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我认为:①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②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③合理的设置课堂任务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④交流展示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手段。⑤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是提高是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⑥及时总结反思查漏补缺。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在目前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我们发现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做到客观分析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特点,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的重要途径。
  一、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同时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从课标要求出发去解读教材,才能做到用活教材。只有充分地吃透了教材才能让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学变得更有系统性,才能让教师真正找到一本教材中真正的重点真正的难点,而不是不钻研教材时的处处是重点处处是难点。
  二、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就成了一堂高效率教学的必备条件。精彩的开场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與参与教学。漂亮的课件设计能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场景设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步步深入。
  三、课堂任务设置要合理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信息为主线、任务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对每一节课的“任务”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学生在密切联系自身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完成有意义的任务,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学生设置任务时要给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的机会,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任务的设置还需要和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相关联,能确保学生完成任务能解决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四、多交流多展示
  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交流合作还是新课程理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又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持探讨与交流。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兴趣的来源很大部分又在于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设置各种各样的展示平台。并且对学生的每一次展示予以充分的肯定,哪怕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展示也要找出他相对的亮点加以肯定。这对展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会让他树立起信心,让他更有勇气进行下一次的展示。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这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大胆展示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氛围,让学生在展示中找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来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五、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的原则。在制定的教学内容上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六、课后及时反思,查漏补缺
  课后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是发现课堂亮点与不足的重要手段。每堂课以后将所有闪光点进行记录便于以后加以利用,长期的积累必将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将当堂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避免下一次的出现。通过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就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实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性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成尚荣.课程·教材·教法[J].2004(7)
  [2]郑敏、姚本先.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3]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非常必要。课堂教学中,应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把握学会学习、合作学习、情知统一、师生互动等原则,利用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专题实施探究活动、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实施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
目的 探讨腹腔镜诊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以我院妇科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45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探究兴趣;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完成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任务,需要对大纲、教材、学生、技术等方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确保所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质量。  一、认真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技能点分别提出了“了解”、 “理解”、“掌握”、“熟練掌握”四个级别的教学要求。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并具体地对每节的知识点分解成坡度小、台阶密的系列,赋予具体的明确行为动词表达出来,在这里
景区牌示是游客获取景点信息的重要途径,适当的景点提示可以给游客提供便利,必要的景点介绍能够使游客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从而使旅游的跨文化交际的意义最大化。论文以生态
摘 要: 重点阐述表扬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上的重要性。表扬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扬法,有利于学生端正语文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  关键词: 语文教学;表扬法;学习兴趣  学生无论在语文学习方面掌握的情况如何,表扬的激励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表明,表扬作为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
在初中数学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大脑独立思考的活动,是一个学习与创造、接受老师指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还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而教学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的双向、双边互动的活动,是一个在班集集体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如果学生被动地学习,就会感到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样他的头脑就不可能是清醒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思路就会堵塞。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本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是指对学科魅力的欣赏与感受,自觉学习和追求的倾向,大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应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愿
摘 要: 计算机是新时期工作的必备工具。有人说:现代人无计算机不成其为工作,无极算计不成其为家。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页说明了计算机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研究,将这种高效率、多趣味、大容量的学习方式展现出来,期望能有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这种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初中英语;高效率  随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个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人们对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