肥应以无病姜残体作及病原菌的腐熟且消毒的优质圈肥为主,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既可减轻病害,还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2 化学防治
  在未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采用不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防治方法交替进行,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姜瘟病的发生率,避免造成更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4.2.1 种姜消毒 姜种入窖前应进行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洒消毒。下种前用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或卡那霉素0.05%溶液浸种48h或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闷各6h,也可用草木灰蘸封姜种切口后下种。
  4.2.2 土壤消毒 播种前结合深翻犁地,均匀撒施1 500~2 300kg/hm2生石灰,通过翻耙使石灰充分与土壤接触,进行土壤消毒。
  4.2.3 病株防治 出苗后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全面喷1次进行预防。始病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对病穴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再选用5%硫酸铜、5%漂白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每穴0.5~1L对病窝灌根。发病中期,每667m2可选用20%叶枯宁1 300倍液、姜瘟净500倍液、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100L,每隔10d进行喷雾1次,共2~3次;也可用农用链霉素5 000倍液或5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隔7d灌根1次,连续3~4次。
  参考文献
  [1]徐亚玲.姜瘟病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08(21):31-33.
  [2]王芬.生姜姜瘟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0(8);108-109.
  [3]何宗能.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56,160. (责編:张宏民)
其他文献
采用标准Web技术--HTML,XML和Java,开发一种基于Web用Java把Web数据转换为XML的数据挖掘方法.该方法标识数据源并把它映射成XHTML,根据一定的相关关系查找数据内的引用点并进
利用分段光滑Lyapunov函数和微分不等式,获得了含脉冲的Volterra型积分微分方程稳定、一致稳定的充要条件和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且在脉冲干扰的情况下,Lyapunov函数可以不具
实时消息队列作为一种IPC是在POSIX.1中定义的。但SCO UnixWare的最新版本7.1.3并不支持。结合实际开发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存储映射I/O和System V 消息队列在用户级实现实时消
摘 要:分析了山核桃林防御高温干旱灾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高温干旱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立高温干旱预警机制,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山核桃;高温干旱;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69-02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传统珍稀坚果,山核桃产业已成为安徽省宁国市、歙县
由完全图所产生的最小树,形成欧拉图.通过添加边的方法,将2度以上顶点降为2度顶点,最后形成最优哈密尔顿圈.
摘 要:该文介绍了“红皖88”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等特征特性,同时也阐明了“红皖88”栽培技术要点,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红皖88;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51-02  红皖88是安徽省亳州市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开麦13的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大穗、大粒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
在设计飞控计算机时采用了冗余技术(4余度容错计算机),保证系统实现人以两次故障工作,三次故障安全(fo/fo/fs).采用完善的余度管理技术和余度表决监控算法,进行故障的隔离定
在Web服务安全性规范的基础上提出角色验证的方法,以解决Web服务级端到端的安全问题.角色验证证明拥有一种角色验证字的实体能合法提供某种服务,由公认的角色验证权威发布角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室温条件下,RNase A在SDS溶液中紫外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和这一变化过程的△G,分析了SDS对RNase A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SDS溶液中RNase A催化2&#3
离散参数随机过程非线性滤波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次序统计滤波器(OSF),而研究次序统计滤波器的有效途径则是考察次序统计量的稳健性性质.作者通过概率分布距离空间上统计量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