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里的中国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
  人逾中年,心脏难免有些毛病,一个好朋友最近便因这事走了趟医院,并且是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好不容易约了主任大夫,没想到这位大医师一进来问的第一句话不是“你怎么样了”,也不是“你觉得不舒服多久了”,而是“你有什么关系”。还没来得及回答,忙碌的主任医生便立刻补充说明:“不是直接关系的话,我不看。”
  在我看来,这位大夫的“你有什么关系”,可真是十分中国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社会里头,一个人就是某个人的子女、某个人的父母、某个人的配偶、某个人的表哥、某个人的学生、某个人的上级、某个人的朋友……除去这种种身份联系和人伦网络,他几乎什么都不是。我们怎样对待另一个人,也取决于我和他在这个关系网络上的相对位置,近一点便亲一点,疏一点便冷淡一些。
  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甚至很普世的一回事,恐怕举世皆然。只不过我们中国人还会把它安放在制度的层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同行当都因这种关系思维而有了各自该有的“样子”。当官的就该有当官的样子,但他在做儿子的时候便该对父亲表现出一个儿子的样子。那么,一个做医生的人又该有种怎么样的行为规范和表现方式呢?
  当一个医生见着病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什么关系?不是直接关系的话,我不看”时,我们一方面或许会觉得这很自然,因为它符合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可另一方面,我们又可能会感到很不对劲。为什么不对劲?因为我们通常又以为,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是“生命之前,人人平等”,他不该以病人和他的关系之远近来判断他要不要诊治这位病人;更何况这还是家公立医院,是个以纳税人和国家收入来支持的国家建制。
  既然这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大家都相信公共制度不能理会个人的身份和关系,那为什么一家公立医院的主任医生会不假思索地便问病人有什么关系,而且我们还都好像感到十分正常呢?
  我常常说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常识,而是常识的矛盾;不是价值的虚无,而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朋友看病的故事,只不过是这个状况的又一例证罢了。它的形成,其中一个原因是制度设计并不真的符合它所宣称的理念。再具体且直白地讲,它宣扬平等,但反而在实际上推行且固化了另一重要身份的网络。自延安时代开始的干部等级配给制,现在已经变成了覆盖全面的身份体系。如今我们中国人看人,看的不只是他是谁的儿子、谁的爸爸、谁的同事,还要看他是什么“级别”。又或者你没有“级别”,但你的爸爸、你的儿子和你的同事有“级别”有“身份”。
  于是我们就能理解那位医生所说的“关系”和“直接关系”了,他当然不是在问你是不是他儿子,他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某个有“级别”有“身份”之人的“直接关系”;而那个“级别”还必须够高,“身份”必须够大。一方面他好像违反了大家的常识,另一方面却又很符合提炼自现实的常识。因为我们的公立医院真的会讲究身份差异,并且是在物质层面上讲究。曾经传说一时的“八成公共医疗资源用在干部身上”就不用说了,尽管官方后来说它不符实情,可始终说不出“实情”是什么。就看媒体拍到的吉林白求恩医院的高级病房,那简直是星级酒店的行政大套房。吊诡得很,这家公立医院还叫做“白求恩”,一个真正无视身份差异的国际共产主义者。还有比这更能说明眼下中国的吗?
  【大众传播】
  某夜,北京有个喝醉的老外公然在路边侵犯一名女子,争闹声惊动了道旁商户,于是大伙见义勇为,奔来拦住了他,交给警方查办。事后,报纸采访这些好市民,其中一个店家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以为是夫妻吵架,于是就想出去拍热闹,走近一瞧才晓得是怎么回事。”读到这段,我不禁顿了一顿,“拍热闹”?什么叫做“拍熱闹”?这位先生是不是想用手机拍下人家夫妻吵架的情况呢?拍了之后,他又会不会像今天许多网民那样,顺手把他拍到的片段传到网上?我很好奇,他有没有想过“拍热闹”也好,“分享热闹”也好,这都很可能是侵犯了人家的隐私,也伤害了人家的尊严?
