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时期,各个专业的课程都在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当前这一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来看,还有一些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主要就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究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课程改革;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34-01
  一、引言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技能,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当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没有得到合理化,专业面比较窄,课程的结构没有协调呈现,对学生今后所从事环境工程的工作要求得不到满足。理论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未能与行业企业真正对接,课时的分配不够合理。实验实训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验证实验比较多,而对于设计性的以及综合性的实验相对比较少[1]。
  另外,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老师准备实验,以及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学生则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完成了实验的一个部分,没有真正完成整个实验,更没有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实验,这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也会有着很大的差距。从老师教学的方法手段来看也较为单一化,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没有得到全面的呈现,这些方面的教学问题都需要进行改善和优化。
  三、促进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一)改变教学模式
  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对高职教改的指导思想深入的领会,要对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进一步明确。对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要能够积极的适应,对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及考核的方法加以探究,从而构建出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要进一步强化,对实践教学内容加以完善等[2]。从具体的改革措施实施上来看要能对教学的模式加以创新,可将全程参与方式的教学模式加以应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分析测定试样的多样性以及技术的复杂性等使得每个环节都比较重要,要对以往提供的实验药品以及试样的方式进行改革,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过程。这一全程参与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学习团队构成,在人数上保持三到四人,从实验准备到结束的全部内容进行全程的参与,这样每个成员就能分工发挥各自的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改善教学体系
  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要加强改革,这一具体的措施实施过程要通过理论和实践体系共同改革来实现。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要对主干课程加以确定,将大气污染控制、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环境评价与规划、环境工程工艺设计等课程作为主干课程。然后再对主干课程所形成的能力辅助课程进行填充,可以将分析化学、有机污染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对主干课程进行补充和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专业化的知识系统。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养成,开设和专业内容比较相近的其他专业课程。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改革方面主要是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综合性的实验实训课程。实践教学的体系划分过程中要依照着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可用辅助课程的实践操作课程进行辅助,将教学的规范化得以保障,这样才能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保证[3]。
  (三)改动教学方法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推行理实一体化现场教学,由于环境监测的实验项目以及原理等虽不是很复杂,但是大都需要专用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测定,在仪器的操作上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这就需要在现场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够到采样现场实施教学,教师为学生示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对待,让学生能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来获得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的本领。最后就是在考核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主要是将过程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学和课程改革要能够和实际相结合,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培养学生环境监测的实践技术技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的现状以及具体措施实施角度进行的分析,希望此次研究对实际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剑,崔宝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4,(04).
  [2]石光辉,刘学方,宋万召,朱泉雯.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4,(05).
  [3]闾振华,杨立静,王燕平.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6).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产生原因和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指出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施工图设计及说明、材料设备价格、施工方案、变更签证等问题。并针对如何合理、准确地编制预决算,控制工程造价等进行了分析。
全球的气候日益变暖,如何回收利用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成为能源循环利用的一种趋势。现在国内有色冶金行业回收工业窑炉排放的废气中低浓度CO2用于生产中还没有先例。本文
《蔡氏四兄妹诗歌研究》(许庆胜著)于2011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四卷构成,分别为:蔡诗峰诗评卷;蔡诗国诗评卷;蔡小青诗评卷;蔡诗华诗评卷。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多侧重于计算机各组件及其特性、组装及维修方法等的介绍。数据恢复的内容在高校教
摘 要:当今很多高校德育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缺少生活化,这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以至于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纸上谈兵的教育。为此,有必要对高校生活化德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研究,以对高校德育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加以预防和解决。方法本文通过行之有效的分类研究和对生活化德育教学问题的探索,以做出最合乎情理的解答。结果高校生活化德育教育是生活中的教育,必须在实践过程中
“一卷多讲”教学方法的灵感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的启发,以“节约资源”为原则。本方法强调重复、循环、高效利用语文试卷,最大限度地挖掘出
针对GCS电厂C60-8.83/0.98型汽轮机增容降耗改造后连续二次发生调节级叶片断裂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机组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了完善化改造方案并实施。