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标下如何更好地上好初中生物课做了一些建设性的教学感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三、课堂注重师生互动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
四、科学安排和组织实验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五、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自主发展
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六、课堂设计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我们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如:一些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鼓励和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逐渐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七、教师要促进学生加强记忆和改进学习方法
(一)深刻理解,形式简练,扎实记忆
生物不能教成“死物”,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方法
比如:课前如何预习,课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如何归纳和复习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不同建议,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予帮助。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渴求同仁们能静心苦研,探求良方,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
[2]陈清凤.论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生物学与教学管理.2001年1月15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在生物教学中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生物学”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善意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很多所谓“调皮”的、“后进”的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挑战。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是所有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比如各种探究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而且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过去在实验教学中,有时候由一个学生负责操作,其他学生只是看看,甚至个别学生连看都不看的现象必须消除。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这是学生学习机会均等的可靠保证。新课程在这一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探究式学习、课堂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
三、课堂注重师生互动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
四、科学安排和组织实验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五、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自主发展
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一来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所能完成难度的学习,二来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主提高、发展的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一来,不仅激励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更大地调动其积极性,得到多方面的自主性发展。
六、课堂设计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例如;我们在《开花和结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不仅训练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培养其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重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如:一些对生物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鼓励和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逐渐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七、教师要促进学生加强记忆和改进学习方法
(一)深刻理解,形式简练,扎实记忆
生物不能教成“死物”,因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层次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记忆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方法
比如:课前如何预习,课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如何归纳和复习等。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不同建议,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予帮助。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渴求同仁们能静心苦研,探求良方,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
[2]陈清凤.论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生物学与教学管理.200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