  我无意苛责这位先生,恰恰相反,我很佩服他的正直与勇气,毕竟见义勇为可是当今稀有的德行。更不要以为我不赞成大家随时随地利用手边便利的电子工具,记录所闻,传播所见,恰恰相反,“人人都能做记者”可是我怀抱十多年的梦想,因为再独立再自由的媒体也难免有盲点,更别说受到政府和市场宰制的传统传媒了,而“公民记者”则是扩充视野突破局限的可能。
  传统新闻媒体掌握了定义新闻的权力,它可以判断什么算做新闻,什么不算;而它用以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很可疑的。所以我们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做记者的时代,期待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权力去发布他们看见的事实,让我们知晓新闻定义之外的新闻。
  忽然,这个时代就好像真的来了。非洲某国内战中的童兵影像传遍全球,欧洲某个商界明星的内幕交易遭到曝光,中国某个官员腕上的名表被人起底。同时,我们还看到了某城的公交售票员美得堪称“中国最美售票员”,某个名人躺在泳池边晒太阳的艳照,又或者是一对夫妻站在马路边上吵架的经过。新闻的范围果真大了许多,只是有点大到侵犯常人隐私的地步,大到了我们未必可以欣然接受的程度。
  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了这么多年,任何国家的报刊电视多少都会养成一些默契,并且依此训练从业者,要求他们不得逾越某些界限。那些界限不一定只是政治的,而且更是伦理的。报道强奸案,多半不可刊登受害事主的详细资科和照片,以免人家的人格遭到二次伤害。新闻固然可以监督权力,但它也可以伤害常民。在满足民众知情权的前提底下,传统媒体也该慢慢懂得知情权与好奇心之间的差异。民众好奇的东西不一定是他们有权知道的事情,例如一个性侵犯受害者的身份。
  然而这几年大家却能在网上看到不少性犯罪的细节,有些人还能议论“那个女的又老又丑,怎么会想要强奸她”。拍摄和上传这些资讯的网民有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他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手握便利的电子记录工具,拥有推特、脸书和微博等仿如媒体的大众平台,其实就已经是个公民记者甚至是个独家的新闻社?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反省过掌握这些工具平台就等于掌握了权力,甚至武器,因此就该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
  目前看来,在这个大部分人其实都应该是个媒体机构的年代,大部分人都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点。有能力就去使用,却无念及能力背后的责任。所以那位勇敢的北京市民听到外头有人尖叫吵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拍热闹”,不用多想。想什么?想想看人家愿不愿意被拍;想想看这条片段要是传了出去,这对夫妻的尴尬;想想看要是他俩的亲友发现了这个场面,这对夫妇日后该如何自处。又说不定这对夫妇一向安和,只不过正好大吵过这一回,却在网络的世界里就此被定位在最恶劣的那一格画面。说不定你我都可能会像这对夫妻,终有一日也成了不情愿的新闻主角。
  任何人都是新闻的供应者,任何人也都是新闻中的角色。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要学懂其中的伦理规范和分寸拿捏,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选自《关键词》/梁文道 著/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根本,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 小学生 小学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优化的生长环境和适切的教学策略。文章以课例为研究基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牧养言语敏感,培育核心素养的生长潜能;注重积累感悟,夯实核心素养的生长基础;习得阅读策略,开启核心素养的生长快道;聚力实践运用,催化核心素养的生长裂变。这样抓住语文课堂中的核心素养生长点,学生的语文大厦方能增高加厚。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生长要求;阅读策略;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将和雅理念与小学音乐合唱相结合,使得和雅教育的理念能够具体的深入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去,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打造课音乐课堂。   【关键词】 和雅教育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35-01  文化思想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和雅教育近
【摘要】 对物理学史教育功能的系统研究,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和努力探索,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还是显得不够完善,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和探索。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探索出借助物理学史提高学生物理学情感的具体实施模式,归纳出现行教育体制下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实践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学史 物
曹禺为何认为这是一出喜剧?  曹禺写戏,特别讲究作品的独特性,所谓一戏一格,绝无雷同,这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对人生百态的所思所想所痛所感。任何一个事件的起源和发生,每一个带有性格色彩的人,都有可能在曹禺的心中沉淀、梳理、吸收,经过对人的生存和死亡的思考,而酝酿一场心灵的风暴,于是便有了他笔下的 《雷雨》 《日出》 《原野》 和 《北京人》。  于1941年在重庆抗建堂公演的
长征的故事是怎样流传的?  众所周知,美国作家斯诺写于1937年的《红星照耀中国》(亦称《西行漫记》)是向全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第一本著作。但很少有人知道,斯诺依据的资料来源于红军长征亲历者们在1936年集体撰写的《红军长征记》这本书。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讲座中,为大家讲述了《红军长征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以及那些最接近历史真实的长征故事。为什么会有《红军长征记》  
【摘要】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目前,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多数停留在浅层阶段,需要对学生浅层学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实验问题的选择、实验情境的构建、实验内容的联接等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深度学习 实验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8
【摘要】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审美能力和思想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任务紧张的特点,要更好发挥音乐学科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本文主要探究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策,通过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摘要】 聋哑人受其身体状态的影响,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需要通过科学化的特殊教育引导聋哑人融入人群、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系统中,美术艺术是聋哑人学生最为安全、直接、表达自我的窗口,历来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对学生而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与沟通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今后生活与就业,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环境下,聋哑人美术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强调教育的情
【摘要】 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 “新课标”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据此,笔者把议题式教学和“3 N”(导、思议展、评、检)高效课堂结合起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议题式教学“3 N”课堂模式。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