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02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中职计算机ACCESS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分析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法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对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作进一步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有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运用;ACCESS教学
  ACCESS数据库系统既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又是设计作为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生成器。因而它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电算会计专业必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初学者,可以很轻松地学习好ACCESS。通过直观教学,利用图形界面的操作,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往往可以起到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习难度的加大,教材上有些部分过份注重繁琐的基础教学,却忽略了体现课程应用实践的特色,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收获感。但若过分注重应用实践,而没有应有的基础知识,也很难发挥教学效果,学生只能照搬,不能灵活运用。怎样让学生站的角度更高,如何更全面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为此,在ACCESS教学中要重视它的实践性,不拘泥于理论本身,在满足大纲需求的基础上,作为教师应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见解, 调整教学模式。如何提高ACCESS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本人在该科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计算机应用的空前广泛,这种教学也被应用到了计算机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逐渐得到推广,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更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中,一方面是教师的“教”,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倡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案例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实现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质疑,小组的协作,有些问题可能就迎忍而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还能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大有帮助。
  2.更明显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教无定“式”,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去获得最好效果。
  3.更直观地体现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更充分地实现集思广益。课堂上,教师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仅是听、看和写,而是共同探讨,开阔思路,通过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现过程
  1.设计情境、确定案例。设计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实例,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比如说ACCESS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步是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即确定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接着应划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建立应用系统的设计模型。通常情况下,在ACCESS教学中应将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并对基本功能和需求进行说明,当作该课程的后续章节内容的主线。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而且“案例教学法”也符合ACCESS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示范操作。围绕选择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从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出发,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例如在学生学习“窗体”时,则根据教材中介绍的窗体概念、窗体的设计以及窗体的具体应用,经过分析、课堂上的示范、学生的尝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理解ACCESS中窗体的基本功能及相关操作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的技能。
  3.引导探究,实现建构。“案例”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在设计时要把“案例”分解成具体的、浅显易懂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引导完成后,自然地达到或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真正实现从学生实际出发。
  4.独立思考,重在应用。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研究讨论,对知识点进行分解,让学生领会示范案例的解决要点,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5.协作学习、检查落实。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深刻把握课程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流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同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实践,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凡馨.ACCESS 数据库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光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从常用方法和素材来源两方面,阐述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分析课题组的调查问卷发现,高一学生对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几乎是空白,学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技能训练,没有学会相应的方法和途径, 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代主席布小林在全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上围绕推动创新发展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
党的十九大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